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蕃古道
公元7世纪上半叶,正当汉地的大唐王朝蓬勃兴起之际,仿佛作为一种奇妙的响应,雪域藏地的吐蕃王朝也横空出世,如日中天。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不仅武功盖世,亦有超凡的远见卓识,鉴于吐蕃文明尚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他南向泥婆罗请婚,东向大唐求亲,交好四方,取长补短,吐蕃进入空前强盛时期。
公元638年,吐蕃遣使入唐奉表求婚,李世民未许。显然,那时的唐太宗,尚未将刚刚崛起的吐蕃放在心上。松赞干布见求亲不成,亲率大军击破白兰羌、吐谷浑部落,吞其地没其人,后又攻党项,使其臣服。进而率军驻扎于松川(松潘)以西,扬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唐太宗震惊之余,派遣5万兵马与吐蕃对峙。此时吐蕃又派使者赴唐二次请婚。唐太宗无奈之下,只得应允。表面上是和亲,其实质无异于逼婚或抢亲。
对唐王朝而言,和亲的权宜之计所换来的和平未免太过短暂。在其后的100多年间,外甥屡次攻伐舅舅。“安史之乱”时,更是连都城长安都陷于外甥之手。对于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走向雪域终老边荒无疑是个人的悲剧。个人的不幸,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泛起的几朵小小浪花。历史所记住的,是另一些事情。文成公主以其非凡智慧和贤淑善良,赢得了千百年来藏族人的爱戴和尊崇。在藏族人的眼里她不再是一个凡间的女子,而是绿度母的化身,她不远万里不畏艰险,护送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来到雪域,使雪域众生从此有了心灵的皈依之所。她的无数塑像,供奉在西藏的寺庙里;她的许多故事,流传在西藏各地。她留在身后的那条进藏之路,从此有无数的人走过,人们叫它“唐蕃古道”。




清代绘制的西藏地图(上一)。表现历史内容的彩色壁画(中二、三)。文成公主进藏图(下一)。据说唐朝使臣回到大唐后,唐太宗仅闻其所途经的地名,就已悲伤不已。

西藏的流浪艺人。
古代羌人在西部河湟地区,已初步开辟了通向青藏高原的道路。到了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以文成公主进藏为契机,唐蕃古道正式形成。这条古道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逻些(拉萨),总里程3120千米,据说文成公主一行走了两年多才到达拉萨。传统上将唐蕃古道分为东西两段。唐蕃古道开辟后,两国开始频繁交往。据史籍记载,先后200年间,唐蕃双方往来使者达200多次,其中包括和亲、会盟、报丧、朝贺、报聘等。茶叶也借助唐蕃古道大量传入吐蕃,由于茶有助于“疏滞腻”,很快盛行于吐蕃。随着茶叶交易量的激增,早期的“绢马互市”逐步转为“茶马互市”。北宋时,宋朝与辽、金之间频发战争,需要大批战马,“茶马互市”迅速发展。南宋时,西夏、辽国等切断了唐蕃古道,茶马互市由西北迁至西南。元帝国将吐蕃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并在各重要古道上设立了驿站。驿站制度使唐蕃古道从原来的民间贸易商道,变为了由官方控制的官道,同时元朝在古道沿途还设了兵站。唐蕃古道虽因远离茶叶产地而逐渐衰落萧条,但由于其沿途地势平缓,元朝清朝用兵西藏时仍多行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