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癌症这十九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直面癌症打造精神武器·治病先治心

如何尽快接纳癌症患者的身份

癌症是非常可怕的字眼。患癌是一件倒霉透顶的事情。

不管你多大年龄吧,拿到这个诊断结论的时候都会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年轻人就更不必说了。小孩子患癌那是根本连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它毕竟来了。而且这不是噩梦,是血淋淋的现实。

怎么才能接受?没办法接受啊!这根本就没办法接受!可是,无论你接受不接受,残酷的事实都摆在面前。我们没办法逃避。逃避也改变不了什么。当我们尝试着去接纳它的时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患癌那年正值30岁。在癌症患者这个群体里面,算是年轻的。我导师古教授说,这是老天安排给你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在这出“人间戏剧”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当时我嘴上没说什么,内心还是很委屈的,凭什么不给我一个好角色呢?我哪里得罪了“导演”?

后来,在我导师的指引下,我知道了史铁生。

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瘫痪了,只能坐在轮椅上,47岁的时候又得了尿毒症。用他自己的话说,飞机的起落架(腿)出了故障,飞机的发动机(肾)也出了故障。残酷的命运让他经常去思考命运与人生、天堂与地狱、残疾与爱情,思考一切能想得到的东西,直至把自己思考成了一位思想家。我把史铁生当成了我的精神导师。

从他的书里我理解了“人间戏剧”,我们每个人的“角色”不可以随意挑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要服从剧本的整体性,而这个剧本是老天写好的。

原本以为我罹患脑瘤已经够惨了,没想到后来又落了一个右下肢肌肉萎缩,而紧接着我的岳父与父亲又在短短一个半月里先后离世。这让我深刻地领悟了史铁生的那句名言—“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一个‘更’字”。

经历了这些灭顶般的打击,我更加明白了要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当下拥有的一切,而不是失去的部分。关注失去的唯有遗憾与懊悔,关注当下拥有的还能有一份知足常乐。悲观地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乐观地想,那些都不曾真正失去,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苦也罢,乐也罢,穷也罢,富也罢,人活一辈子,最终剩下的只有回忆。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物以及场景,都是一辈子浓缩出来的珍宝。唯有认真活过、认真爱过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而不在于寿命之长短。

史铁生告诉我,人之不能者即为残疾。如果别人都能飞,你不能飞,那么,你就是残疾。人类的能力与寿命总归是有限的,这有限制的躯体,何尝不是一种残疾?原来,我们人人都是残疾啊!

关于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提前面对死亡。可是,也没有谁下定义说癌症就必须短命,乳癌患者宋美龄还活到了106岁呢。每个人都难逃一死,每个人都只是暂时活着,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寿命几何。所以,与其纠结这些没有答案的事情,不如认认真真把当下的一刻过好了。如果只沉浸于自己的感受,只关注自己的失去,那就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想通了这些,不管是残,是癌,没有什么是不能接纳的。每个人都有亲人,都有我们爱的人,也有爱我们的人,这个世界值得为它遭这份罪。好也罢,坏也罢,反正只来一趟,缘分只有这一世,珍惜当下吧,毕竟连这些也会慢慢失去的。

不管上天给我们安排了什么角色,唯有接纳。好好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不到剧终,你根本无从知道老天的剧本究竟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