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越甲养成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改变命运的简书

几个时辰后,西施醒了。施母一遍遍摸着女儿的头发,见她醒来,喜极而泣。她慈爱地说:“施儿,今天是一位好心人救了你,以后有机会你可要谢谢人家。”

“他人呢?”西施问。

“走了。那人前些日子还来避雨的。他待了有一会儿呢,就是你一直睡着。他给你号了脉,见你无大碍才肯走的。真是个好人。喏,这是他给咱们的。”施母指着桌子上蒸熟的鱼,笑得又苦又甜。西施一时感动,垂下泪来。她不信母亲的话似的,急急地出门去,来到江边,只见水流奔腾。西施望着青山,暗暗起誓:大哥哥,有朝一日,我愿拿命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范蠡走出施老头家,心中如有一块巨石。初来越国时,听文种说这里人民山居,食不果腹,还无所体察。如今眼睁睁看见了,心情惨痛难以平复。他自知不能再为儿女情长蹉跎光阴,有太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他沿着浦阳江漫步,脑海中反复思索,如何帮助施老头这样的人家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几年来,他走过越国许多地方,深知越地并不匮乏,其茂盛的山林中盛产香榧和苎麻,海蚌里的珍珠又大又亮。若能与楚国乃至北边的吴国互通有无,必将有所增益。

范蠡骑上了马,四处寻访愿与他一道采收香榧的精壮男儿。寻遍苎萝村的方圆十里,有十余人愿意和他同去。有年迈的老者,也有乳臭未干的小子。他们对范蠡莫名地信任,听说采香榧可使粮仓充实,都想跟着去。其中一位老者还精通晒香榧的方法,这让范蠡万分欣喜,索性住在他的家里,一心求教。一个晴天,范蠡不等晨露退去,便和村民们出发了。他们扛着竹梯,背着竹篓和绳子走入茂密的会稽山脉。

香榧三年才熟一果,而他们运气不错,几番探寻后找到了数棵结了熟果的香榧树。范蠡交代大家,一人爬梯子上树采果,一人扶梯子树下装篓,通过收放绳子来运送果篓。老者交代大家,要找假种皮开裂且为黄绿色的果子,同时拿着一颗熟果示范。之后众人开始忙碌起来。装满香榧的竹篓一趟趟从竹梯上顺着麻绳被放下来,再空着上去。暮色降临时,老老小小们背着采摘下来的果实,小心翼翼地运回村去。老者指点大家把香榧放在阴凉处晾晒,待果实褪去假皮,再次复晒。一段时间后,他们得到了数篓珍贵的香榧果。

范蠡即将带领村民去边境集市贩卖香榧。出发之前,他不忘盛一陶罐香榧,嘱咐一个小子送去村西的施家。之后,他领着村民,牵马驮着香榧,走迢迢长路,换回了米和咸肉、铁制的农具以及盛放粮食的漆器。回途中,范蠡坐着马慢走,有时也给老者和走累的同伴坐。村民们兴高采烈,一路唱着越歌。范蠡头一回觉得这蛮声好听,于是以笛声相和。声音相杂,其乐融融。

如此往来数次,村民们对买卖路线熟门熟路了。一传十十传百,采香榧的百姓越来越多,苎萝村的农具也越来越多。村民得以开垦荒地,筑堤围塘。周边山民听说苎萝村的人们采果种田,晴雨寒暑皆有温饱,都纷纷来此居住。

西施抱着香榧果罐,得知那个救她的大哥哥仍在苎萝村,连日带着村民买卖货物,扶植农桑,更加钦佩他。她不甘寂寞地和邻家女伴郑旦一起浣纱,心中暗暗期待着能再见到来这里散步的范蠡。不过,日复一日,范蠡竟一直没有出现。

