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家创新系统
对于国家创新系统概念最先由谁提出是有争议的,但没有争议的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首先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1987年,他出版了《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Technolog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一书,书中探讨了日本“技术立国”政策和技术创新机制,指出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内部系统组织及其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其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1988年,弗里曼发表题为《日本:一个新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他在研究日本的创新时发现日本的成功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还是很多制度和组织创新的结果,是一种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过程。他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内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组织模式的发展。
著名丹麦经济学家伦德瓦尔也是最早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学者之一,也有人认为他是第一个使用“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学者,1992年(Lundvall)在《国家创新系统:一种创新和交互性学习的理论》(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一书中阐述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构成和运作,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进行构建。他偏重于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微观基础,通过研究生产者、用户、金融机构公共部门等微观主体来研究创新系统。伦德瓦尔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使用中由各种要素及各种要素的互动构成的系统,最重要的是知识的流动。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以学习为中心活动的社会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动态过程。
美国学者纳尔逊(Nelson)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技术创新的国家制度安排,1993年,他在著作《国家创新系统:一个比较研究》中做了很多案例研究,对美国、日本、英国、丹麦、加拿大、巴西等不同类型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该书没有给国家创新系统下统一的定义,纳尔逊指出国家创新系统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创新系统存在很大差异。纳尔逊比较重视制度结构的重要性。
1994年,法国经济学家帕维蒂(Pavitti)对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国家促进技术投资的政策不同,使科技投资的效果不同,会造成国家间技术水平差距的产生和扩大。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应该能够指导一个国家更有效地对技术进行投资。帕维蒂由此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定义为构成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技术竞争力的一种激励结构和国家制度,帕维蒂强调激励的重要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1994年启动“国家创新系统研究项目”,对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创新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并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1997年,发布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报告,总结了前一阶段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尝试建立能够反映知识流动的指标,研究机构间的关联程度、人力资源的流动情况,对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企业的行为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指出政府的研发政策一般都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实际上还要重视系统失灵问题,政策的重心要放在改进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
以上学者和机构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后面的学者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细化的探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很多学者对国家创新系统也进行了研究,基本是延续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框架,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用来分析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1995年,齐建国教授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国家系统的改革与重组》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运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1996年,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科技部合作,出版了《十年改革:中国科技政策》,是第一份系统介绍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报告,它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国家创新系统打下了基础。1998年,柳卸林的论文《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冯之浚1999年著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李正风和曾国屏1999年著的《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这些论文都是我国较早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成果,将创新系统理论引入我国,并将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为我国构建国家创新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1999年,石定寰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现状与未来》是技术创新研究丛书之一,是《市场经济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课题组的成果,书中收录了我国创新研究领域的很多专家的一系列文章,内容包括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介绍、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探讨、我国创新系统的建设情况与政策评价、国家创新系统的国际比较,汇集了当时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的成果。2000年,胡志坚等著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介绍了创新理论及其发展脉络,特别强调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思想对于指导、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制定相应政策的意义,同时还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系统效率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2003年,王春法著的《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主要围绕着理论、案例与趋势三个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沿革及其本质内涵。在案例分析中,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四个当代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发达经济国家中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对其主要构成部分与相互关系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方面,报告着重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专有因素问题。2006年,中国创新报告课题组发表研究成果《国家整体创新系统问题研究》,在对创新系统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创新系统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2010年,陈洁著的《国家创新体系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芬兰的启示与借鉴》,从与创新行为相关的历史事件入手,总结了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研发、应用型研发、实用技术研发三大体系的协调运作机制。对上海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我国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基本还是遵循着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思路,用来分析中国在建立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问题,将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比较国外典型国家创新系统的案例,总结经验,予以借鉴,提出我国构建创新系统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