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互联网内涵不复杂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那就是,决定互联网内涵的是“互联网基因”。基因这个东西正如应用程序之于计算机、乐谱之于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决定着相应实体品性的“密码”。除了信息技术是互联网的天然基因外,其他基因从不同角度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组合,尚未达成共识,但其中有两条基因获得了广泛认可,一是互联网精神,二是互联网思维,用两句容易记忆的话概括,互联网精神就是 CEOS(可形象记为“人人都做CEO”),互联网思维就是“TOP SECRET+Big Data”(可形象记为“顶级机密加大数据”)。下面分述之。
一 互联网精神——“CEOS”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已经成为共识,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没有它,互联网的各种变革无从谈起。如果将代表互联网精神的这几个词用一句容易记忆的话串起来,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互联网就是让“人人都做CEO(CEOS)”,即:协作(Collaboration)、平等(Equality)、开放(Open)、分享(Share)。这几个词并非专属于互联网,但被互联网所强化,借由互联网广泛传播,并融入了互联网特质的新内涵。解释如下:
(一)协作精神(Collaboration)
影响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是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革的。长期以来,广播电视是由权力中心控制的“大喇叭”单向传播方式;电报电话网虽然有了双向互动功能,但仍然是由汇接中心控制的“树状网络”结构。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技术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或者还可能是一个信息的创造者。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兴趣激发,协作互动的世界。
协作使得互联网世界成为信息的集散中心和处理中心,极大满足了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利用需求,就像维基百科,百度百科那样,靠众人的力量去完成了一个个伟大的项目,使得网络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互联网的协作精神决定了一方面我们要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网络家园,另一方面我们只有相互间友好协同,才能把这个网络家园建设得五彩斑斓。
(二)平等精神(Equality)
互联网界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话:“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坐的是不是一只猪!”这两句略带调侃和玩笑的话,最能让大家在网络面前放弃自己现实中的属性和标签,以平等的精神融入互联网的世界。
互联网平行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上人们的交流、交往和交易,剥去了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标签,在网络组织中成员之间只能彼此平等相待,同时网络使我们的世界更加透明和精彩。互联网的平等是“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相互间即便互不相识、远隔万里,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都是平等的。互联网不仅表现为用户之间的平等,还表现为组织架构的平等。例如,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三)开放精神(Open)
从物理时空看,互联网的特质决定着它既没有时间界限也没有地理界限,这就是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互联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停地在传播信息,汇聚信息,创造信息;互联网不但成就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一个个互联网帝国;也见证了小米、京东等网络新贵的成长奇迹。
同时,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时空的开放,更体现在人们的思维空间的开放上。不同行业和生活经历、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共同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将极大地拓展人们思维的边界,丰富人们的知识,引领潮流,加快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四)分享精神(Share)
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技术虽然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却不是关键,关键是应用。互联网历史上的重大创新事件,往往不是正规研究互联网技术的人推动的。比如美国的几个学生希望用Email分享照片,结果因为邮件太大屡次发送不了,于是才决定要建立一个视频分享网站,这就有了今天的YouTube。而雅虎当初创立的时候也不过是为了满足当年的CEO杨致远和他的朋友们看球赛的需要。
互联网产生的早期主要是为了方便美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学家们分享研究资料。刚开始互联网只对科学家开放,后来对商业机构开放。正是有了分享、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实践,大大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魅力。所以,做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人给金融业注入的最大价值是这个精神的活力。
二 互联网思维——“TOP SECRET+Big Data”
2011年,百度CEO 李彦宏在一次名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三个新机会》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思维”, 2013年11月3日,CCTV新闻联播以头天专题的形式,报道了互联网思维正在从专家领域飞向千家万户,短短两年多时间,互联网思维已切实走进了大众生活。按照专家们的解释,互联网思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思想。”但这种抽象、笼统的定义实际意义不强。倒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概括性说明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如小米科技CEO雷军的“专注、极致、创新、快”七字诀简洁明了;再如,富基融通董事长兼CEO颜艳春将移动互联网思维归结为“5F”,即:“Frament碎片化思维;Fans粉丝思维;Focus焦点思维;Fast快一步思维;First第一思维。”到目前为止,将互联网思维总结得较完整的当属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提出的“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这九大思维,但要想记住书中的九大思维二十二大法则,绝非易事。综合业内主要观点和专家学者解读,并受互联网“简约思维”的启发,我们将互联网思维形象概括为一句话“TOP SECRET+Big Data”(“顶级机密加大数据”)。可用表2-1来直观解释这句话。
表2-1 互联网思维代表字母解释表
详解如下:
(一)跨界思维(Transboundary)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产业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敢于创新的组织。跨界思维的例子在互联网界非常多。如曾经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企业柯达,在1991年的时候,他的技术领先世界同行10年,但是2012年1月宣布破产了,被跨界做数码的企业打败了;再如,曾经世界手机界的老大“诺基亚”,被原来做电脑的“苹果”打得惨败,2013年9月,被微软收购了。所以,如果有一天三大电信运营商被互联网企业抢走大量业务的时候,人们不用觉得惊讶,因为,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每一个行业都在整合,都在交叉,都在相互渗透;跨界整合,赢得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颠覆式创新思维(Overturn)
颠覆式创新即在传统创新、破坏式创新和微创新的基础之上,由量变导致质变,从逐渐改变到最终实现颠覆,通过创新,实现从原有的模式,完全蜕变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价值链。颠覆式创新既包括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也包括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2013年以来,电动汽车的宠儿特斯拉就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典型;小米手机的异军突起则是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互联网各种模式的变化层出不穷,只有大胆颠覆,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为时代弄潮儿。
