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 库存管理基础

3.3.1 库存管理概述

1.库存管理概念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又称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一般认为,库存管理就是库存控制,它们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从管理层次上看,库存管理主要针对策略层,而库存控制主要针对作业层。因此,所谓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指对库存的各种物品及其储备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即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订货。

库存管理的目标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站在比较高的层次之上,以库存管理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中物品的有效流动为目标。第二层次是站在一个商业组织的立场上,以库存管理支持物流运作,从而促进该商业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第三层次是站在库存管理职能的立场上,当库存管理者对物品产生需求的时候,要确保物品的顺利到位。

2.库存管理方法

库存管理方法同样分为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与现代库存管理方法,如图3.16所示。

图3.16 库存管理方法

1)传统库存管理方法

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指ABC库存管理方法。ABC库存管理是依据“对应价值大小的投入努力”来获得非常得益的有效管理技巧。1951年,ABC库存管理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迪基开发出来以后,在各企业迅速普及。该方法适用于各类管理实务,取得了卓越绩效。

2)现代库存管理方法

现代库存管理方法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和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等。1980年,宝洁公司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一家超市将双方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动补充纸尿布的雏形系统,从而开启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先河。联合库存管理方法源自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公司的合作,这改变了两家企业的营运模式,实现了双赢。CPFR则主要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和管理,以及对市场变化的科学预测和快速反应,并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成熟商业流程,解决了高昂补货费用和低效率沟通方式的两大难题。

3.3.2 库存分类管理

企业要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对存货进行分类。常用的存货分类方法有ABC分类法和CVA分类法。

1.ABC分类法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指出,ABC分类法(ABC Classification)是指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3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控制,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该方法是巴雷特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的。通常是将手头的库存按年度货币占用量分为A、B、C三类。A类是年度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占总数的70%~80%;B类是年度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成本占总价值的15%~25%;那些年度货币量较低的为C类库存品种,它们只占全部年度货币量的5%,但却占库存总数的55%。

建立在ABC分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内容如表3.1所示。

表3.1 不同类型库存的管理策略

除货币量指标外,企业还可以按照销售量、销售额、订购提前期、缺货成本等指标将库存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管理者就能为每一类的库存品种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实施不同的控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ABC法则的运用,下面对电视机部件库存加以分析,如表3.2所示。显示器的生产成本最高,属于A类;电视机外壳相对便宜,属于B类;电视机中所用的螺丝钉成本很低,属于C类。

表3.2 电视机部件的ABC分析

利用ABC分析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进行预测和现场控制,以及减少安全库存和库存投资。ABC分类法并不局限于分成3类,可以增加。但经验表明,最多不要超过5类,过多的种类反而会增加控制成本。

2.CVA管理法

ABC分类法也有不足之处,通常表现为C类商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C类商品往往也会导致整个装配线的停工。因此,有些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引入了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 Value Analysis,CVA)。

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3~5类,分别如下所述。

(1)最高优先级。这是经营的关键性商品,不允许缺货。

(2)较高优先级。这是指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商品,但允许偶尔缺货。

(3)中等优先级。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商品,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

(4)较低优先级。经营中需用这些商品,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表3.3列出了按CVA库存管理法所划分的库存种类及其管理策略。

表3.3 CVA法库存种类及其管理策略

CVA管理法比起ABC分类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制定高的优先级,这样会导致高优先级的商品种类很多,最终造成哪种商品也得不到应有重视的情况。CVA管理法和ABC分析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环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