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选题意义

中国目前正处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部地区也正进入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时期,研究如何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崛起

中部地区农产品资源优势明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将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有利于加快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首先,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与市场结合紧密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业关联效益显著等特点,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与工业的结合体,作为连接农业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效益链。一方面在农业内部,可以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在农业外部,可以把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市场的融合,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销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通过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有效引领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品种、区域、规模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提高农村工业化的质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业经营的产业化、一体化,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其次,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涉及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并在市场开拓、加工增值、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方面,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紧密联系。加快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农业的发展,还能推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农产品分布具有很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存在地区的不平衡性。全国282个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很少,如西藏3个、青海6个、宁夏8个;沿海地区企业较多,如山东44个、浙江30个。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农产品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发展缓慢,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优势难以有效发挥[7]。加快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极大地促进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的经济发展,缓解农产品生产基地经济发展迟缓、利益分配不均衡的矛盾,有效促进地区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三农”问题解决

1.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市场三个方面组成,农产品加工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首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是弱势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吸纳有着天然的不足,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要素可以得到有效整合[8]。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化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等移植和导入农业,使农业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高效转变[9]。其次,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联动引导的作用。通过发展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再次,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与工业的结合体,作为连接农业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可以有效地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农业摆脱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与加工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对接,有效引领农产品的生产品种、区域、规模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既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自身的要求,也是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工业化进程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工业的核心,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农村其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农村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了农村工业的规模和效益,为其他农村工业的产品扩散和产业转移提供了必要条件;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资源优势向工业优势的转化,还能带动和促进包装、印刷及机械设备等相关工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食品、饮料、纺织、皮革、生物医药等工业发展迅速,农村工业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各国农村工业和城镇发展的经验证明,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互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成长,而城镇化又加速了工业的集聚[10]。目前,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逐步壮大,中部地区小城镇内汇集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同时也带动了城镇内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供水供电、商业、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3.有利于增加中部地区农民收入

首先,农产品加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能提供大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11]。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缓解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近年来,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基地和农户间利益的良性循环,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农产品加工业可大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多重增值。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增值的最大环节在加工转化。一般来说,由初级农产品加工向深度加工和精度加工发展,可以使农产品成倍地多层次增值[12]。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把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都纳入农业,使农业摆脱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消费市场拓展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续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尽管随着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从最终需求来看,对农产品的需求趋于下降,但对农产品的中间需求,即对加工制成食品的需求则不断扩大[13]。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最终消费的中间环节,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扩张农业的中间需求,而且直接关系到满足最终消费需求。根据国际经验和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降到40%左右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由直接消费向间接加工食品消费转变;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中部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对饮食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个性化的新特点。加快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会有效地拓展中部地区广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并起到引导和刺激消费的作用。这是与我国当前调结构、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相一致的。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

在生产、加工、流通这一农业产业链条中,农产品加工环节是增值空间最大的环节,也是改变农业弱质、低效现象,逐步使农业产业达到甚至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潜力所在。农产品加工业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有机改造和提升,通过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14]。一方面,农产品经过加工,改变理化性状,实现分级包装,延长了贮藏期,提高了运输便利性,比一般农产品具有更自由的市场供应时机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半径。同时,随着现代生物科技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运用以及现代健康营销理念的推广,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现代市场经济元素更加适应时尚消费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国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生力军。通过扩大中部地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