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传统汽车的没落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界定概念,这里的“传统汽车”是指基于汽油机的乘用车,这也基本符合普通民众的朴素感受。
自2017年左右以来,“传统汽车要死掉”这样的论调一直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迹象。虽然确实有一些传统主机厂倒闭了,但是对于一个百年产业轻易地下这样直接的论断显然是不合理和不负责任的。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来管中窥豹。
1.6.1 变局来得出其不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几年也常常被用在汽车行业,先不论合适与否,巨大的变化是很多读者也深有体会的,即便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样的变化还是有些出其不意。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那么清楚汽车行业怎么了。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2015年左右,有一天,我听说一个在公司工作超过10年的同事被某新势力以3倍工资挖走了,这件事在大家收入基本相差不大的稳定环境里,自是激起一片惊呼,有人不相信,有人羡慕,有人不以为然……
很快,越来越多的新势力浮现,精美的PPT此起彼伏,创始人、投资人豪华的背景让人艳羡,各大自媒体鼓噪得也令人心慌。到了2018年左右,据说有近400家新势力车企完成了注册。网上有人总结了一张车标图片,光怪陆离,也真是汽车行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到2020年前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新势力车企倒闭、破产的新闻充斥在耳边,那张车标汇总图片随之被划上了一个个红叉。
与倒闭相对的,直接宣布造车、建立汽车科技公司或者投资汽车相关领域的企业依然不断出现。其中,有做手机的苹果、华为、小米,有做家电的格力、海尔、美的,有做房地产的宝能,有做搜索的百度、谷歌……几乎所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都进入了汽车行业。此外,还有一众细分领域,如雷达、摄像头、芯片、算法、导航、地图等领域的零部件科技企业,也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名字之繁多令人惊叹。当然,传统主机厂也不遑多让,除了自身努力转型,还投资或建立独立运营的智能汽车公司。
巨变之下,汽车行业的格局在快速调整,随着年销量的起伏,各大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口碑开始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现象。这样一看,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汽车行业似乎并不为过。回头再看看这几年的波诡云谲,甚至有种恍惚的感觉。
1.6.2 一些仍在混战的观点
造车难不难?新能源是不是资本泡沫?传统汽车是否会消亡?电动汽车是不是工业垃圾?类似论题在曾经、现在及一定的将来都会引起激烈的辩论,乃至骂战。出于利益相关、情感诉求、专业背景与立场位置等差异,一时间谁也无法说服谁,这里我们不去论断,但可以观察。
汽车行业很复杂,它的演变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繁杂的争论中剥离出来,一般有这样一些流行的观点:
❑在气候危机与能源安全凸显的国际大背景下,“双碳”战略目标将推动内燃机的消亡和新能源的兴起,各大组织也确实陆续出台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这是整个社会的趋势。
❑传统汽车三大件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外行难以介入,而对于电动车的三电系统,汽车行业并无优势,门槛已经降低,壁垒也被打破了。
❑新能源不只是EV(Electric Vehicle,纯电动汽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混合动力汽车)、REEV(Range Extend Electric Vehicle,增程式电动汽车)也都需要内燃机的技术积淀,传统车企依然具有相当的优势。
❑电动车结构简单,控制精确,更容易与智能化系统匹配适应,更容易与智能汽车协同发展。
❑电动车夏天容易着火,冬天续航不行,让人有强烈的安全与里程焦虑,只适合市内短程使用,不能取代燃油车的地位。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类似于Apple,以四大汽车集团(丰田、大众、通用、福特)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类似于Nokia,没有变革思维,再强大也会被快速打败。
❑汽车制造产业链复杂,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法规沉淀、品牌积累都有相当高的壁垒,门槛非常高。
❑汽车制造业技术非常成熟,虽然门槛不低,但是有既有的解决方案,汽车厂将沦为代工厂,彻底失去领导地位。
❑新势力的开发管理模式都源于传统车企,使用高薪将传统头部车企的技术人员批量挖过来,标准、体系、模板、文档都参照传统车企,自身并不具备竞争力。
❑传统车企没有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流量思维,会被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颠覆。
……
还有很多观点,它们有自成一体的逻辑,但还处于混战阶段,所以,我们姑且将它们作为参考。
1.6.3 传统汽车确实呈现疲态
对于传统汽车是否会死,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传统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已然的、显著的,它们确实在没落。
燃油车禁售新闻不断传出,新势力市值超过传统汽车霸主,路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传统主机厂都在转型,软件人才的议价能力稳居高位,大量骨干人才外流,以及最直接的销量与市场份额下滑等,如图1-11所示,这都尽显传统汽车的疲态。
图1-11 某典型合资OEM与新势力OEM的国内销量走势
再回到本节的标题,传统汽车是否会没落?
那些大型的传统汽车实体可能会转变、转型、变革,互联网或其他行业也在带来新鲜血液,吸收、融合、转化为新的基因,那些旧模式下的传统汽车格局可能不存在了,或者说传统制造部分的附加价值被弱化,这或许算是一种死亡。但是,传统汽车的那些公司、那些人、那些品牌、那些文化、那些沉淀可能以一种新的模式而存在,这样也算不得死亡。
综上,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伪命题,或者说仅仅是对概念的翻炒。于我们而言,从心态、技术、规划上积极应对这样的行业变化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