正当范蠡带着苎萝村百姓围塘垦荒,伍子胥杀回了楚国。九年前,伍子胥献计用一把藏在鱼肠里的短剑刺杀吴王僚,帮助公子光继位。此后,伍子胥复仇的夙愿成为吴国的目标。吴国伐楚,不仅是为了伍子胥,更为了开疆拓土、争霸一方。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助攻下,攻破了郢都。子常自刎,昭王逃亡。已逝的平王亦未能幸免,被伍子胥掘了坟墓,陈骨腐肉挨了泄愤的三百鞭。一时间,楚国烽火硝烟,百姓苦不堪言。

在越楚边境,范蠡遇到了当初送他们来楚国的车左,打探到柏举之战的情况。不出他所料,吴兵从水路奇袭制胜。最关键的失利还在于子常贪功,不顾大局率先迎战,破坏了有效的防御策略。范蠡忧心忡忡,因为他失去了范伯的消息。家书寄了一封又一封皆无回应,连代为收信的药铺掌柜也不知所踪。范蠡正欲回宛县,却收到了文种的一封简书。信中写道:局势有变,速回埤中。

范蠡搁下担忧,直奔埤中。他再次路过了浦阳江。这里水气氤氲,雾色弥漫,依稀可见农人种桑植麻,光景和他初来时已截然不同。范蠡驻足片刻,他很怀念那些和村民采香榧的日子。他没注意到,河岸上的一个女孩正不自觉站起身来,惊喜而紧张地凝视着他。西施正想叫他,却不知他的名字,只见他转头上了马。西施丢下手中纱,远远地喊“大哥哥”,可他并未听见,且已上马离去。西施奔跑起来,想追上他,可是马儿越跑越快,惟见一袭白衣伴着马蹄声的消失越来越远,如一朵垂地的流云。

范蠡拴了马,轻快地拍拍马背,朝大殿拾级而上。文种在信中说,自楚国柏举惨败几近亡国后,昭王痛定思痛,收起兵戈,不误农时,并效仿晋国扶植吴国,欲正式与越国缔结联盟。他听说文种范蠡二人已先一步到了越国,便以他们为联盟的执牛耳者,扶助越国富国强兵。

文种见范蠡进来,神情一振。同样高兴的还有勾践,短短几年,他已经褪去稚嫩,长成一个瘦高的青年。范蠡行揖礼,问候允常圣体安康。允常见他的言行举止更为妥当了,满意地点头。随后,文种依次向范蠡介绍楚国来使。

“范蠡,这位是公主季爰,这位是冯同。”范蠡一一见过。冯同温文尔雅,敦厚亲和。公主正值妙龄,大眼秀鼻俏嘴巴,神情诚挚恬淡,身着盛装,落落大方。这故国来使的气度让范蠡感到与有荣焉,他在文种的示意下坐到了冯同旁边,并朝另外几位同行的楚使逐一致意。

允常命曳庸主持廷议。曳庸高高拱手领命,先向允常禀明了楚使的献礼:“启禀大王,楚王献给越国一套青铜编钟,祝越国风调雨顺,国运亨通。”允常点点头。他对楚国发达的礼乐有所耳闻,只是平时偏爱野声,少听善声,对此倒有几分好奇。

几名宫娥将编钟从殿外搬入,按次序将扁圆的铜钟挂于钟架上,随后乐人们鱼贯而入。

范蠡第一次见楚国的编钟。它庄重古朴,线条流畅,造型精巧,凸显着楚国尚柔的审美。钟上有浮雕,尤其突出了凤鸟图案,这是楚越两国相同的崇尚。

乐人们欠身行礼,而后轻轻试音,随即安静下来。曳庸向众人介绍:“此曲名为‘无衣’,乃楚国申包胥在柏举一战后倾情编写的答谢乐舞,恭请越王与众臣子欣赏。”

演奏开始了。乐人们以丁字木槌敲击编钟,时而单击,时而双击,时而滚奏,音声相和,抑扬顿挫。钟声清脆悦耳,节奏拂动人心。包括允常在内的众人渐渐入迷。一名舞者灵巧地入场,他神色紧张哀戚,配和着低沉下来的乐声,作伏墙痛哭状,同时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冯同、季爰已对这场表演再熟悉不过,而此时氛围庄重,乐人和舞者都分外投入,不由得轻轻以袖拭泪。国难的苦痛和阴影仍在他们心中挥之不去。