(三)平台思维(Platform)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平台思维善于挖掘客户需求,并运用互联网技术与精神,创造平台化商业模式,由此做强做大。最典型的平台例子属阿里巴巴,该集团在不断搭建平台:从阿里巴巴(B2B平台)到淘宝网(C2C平台),从支付宝(线上支付平台)到天猫(B2C平台),从阿里小贷和“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平台)到菜鸟物流,一直围绕着平台战略发展。平台的精髓在于实现多方共赢,其特点在于其需求是交叉网状的,即用户对平台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具有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平台的另一个优点是以用户为核心进行多点扩张,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用户会成为平台拓展的主体,其成长速度往往以几何级数方式增长。
(四)简约思维(Simplification)
“大道至简”。乔布斯说:“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要使产品简约,牢牢抓住用户,必须专注,就像苹果手机,设计出来型号就那么几款,但每款使用起来都简单易懂;在其简单的背后,则是苹果公司近乎苛求的技术细节,从开机启动到按键设计,无不做到专注、细致。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面临的选择眼花缭乱,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将最简洁明了的信息推送给他,从而粘住他。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
(五)电子化思维(Electronization)
当事物处于疯狂增长时,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其最初的起点。互联网的电子化思维与互联网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互联网的核心是将信息编码化、电子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信息电子化后,传播的效率千万倍增强,因此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而且为互联网企业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服务创造了条件,如信息交流、信息娱乐、信息安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等。在互联网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有可能被加速、被放大,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因此,要利用互联网,其重要的基础是一切互联互通的事物首先要实现电子化。大到楼宇自控,小到可穿戴设备,要实现全面互联,无不需要电子化思维。
(六)用户思维(Consumer)
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只有深度理解用户、圈住用户、粘住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这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也会讲用户至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出于宣传的需要,要么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数字时代是真正体现用户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是任何参与其中的企业不得不切实履行的行为。如淘宝卖家“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是真实的情绪,因为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互联网的用户思维不仅是单向推送,更重要的是要让用户有参与感。小米手机CEO雷军在谈小米成功的秘密时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在互联网时代同质化的产品实在太多,怎么样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打造良好的用户体验,要从用户使用的各个环节,始终将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以用户“体验为王”。海尔CEO张瑞敏曾说“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体验为最佳宗旨”。所以说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是一条核心思维。
(七)迭代思维(Reiteration)
用“小步快跑”形容迭代思维很恰当。迭代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迭代首先要体现“小步调”,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往往开发者认为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将用户的意见迅速融入开发,就会越来越贴近用户。典型例子如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后来不断根据用户反馈改进,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迭代还要体现“快适应”。只有快速地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用户。在PC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慢慢做一件事情,有了好产品再发布出去,但是如今你的产品两三个月不被人所接受,可能就被淘汰。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就是迭代思维最好的例子。
(八)极致思维(Extreme)
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按照赵大伟的解释,极致就是要打造用户尖叫的产品,借助口碑的力量快速打开市场。并总结出: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的方法论,雷军的“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更是为互联网极致思维做了形象的注解。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形成口碑传播效果是惊人的。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九)流量思维(Throughput)
流量即金钱,“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的价值可见一斑。这种思维模式要点有两条,一是靠免费圈住用户,靠增值服务收费。如360软件免费,通过导航流量收费;百度搜索免费,搜索排名则付费。他们均是主业不赚钱,靠增值服务收费。二是先靠免费做大量用户,再去寻找盈利模式的方法,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腾讯和阿里巴巴若没有当年的坚持,不可能有今天的企业帝国。注意力经济时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十)大数据思维(Big Data)
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关键竞争要素。关于大数据思维的最有影响的解释来自舍恩伯格,他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明确提出:大数据思维用所有数据代替随机样本,用相似性代替精确性,用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颠覆了传统思维模式。而造成思维模式巨大转变的原因在于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相比有巨大差异:一是大数据是实时的,比如,上淘宝输入一个商品,后台必须在数以亿计的商品中,瞬间呈现给用户,否则体验很差,吸引不了用户;二是大数据是在线的,只有在线的数据才能马上被计算、被使用,从而马上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大数据强调全貌展现,以前抽样、样本的做法已经满足不了大数据新的特征。
[延伸阅读]互联网内涵的要点:CODES
上文讲了那么多互联网基因,想要清晰地记住是很费神的一件事情。为了便于记忆,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思维基础上,可用较为简洁的词“CODES”概括互联网的要义。
其含义表示如表2-2所示。
表2-2 互联网内涵释义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CODES”,虽然能概括互联网内涵的要点,但不能完整解释互联网内涵,所以只是一种辅助记忆手段,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