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衰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肥沃新月的冲突与融合

西亚的历史就是一部无休无止的斗争史。为了争夺绿洲,来自北部的山地人和来自沙漠的游牧民族争斗不休。这种为了生存之地的斗争到现在仍然在继续。

西亚是东经60度经线穿过的亚洲大陆西边突出的部分,这里是西亚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西亚是一片自然形成的月牙状的边缘地带,位于南部平地与北部高原带之间,南部是广袤的沙漠,北部是连绵的群山。这里土壤肥沃,适宜耕种。西亚向南而开,中央是北部阿拉伯,西面是地中海的东南角,东部是波斯湾的北端。如果我们将这块大陆看作一支军队,那么这支军队的中央主力背靠着北部山岭,西翼向地中海的东海岸延伸,东翼则延伸至波斯湾。也就是说,这支大军的中央主力军在亚述,西翼在巴勒斯坦,东翼到了巴比伦。我们将这一片半圆地区称为肥沃新月。

肥沃新月还被看作沙漠湾的沙岸。人们从北部山上向下望,可以将沙漠湾尽收眼底。沙漠湾当然不是海湾,而是一大片沙漠荒地。这片地区一直向北延伸到地中海东北部的阿拉伯沙漠的北部地区,横跨了五百多英里。实际上,沙漠湾是石灰石高原,地势非常高。因此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无法对其形成自然灌溉,但这两条河在这片高原上切出了两条地峡。不过,北部沙漠湾的广大地区在冬天降雨的滋润下会长出一些稀疏的绿草,然后在春天形成绿洲。西亚的历史就是一部无休无止的斗争史。为了争夺绿洲,来自北部的山地人和来自沙漠的游牧民族争斗不休。这种为了生存之地的斗争到现在仍然在继续。

实际上,这片沙漠并不利于人类的繁衍,因为阿拉伯境内没有河流,所谓的雨季也只存在于冬季中期,并只能持续几周。沙漠中的人是白种人中的一支,他们也是从上古时期的白人那里繁衍下来的。他们被称为闪米特人。闪米特人由许多不同的部落组成,但没有出现将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国家的情况。我们在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考察中发现,他们之中有的叫苏人,有的叫西米诺尔人,还有的叫易洛魁人。同样,闪米特人也是由各种不同的部落和群体组合而成的。其中,我们对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最为熟悉,我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他们的后代。他们在体形上与地中海民族更为接近。长时间以来,他们游荡在阿拉伯世界的各个地方,寻找适合放牧的草地。这些人被称为游牧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直到绵羊和山羊的驯养出现后才发生改变。在很长时间以前,这些游牧者过着四处迁徙、动荡不安的日子。当春天的绿草枯萎之后,游牧者就不断向沙海的北部沙岸迁徙。如果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那么他们会逐渐从沙漠中的游牧生活过渡为定居的农民生活。但这种迁徙形成了巨大的移民潮,这些游牧部落占据了肥沃的沙岸,大量人口从沙漠涌进城市,完全超出了城市的负荷能力。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千年。《圣经》中描写的希伯来人从沙漠涌入巴勒斯坦的情景就是来自那时的移民运动。此外,我们可能还会联想到阿拉伯人在皈依穆罕默德后对这里的侵犯。那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入侵,阿拉伯人直逼欧洲,甚至即将包围地中海地区。闪米特人在过上了城镇生活后就开始向外侵略,开辟殖民地。他们的殖民地向西跨越了地中海,进入北非境内,直抵南西班牙和大西洋。但是直到几个世纪后,他们的殖民战线才开始自东向西慢慢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先从沙漠中说起。

沙漠广袤无垠,找不到明确的边界。沙漠边缘的平原就像空气一样,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资源,谁先找到草地,谁就可以拥有这片草地。在沙漠部落中,没有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因而也就不存在富人与穷人的区别。他们没有法律意识,只相信“血亲复仇”,他们经常跋山涉水去劫掠。当他们看到相邻部落的羊群在草地上吃草时,他们的内心被嫉妒与欲望充斥着,眼中是劫掠者一般的狂热目光。他们知道只有杀了这些孤独的牧羊人,才能得到他们的羊群。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他们的亲人会付出相应的惨痛代价。他们害怕的不是国家,而是为家人报仇的邻人的家庭成员。这就是那时的人们约定俗成的“血亲复仇”。这种习俗的功用与法律类似,影响力非常大。在游牧条件下,国家这种形式不可能出现,同时也不可能产生文字和记录,更不可能出现工业。于是,沙漠的游民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直到今天,阿拉伯政府仍然无力控制在荒野中游牧的阿拉伯人,就像我们的政府难以控制肆无忌惮的西部牛仔一样。