这支舞乐范蠡听懂了。它唱的是秦国解救楚国于危难的休戚与共,在这样一个场合下演奏,含蓄地道出楚国与越国结盟的诚意。

演奏结束,宫娥收好了编钟,乐人舞者退场。冯同上前,向允常谏言:“唯有楚越结盟,共御吴国,方可保两国宗庙之永续。恳请越王斟酌。”

允常踌躇不语,用文种范蠡事小,与楚国结盟事大。他缓慢而沉稳地说:“本王感谢贵国的垂青。结盟之事,本王还需斟酌”。

冯同问:“敢问大王的犹豫是?”

允常坦诚地说:“吴越本来如同手足兄弟,同音共律,同气共俗。后来,吴国从周,礼乐成熟,国富兵强,而越国人民山居,随陆陵而耕种,逐禽鹿而给食,始终是诸国眼中的蛮夷。故而,弱臣于强,亦是常理。尽管过去数十年,吴越两国偶有交兵,但终归能相安无事。若今日与楚国联盟,势必卷入与吴国的纷争。小小越国,命运难测。”

冯同进而说:“越王可知,臣服得来的太平长不了。柏举一战,越国只是在后方包抄,就让吴国撤了军,这说明吴国忌惮楚越结盟,结盟对楚越两国皆有益而无害。”

允常不置可否,看向越国一侧的臣子和将领。他们或凝神思考,或交头接耳,看向楚使的目光带着一些防备。

文种进一步说:“大王不必担心。臣有诸多良策,可助大王振兴越国。”

允常说:“文种大夫,这些本王已了解。”

范蠡见允常拿不定主意,直言不讳道:“大王,依我看,您是没信心。不信楚国,更不信越国。”

文种紧张地看着范蠡,其他楚使则略有期待。

允常目光深邃,只说:“是吗?”

范蠡道:“是。您对国家的远近亲疏万分审慎,正说明您是一位明主。”

允常不再说话。

范蠡朝众人看看,说:“我讲一个故事,诸位便知越王为何对邦交之事慎之又慎。这些年,大王命我做特使,故而我用脚步丈量了越国。有一次,我见到一名妙龄女子跌进江水中,原因竟是挨饿,像这样的百姓还有不少。试问民力如此孱弱的国家怎敢轻言战争?恐怕也唯有臣服。”

众人也都沉默了。

范蠡又说:“正如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而今越王有我等鼎力相助,霸业可成。”

允常似乎有所触动,只是不表态。

季爰悄然起身,温柔地说道:“我们暂时抛开战事不提,仅从百姓生活上说,楚越之间理应多多互通有无。我这几日在越国游览,看到越国资源丰富,只是缺乏利用的技艺,甚为可惜。所以,季爰很想留在越国,把楚国的纺织、漂染等技艺传授给这里的百姓,不断帮助越国成为一个百业兴旺的国家。”

季爰深知,例来两国结盟或议和,常有公主王子作质来达成信任。此时和越国谈结盟,如果没有楚国王室成员作质,任凭范蠡他们说破嘴皮子,允常也难以真正信任楚国。因此,她含蓄地传递了这层意思。

允常释然,笃定地说道:“诚挚感谢贵国相助,此乃越国之幸。”

勾践对季爰投以赞许的目光,而她回以莞尔一笑。

大将石买不惜破坏短暂的其乐融融,沉着脸说:“恕我直言,越国兵力尚不及吴国的十分之一,一旦吴国出兵攻打越国,楚国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突如其来,楚使毫无准备。

曳庸附和说:“大将军问得不错,一旦打仗,要流血的可是我们越国人。”

允常虽不说话,也看了看楚使们。他觉得石买的话很及时,毕竟是心腹老臣,能说出他想说的。这曳庸平时寡言少语,此时也知道该问的要问,甚好。诸暨郢大夫今天倒很反常,一言不发,难道他是反对楚越结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