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huánɡ)鹤(hè)楼(lóu)送(sò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之(zhī)广(ɡuǎnɡ)陵(línɡ)[1]
〔唐(tánɡ)〕李(lǐ) 白(bái)
故(ɡù)人(rén)西(xī)辞(cí)黄(huánɡ)鹤(hè)楼(lóu)[2],
烟(yān)花(huā)三(sān)月(yuè)下(xià)扬(yánɡ)州(zhōu)[3]。
孤(ɡū)帆(fān)远(yuǎn)影(yǐnɡ)碧(bì)空(kōnɡ)尽(jìn)[4],
惟(wéi)见(jiàn)长(chánɡ)江(jiānɡ)天(tiān)际(jì)流(liú)[5]。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此前,孟浩然曾到长安应进士举,没有考中,于是准备到江浙一带漫游。李白得知消息,托人带信,约他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两人畅谈数日后,李白在黄鹤楼送他乘船东下,写下这首抒写友情与离情的千古名篇。
老朋友孟浩然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沿江东下,前往扬州。诗人站在江边,目送他所乘坐的扁舟渐去渐远,孤独的帆影最终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他的眼前只剩下浩浩长江水,依然一刻不停地向着天际默默奔流。
诗的前两句写离别,却完全没有平常那些叮咛、祝福之语,仅以叙述形式,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被送之人以及他的去向。不说“故人”辞别朋友,而说“西辞”黄鹤楼,因为黄鹤楼既是送行之地,是两人曾经流连聚会的场所,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胜,甚至还是传说中仙人飞上天空的地方;即将远行的人连黄鹤楼都要殷勤告别一番,对朋友的深情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在李白的心目中,孟浩然这次旅行并不令人悲伤,秾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将会一路相伴,顺流而下的旅途将会轻松潇洒,繁华的扬州将会敞开怀抱迎接他的到来,李白自己甚至都有点儿心驰神往了。
诗的后两句写离情,但是并不从情感本身落笔,而是写眼前景色,在写景中包含“帆影”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可见时间之长、离别情谊之深;“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却又不是单纯写景,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与对扬州的向往,不正像这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李白天性俊爽豪迈,孟浩然的风流倜傥让他倾心仰慕。黄鹤楼边的这次离别,是两位不同寻常、浪漫潇洒的大诗人之间的离别,发生在繁华的季节(烟花三月),发生在繁华的时代(开元盛世);孟浩然的这次旅程,有着繁华的起点(黄鹤楼)和终点(扬州)。李白以其“诗仙”之笔,将这次与众不同、充满诗意的离别写得飘逸灵动,余韵无穷。
名句赏析
烟花三月下扬州
南朝人丘迟曾在写给朋友陈伯之的信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李白在“三月”前加上“烟花”二字,仅用寥寥四字,同样烘托出一派浓郁明丽的江南春景。“烟花”,意思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但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只有一片地、一丛花,而是无边无际的阳春烟景。唐玄宗开元时代,长江下游是富庶繁华之地,扬州则是这片繁华中最繁华的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出那个繁华盛世的时代气息。这句诗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被誉为“千古丽句”。
小贴士
孟浩然和李白
李白酷爱旅游,喜欢交友,在漫游和漂泊中走完一生,朋友遍天下,孟浩然是他尊敬仰慕的一位诗坛前辈。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沿长江东下,次年春天到达扬州,在那里待了几个月,又到北方游玩一段时间后,来到襄阳。他听说孟浩然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隐居,特地前去拜访。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热情款待他,留他住了十多天。在李白看来,孟浩然这位已经名满天下的诗人,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又愉悦,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热情地赞美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730年春天,当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他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互诉离情,之后亲自送他乘船启程,并写下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与孟浩然感情深厚,所以称之为“故人”;在李白的印象中,孟浩然此番要去的扬州繁花似锦,几乎像黄金一样美好,认为孟浩然的这趟旅行快乐得很,所以把送别诗写得绚丽明快,充满诗意。
[1] 黄鹤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背靠蛇山,俯临长江。传说曾有仙人从这里乘黄鹤升空而去,故得此名。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的一次被毁是在1884年,1985年在今址重建。孟浩然:唐代诗人,见《春晓》一诗的“作者简介”。之:前往。广陵:广陵郡,扬州的旧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2] 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西辞:从西方离开(黄鹤楼在广陵西面)。辞,辞别。
[3] 烟花:形容暮春时节秾丽的景物。烟,烟雾,一说指如烟的柳絮。下:沿江顺流向下而行。
[4] 碧空:碧蓝的天空。尽:尽头,消失了。远影碧空,一作“远映绿山”。
[5] 惟见:只看见。天际:天边,天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