这些游牧部落带着牧群在肥沃新月上四处飘荡,直到在棕榈丛中发现了一座城市。他们进入了城市,引起了城里人极大的兴趣。城里的居民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些牧人,仿佛他们是一群有意思的动物。于是,牧人们开始在城里做搬运工,他们在市场中出入,为城里人运送武器、器皿和服饰等物品。游牧者不需要这些物品,他们很早就学会了怎样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于是,他们形成了为定居的群落运输货物的运输队,后来,他们开始自己发展商业,他们无所畏惧的精神征服了整个沙漠。他们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巴比伦尼亚之间往来,成为古代社会最伟大的商人。直到今天,他们的后裔希伯来人仍然以经商头脑闻名于世。

游牧者来自荒凉的旷野,那里广袤寂寥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孤僻性格。在游牧者的想象中,沙漠里充满了看不见的神秘动物。这些动物无处不在,每一块岩石、每一棵树、每一个山头与每一眼泉水都是他们的蛰伏之处。在游牧者的心中,这些动物就是神。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咒语控制这些神,让它们无法伤害自己,也让他们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于是就出现了最早的祷告。对于游牧者而言,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一个小角落都有一位神灵,这位神灵只负责掌管这一处地方,而没有其他的权力。例如,掌管着某一处泉水的神灵就不能再掌管另一处泉水。同时,神灵掌管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某个地区被另一个部落占领了,那么这个地区也会被新部落的神灵接管。每一个部落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神,他们相信部落神会跟着自己走南闯北,无论是在哪片草地,神灵都与他们同在并分享着他们的收获。

图81 冬季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

冬季,这里的降雨很少,幼发拉底河的水位急速下降,河床露出。夏季,降水增加,再加上东部山区流入的冰雪融水,幼发拉底河水位暴涨,泛滥成灾,淹没了巴比伦尼亚平原。图中的右边是德国考古探险队居住的地方,他们在巴比伦的挖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17年。

这些沙漠上的游牧民族对于神灵的思想还非常粗陋,他们有着非常残忍的宗教习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来取悦饥饿之神。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形成了正义感和是非观念,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善待自己的同伴,当然,这一切在他们眼中也是神的旨意。但最终,这种情感还是演变成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于是,闪米特人成为文明世界中的宗教领头人。

公元前3000年,闪米特人就从沙漠迁移至肥沃新月的巴勒斯坦,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仅仅五百年后,他们就已经创造出了被围墙环绕的城池。巴勒斯坦希伯来人的先辈们来到了一个叫作迦南的部落;在他们北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叫作亚摩利人的强大部落;而北叙利亚则盘踞着腓尼基人,他们同样在定居前过着四处漂泊迁徙的生活。公元前2000年前,这些闪米特人的定居部落并没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明显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古代文明开始于埃及和巴比伦。但是闪米特人定居在地中海东岸,是连接着埃及和巴比伦的重要通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闪米特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两个国家,并因此快速发展自己的文明。腓尼基人是地中海民族中的一支,我们会在介绍东部地中海历史时讲述他们的故事。

现在,我们来探索一下肥沃新月东部的游牧人的生活。这一片区域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以下统称两河)的下游(见图81)。两河发源于北部高地,穿过肥沃新月,一路南下,再穿过沙漠北湾最终入海。亚洲的最早文明就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就像我们在尼罗河上看到的那样,两河流域孕育的西亚文明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在两河低处河谷的河口附近发现,两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最早的是巴比伦尼亚时期。在这个时期,两河各自南下,然后在距离波斯湾大约160或170英里处开始向对方靠近(1),然后在沙漠中汇流,一起流入下游平原——巴比伦平原。巴比伦平原位于肥沃新月的东部,由河水冲击而成,土壤肥沃。一千多年间,这里一直是一个小村庄,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微不足道,直到巴比伦城的兴起。这片平原在那时被称为希纳尔,巴比伦这个名称是直到公元前2000年才出现的,这就像恺撒大帝时期的高卢被称为法国一样,容易让人们误解。

希纳尔平原并不辽阔,宽不超过40英里,耕地面积不超过8000平方英里,与新泽西州或威尔士的面积(2)相当。希纳尔平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总体而言,这里的降水量非常少,有的年份甚至只有三英寸,因此这里非常需要农田灌溉设施。希纳尔平原保持肥沃的首要条件就是合理的灌溉设施。古希纳尔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农业。我们在前面提到,高地人和游牧人在这块平原上的斗争从未停止,下面,我们就从这里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出发,去探索直到公元前2000年才结束的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古代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