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让孩子走出“复制”的人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有一年,我在某市举办“生命觉醒”课程时,父母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诸葛老师,怎么才能让孩子像他们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那样,变得学习啊?”

“诸葛老师,您是怎么教育您的孩子的,我听说您的两个孩子,不但学习好,平时也特别懂事。”

“诸葛老师,我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成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不让我操心啊。”……

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把孩子教成别人家的孩子呢?”

“别人家的孩子听话,不让大人操心呀。”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耐心地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就像世界上两片不一样的树叶一样,我觉得,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比让他当复制的‘好孩子’更好。”

听了我的话,他们都愣住了。

从事家庭教育这么多年来,我不但研究国学中的文化精髓,也对国外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案例进行过研究。我在平时举办“生命觉醒”课程时,也接触过许多这方面的真实案例,这让我得出一个结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是让孩子变得多么优秀,而是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十几年前,有一对夫妻带着他们进入青春期的儿子,专程从千里之外的城市赶来向我求助。

当时,他们的儿子十三岁,刚上初中,个头很高,耷拉着脑袋跟在父母身后,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这是诸葛老师,快向诸葛老师问好。”母亲厉声命令孩子。

孩子的头垂得更低了。

“这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母亲抱怨道,“我弟弟家的孩子,比他还小,却比他懂礼貌,一见到大人就亲热地问好,你再看他,我让他喊都不喊——”

“他跟我小时候一样,不爱说话。”我说着向这位母亲使了一个眼色,不让她当众训孩子,然后我把头转向男孩,微笑着问道:“你平时喜欢什么运动?”

听了我的话,孩子抬起头看我,眼睛里充满了喜悦:“踢球。”

“光知道玩,不知道好好学习——”父亲插嘴。

我一直认为,当众批评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大忌。所以,我趁机对孩子的父母说:“您们在外面等我,我先跟孩子谈谈。”

那天,我跟孩子谈得非常愉快,孩子告诉我,他喜欢运动,将来想当记者。说到这里,他有点不好意思:“老师,我语文不好,特别是作文,您说我这样子能当记者吗?”

我鼓励他:“只要你想当记者,以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管将来考上什么大学,你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

孩子听后信心大增,向我表示,一定要尽最大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后来,我再跟孩子的父母谈话时,这位母亲继续抱怨:“我表姐的儿子,跟他同岁,画画得好,在区里得过奖;我们邻居家的孩子,作文写得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他小学同学跟他都是在小学学奥数的,他同学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好几次奖,他一次都没有。”她长叹一口气,“我家孩子,真的是没一点优点……”

我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这需要父母去发现并为他指出方向,让他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要老是指责孩子,多给他希望。”

“诸葛老师,您说我家孩子这个样子——”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他将来能像别人那样过得好吗?”

我问道:“你们觉得什么生活才算好的呢?”

“这个——”他们一时回答不上来。

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的人生,需要孩子来完成,他将来过得如何,我们都无法左右。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希望,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后来,他们又听过我的几次课后,渐渐地有了变化,跟孩子关系也好了起来。

2015年的暑假,我接到男孩的电话,他在电话里高兴地对我说,他考入了某大学的中文系。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父母要想让孩子在这个舞台上做主角,就不要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们,这样只会压抑孩子的需求和情绪,慢慢的会让他们脱离真实的自我,压制自己的潜力,成为许多“优秀”孩子的“复制品”。

有人说,教育是根雕艺术,不是泥塑艺术。根雕是按照树根本来的样子,经过艺术家的精雕细刻,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精美艺术品。教育孩子亦如此,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对他进行耐心地引导,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像“泥塑”那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模式,塑造出一批和原型一模一样的艺术形象。

 

伊伦娜和艾芙是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对于女儿的教育,居里夫人采取的就是“根雕”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居里夫人像做科学研究一样,对两个女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比较。渐渐地,她发现两个女儿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大女儿伊伦娜喜欢数学,对数字非常敏感;小女儿艾芙则喜欢音乐,一听到音乐,她会随着旋律摇动身体,嘴里哼出的调子也很合拍。

在了解了两个孩子的兴趣、特长后,居里夫人在平时教育中,会特意鼓励她们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一段时间后,居里夫人又发现伊伦娜喜欢科学,并且有较强的推理能力,智力和反应像父亲,于是就为她创造机会,让她接触实验操作。

在居里夫人的精心教育下,1935年,她的大女儿伊伦娜及其丈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她的小女儿艾芙,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和记者。

 

每个孩子就像两片不一样的树叶,都有专属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禀赋、优点和潜质。作为父母,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导师,你要懂得尊重、保护并且顺势引导孩子的天性,这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父母的正确教育和爱一样,是孩子茁壮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所以,父母是孩子的发现者、探索者和侦察者,而不应该是孩子的评判者、塑造者、改造者。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力求做到如下几点,见图1-4:

图1-4

为什么孩子在父母眼里,总会有各种“不好”?其实,孩子的这些“不好”,都是父母造成的。有时候,父母要求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哪儿,是怕他做得不好,给大人找麻烦,而不去觉察孩子做这些事对孩子有无好处。

父母让孩子变得“优秀”没有错,但如果把孩子培养成别人家孩子一样的“好”,一样的“优秀”,就有东施效颦之嫌了。

若孩子是一棵参天大树,你非要按一朵花那样培养他,自然会出问题的。花有花的娇艳和芬芳,树也有树的茂盛和伟岸,是不能搅合在一起培养的。与其不停地羡慕别家“优秀”的孩子,不如多观察、多欣赏自家孩子,这样能让你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让孩子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对待孩子的教育,父母要像居里夫人一样,用一双“根雕”艺术家的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然后在生活中对他耐心地指导、精心雕琢、用心培养。让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复制品。这才是父母的修为和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