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农产品加工业的内涵及分类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为原料进行加工的行业。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和延伸,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与农业生产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

联合国国际标准工业分类体系(ISIC)将农产品加工业分为五大类,即①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②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③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④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⑤橡胶产品加工[2]。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农产品加工业分为五大类12个行业(如表2-1所示),具体行业包括内容见附录一[3]

按照不同的标准,农产品加工业有不同的分类。如按原料的改变程度来分类,可以把农产品加工业分为4级:第一级加工活动是洗净、分级;第二级加工活动是压榨、研磨、切割和调配;第三级加工活动是烹煮、消毒、制罐、脱水、冷冻、纺织、提炼、调配;第四级加工活动是化学处理、添加营养成分,如速成食品、高营养植物制品、轮胎等。按加工对象分,则是有多少种农产品就有多少种加工业,如大米加工、面粉加工、花生加工、黄豆加工、芝麻加工、棉花加工等。按加工产品最终用途分,可以分为食品加工、饮料加工、皮革加工、服装加工、药材加工、能源加工、家具加工、工艺美术加工、包装材料加工等。按农业部门分类,可以分为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畜牧业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见表2-2。

表2-1 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分类

表2-2 农产品加工业的其他分类

按国民经济两大部类生产分,农产品加工也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的加工和消费资料的加工等。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工业,归入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和加工产品工业的集合。以上分类方法各有其特有的研究方向和优点,本书农产品加工业的分类将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标准,将农产品加工业分为五大类12个行业。

按照我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对我国制造业的分类,我国制造业共分为三大类,即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4]。其中,农产品加工业的12个行业分别属于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工业,即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等11个行业属于轻纺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属于资源加工类。

按照要素密集产业分类,即按对投入要素的依赖程度,通常按3种投入要素即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可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产业类型。用要素密集度划分产业的方法不同于传统三次产业划分等分类方法,可以揭示产业的资源优势和生产力状况,并且能够反映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体现生产力的动态变化。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制造业的分类,农产品加工业的12个行业分别属于资源性产业、低技术产业和中技术产业,见表2-3。臧新(2011)按照聚类分析,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高度密集型,见表2-4。按照郭克莎(2005)对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划分方法,农产品加工业可划分为中低技术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前者包括橡胶和塑料制造业,后者包括造纸、印刷、木材加工和家居、纺织、服装和皮革、食品、饮料和烟草[5]

表2-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制造业分类——农产品加工业所属

表2-4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所属

根据本书研究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产业的集聚布局等时,将分别采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制造业的分类、臧新(2011)、郭克莎(2005)的分类标准,以便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