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自序
这本书我准备了30年
自2001年5月18日,我首次在广州市少年宫举办了高考减压的大型报告会之后,我还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天津、昆明、南宁、呼和浩特、合肥、常州等地做过多场高考减压的报告。15年来,我做了上百场的高考减压会,帮助数以万计的学生实现高考超常发挥,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我将这些经验积累下来,写出了这本书,算是圆了我30年前的那个梦!
1987年4月16日下午,我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市塔夫兹大学(Tufts University)心理系举办的硕士论文答辩。我论文的主题是中美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比较,我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两点:北京高中生的考试焦虑要明显低于波士顿的高中生;女生的考试焦虑要明显高于男生。而按照我原来的假设,北京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应该高于波士顿的高中生,这是因为中国学生上大学需要经过高考这道关,而美国学生上大学则无需参加任何考试。但我的研究结果与此正好相反!
对此,我曾一度十分担心我是否需要重新做论文。但我的导师对我说,只要我能对这个意外发现做出合理的解释,我就可以如期毕业。为此,我查阅了不少资料,终于找到了可以解释得通的理由,就是中国学生因为经常考试,所以对考试习以为常;而美国学生极少参加考试,所以对考试十分恐惧。换言之,中国学生对考试已经形成了某种“习得效应”(practice effect),而这是美国学生所不具有的。我的解释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赞许,因为它不仅化解了我原有的担心,也带出了一个很深刻的文化差异现象。
所以,我的硕士论文得了一个A,我感到心满意足!
1986年在Tufts大学校园的留影,我当年的困惑不是怎样认识考试焦虑,而是怎样面对考试焦虑
那天晚上在校园里漫步,我忽然觉得我的研究结果只是说明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虽然发现了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我并没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控制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带着这份困惑,我第二天一早又找到了导师,向她请教在美国的学校里有没有什么心理指导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控制考试焦虑。导师摇摇头苦笑着说:“你昨天不是说了嘛,美国学生根本就没什么考试,也不在乎什么考试,哪儿来的什么心理指导计划来克服考试焦虑呢?”从导师的办公室出来,我望着仍然阴霾的天,心想:我何时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呢?
时光荏苒,近30年过去,我终于找到了这个方法,那就是这本书。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我一方面继续着我在考试焦虑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着用不同的心理暗示技术来帮助学生控制考试焦虑。2001年5月18日,我首次在广州市少年宫举办了高考减压的大型报告会,之后我还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天津、昆明、南宁、呼和浩特、合肥、常州等地做过多场高考减压的报告。
2004年开春后,我运用了心理暗示的方法,为一位名叫婷婷的高三学生做了三个多月的高考超常发挥的心理训练。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婷婷家长的密切配合,婷婷在后来的高考中超常发挥,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成绩。这也大大增强了我对运用心理暗示方法来帮助学生控制考试焦虑的信心。
2006年开春后,我又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有关领导及心理辅导主任李之宁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在高三年级学生中大范围地尝试我的心理暗示方法,同样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自此之后,每年3-4月份我都奔跑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为大家做高考的心理训练,这些年来,我累计做了上百场的高考减压会,帮助数以万计的学生实现高考超常发挥,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
我将这些经验积累下来,写出了这本书,算是圆了我30年前的那个梦!
本书在结构上分七章。第一章讲的是考试成功需要有必要的心理调适,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强化人的掌握感、自我效能感及自我预测信念。能带着必胜的信念走入考场的人,必将破除万难,从容不迫。
第二章讲的是考试成功需要有适度的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可产生一种弹簧效应,它可使考生在考场上保持一种适度紧张的状态,它可以使人达到高度集中的境界!
第三章讲的是考试成功需要有放松训练,我特别介绍了四种操作简便的训练方法。
第四章讲的是考试成功需要有自信,而自信可导致心理流畅的产生,那是一种绝妙的忘我体验。一个带着满腔自卑与自怜情绪的人是不可能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的!
第五章讲的是怎样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气氛,特别是亲子关系所面临的考验和成长。高考,也是在考验每个家长的智慧和心态。
第六章讲的是高考复习的时间管理,考生考前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考生复习的效果,也影响着高考的结果。
第七章讲的是考试成功需要有“实技心”,也就是高考制胜,需要有学习实力+考试技巧+心理调适;在这三者中,实力是基础,技巧是关键,心理调适则是最终拔高的保障。毕竟高考不仅是实力的较量,也是心态的较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本书在内容上,还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其中有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他人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在书中,我还引用了大量的往年高考状元的所思所想,希望这些话语可以引起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的共鸣。希望这些内容能增强你对本书的兴趣与思考。
在此,我十分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的李佳编辑,她为本书的出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使它可以及时面世。最后,我预祝所有阅览这本书的考生都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心想事成!在此,我也向所有考生的家长致敬,并预祝你们多年来的努力能得到理想的回报!
是为序。
岳晓东
2015年春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