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1953年11月,原高教部颁发《高等学校教师进修暂行办法》,通过安排高校教师到师资较好的学校进修的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众多有效的实践措施。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以教师培训为主要方式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2012年7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启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30个示范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标志着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已经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开始实施。
大学教师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中国针对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在2010年后逐渐增加,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也逐渐被学界接受。但除了为数不多的研究之外,目前中国学者主要关注当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措施与实践。一项政策的研究,需要与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相互结合,需要在形成政策的社会实践历史中加以阐释;若借鉴学习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需要考虑到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差异性。
美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步入飞速发展后的调整阶段,学生数量增速放缓,校际竞争压力增加,教师流动性下降,重研究、轻教学的氛围限制了教学的进步,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吁,使得改善高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大学教师发展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克服危机、维持和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与教学水平等职业表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大学教师发展在全美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面临类似的问题。在经历过大规模扩张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方向,中国高等教育实质上进入了大众化后的调整阶段。在此情形下,通过大学教师发展,提高高校教师质量,提升教师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水平,满足内涵式发展的要求,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此外,70年代不仅是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时期,也是其理论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奠定了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由此可见,有必要进行针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大学教师发展的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