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随着自动控制和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实现了从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供应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加工、包装再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有机统一,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和自动化生产。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原料生产基地化、加工企业规模化、加工技术先进化、加工品种专用化、生产管理科学化、质量体系标准化、市场信息网络化,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导产业。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食品制造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15]。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已进入了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研究,也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渐深入的历程,研究的视角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归纳起来国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James Austin(1981)从市场、农产品加工过程和农产品加工业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他的研究表明,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有原材料供应、消费者倾向、竞争环境和市场的规划等;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产品加工数量、质量、时间性和加工成本等;农产品加工业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的技术选择、厂址的选择、库存管理、副产品生产、企业的规划和控制等[16]。James G. Brown(1994)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原料供应、投资使用、企业管理和社会评价等问题[17]。他认为原料供应、加工和市场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三个子系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子系统中相关经济主体的发展状况。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地位和意义研究

Lauschner R.(1980)提出农产品加工业是对农业的加强和延伸后新的、最有朝气的产业部门的理论,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Araujo P.F. C.(1983)、Windhorst Hans-Wilhelm(1989)等对农产品加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等领域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认为农产品加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基础[19][20]。Vasant Gandi(2001)研究认为,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村经济和农场的发展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并根据农产品加工业的特征和局限性,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贡献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21]。James Austin(1981)研究表明加快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能有效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收入,促进城市化进程,以满足迅速增长的人们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Thomas R.& Christopher B.B.(2000)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解决就业、贫困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Lazarus(2002)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食品加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食品加工业发展对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人均收入均有推动作用。

(三)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组织模式的研究

Crhandy(1971)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建立寡占模型,分别对食品加工者和食品加工品的销售者市场竞争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对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Dennis R. Henderson(1999)描述了工业化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组织和行为的主要趋势,他认为在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中,商品流通渠道开拓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谁是巨头更多地取决于其技术和专长而不是取决于它处在该体系内部的什么地方[22]。Ingrid Hunt(2005)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供应链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过去10年食品加工业的焦点集中在发展和综合利用食品供应链方面,现在应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精力集中到构造产业链和企业链条[23]。Dermot Hayes(1999)以OECD国家为例,分析了政府与食品加工业之间的关系。他分析了为什么政府既干预食品加工市场,有时又允许非竞争性行为。他认为政府采取干预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为了避免让一家公司垄断市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垄断公司通常限制供应,以获取超额利润。政府试图削弱垄断势力的一种方式是,对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取得垄断地位的所有兼并和合并实行监控。政府也对掠夺性定价和价格歧视之类的行为进行监控。政府允许甚至鼓励非竞争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那些开发新的基因品种或新的化学程序的公司获得垄断权。这些公司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而且政府会保护这些专利持有者不受竞争威胁。这种保护,目的是为了刺激公司投资从事研究和生产开发[24]。Gerhard Schiefer(2002)分析了肉食品加工企业的个案,他认为全面的管理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在有序组织、控制和改进企业管理决策中,特别是对肉食品加工类企业链的管理,应更多地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25]

(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方式研究

世界粮农组织(1998)介绍了各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分析了各种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各个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并以泰国农产品加工业政策的变迁为例,探讨了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庇古认为,采取鼓励与限制最显著的形式是津贴与税收,农业补贴可以刺激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供给。Gardner(1990)研究认为,用农业直接补贴替代农产品价格支持是一个帕累托改进。A.Bstoeckl(1989)研究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严重扭曲了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抑制了工业产出和收入的潜在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福利损失。Keith Marsden(1998)系统介绍了各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农产品加工业部门特征分析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各国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重点从宏观经济政策出发,分析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他研究认为,农产品价格政策、市场政策、劳动力政策、贸易政策、农业服务政策、投资与技术政策、环境及消费者保护政策和法律等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