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04.行气破结厚朴大黄汤

枳壳、厚朴、大黄三味组成之方,在《伤寒论》名小承气汤;《金匮要略》有二首,一是厚朴三物汤,二为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壳三枚,大黄为君;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壳五枚,厚朴为君;厚朴大黄汤大黄六两、厚朴一尺、枳壳四枚,大黄、厚朴双药为君。小承气汤与厚朴大黄汤的区别,论者不多。小承气汤以攻下开路,厚朴大黄汤行气和攻下并重。从实践应用出发,厚朴大黄汤医“支饮胸满”不占鳌头,调理阳明腑证、肠道尚未燥结,应列为首选对象,比小承气汤高踞优先地位,忽视这个亮点,就易于把它贬成洁净腑第二、小承气汤之后的次要处方了。

1971年诊一少妇,性格刚直,因家庭矛盾,不断争吵,肝火炽盛,气热郁结,烦躁哭闹,坐卧不宁,大便数日未行,舌苔黄厚,脉象洪实,类似精神分裂症,吃镇静药无效,乃转中医。根据当时情况须行气泻火、攻下积邪,曾给予小承气汤,更衣二次,症状稍减;但胸闷、腹胀依然如故,由于粪块尚未坚硬,不敢盲投大承气汤,即以厚朴大黄汤授之,计厚朴30克、大黄20克、枳壳15克,加了柴胡疏泄15克,水煎,分三回服。连饮三天,入厕七解,排出大量气体;将药压缩一半,继用两帖,逐渐恢复正常,彻底治愈。充分说明量的变化,作用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