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暴利:互联网思维下的金融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传统金融不神秘

一 传统金融概念与要素

在普通大众看来,金融高深莫测,需要有专业背景知识。但事实上,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金融并不神秘。金融,按兹维·博迪的经典定义,是指在经济生活中,银行、证券或保险业者从市场主体募集资金,并借贷给其他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资金的融通。

金融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融通什么?二是怎样融通?三是由谁融通?金融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融通采用的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组织和操作资金融通的主要是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金融的范围包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个范畴: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金融的构成要素有5点。

一是金融对象:货币(资金)。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

二是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包括直接融资(无中介机构介入)和间接融资(通过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

三是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是金融场所: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五是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上述要素中,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活动一般以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二 传统金融的功能

按照现代金融功能理论的划分,金融系统具有六项基本功能,即:资源配置;提供支付、清算和结算;提供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机制;提供价格信息;储备资源和所有权分割;创造激励机制。

在金融的六项基本功能中,一般认为,资源配置与支付清算和结算是最基础的两大功能,通常主要由商业银行来承担,这一点在中国尤为明显。后四种功能在不同金融模式中,不同程度上分别由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来承担。

中国最初的金融其实只包含了最基本的货币计价和支付结算,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完善了资金融通功能,而这正是金融配置资源的核心。资金融通可通过两类中介进行:一类是商业银行,对应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应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存在的逻辑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析:

资金的汇聚与分散投资。金融机构把分散于企业和个人的闲置资金汇聚起来,经过不同方式的组合,配置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其中涉及资金数量、期限、风险定价等组合与分散的因素,根据金融机构不同的中介作用,金融产品有直接还是间接融资之别,不同金融产品具有不同风险特性。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在资金端,金融机构需要评价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在资产或项目端,则需要评价项目风险,进行风险定价。海量信息和处理能力是金融机构的宝贵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也是解决资金供给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技术上看,金融业的信息处理就是数据聚合和模型运算。模型代表着各种数学统计运算的经济学原理和金融逻辑,是对现实世界各类复杂关系的近似模拟。

风险的交易和收益匹配。金融说到底是让合适的资金找到合适的项目,即资金的风险偏好匹配相应的回报,并通过对复杂风险关系的分解与合并,实现风险的对冲、转移和交易。单说回报而不计风险的资金融通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资源分配,或者是有意的误导或欺诈,是不能称之为资源配置的。



[延伸阅读]:传统银行的“恐龙说”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1994年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将银行比作恐龙,认为银行客户将在未来流失到其他高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商。这篇报道被广泛传播,一些银行家将此视为人身攻击。

盖茨1995年在一次银行管理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为他的讲话重新做了解释,这次研讨会有5000名银行家参加。他说:“我当时的意思是许多银行系统是恐龙,但喜欢恐龙的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合适,因为恐龙存活了2亿年时间,而微软还不会活这么久。”

2013年,传统银行这只财经大“恐龙”,面临诸多挑战。先是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金融浪潮,让传统银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后是民营银行也吹响了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集结号。争论、辩驳、思考,在极度的关切与喧嚣里,有人开始预言,传统银行这只“恐龙”或许将灭绝,一个新的银行时代将诞生。

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无疑具有更大的活力与适应力。为摆脱做“21世纪最后恐龙”的命运,建行、工行、民生、招行等传统的银行大佬们也开始“放下身段”,积极探索一系列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