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政治学前沿问题
范文更新时间:2019-03-14 16:46:2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总结了全国行政学院系统政治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收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实现路径探析》《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政治学视野中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新思维新风格》等文章。
上架时间:2016-11-01 00:00:00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政治学前沿问题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研究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四个维度
- 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战略定位行为准则和施政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的重要论述
- 中国网络民主政治发展及其困境
- 以“四个全面”引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回归
-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突破
- 试论习近平政党观的理论逻辑
-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法治兵团建设
范文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以美墨非传统安全合作为例
根据沃马克(BrantlyWomack)提出的非对称理论,非对称关系是一个描述国家间关系的二元简化结构,该结构由“强—弱”两个行为单元组成,强国虽然在国家军事规模、经济资源以及政治动员能力等要素上占压倒性优势,对于与弱国的关系方面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强国很难拥有彻底解决与弱国之间冲突的能力,无法单方面、一意孤行地决定双边关系的“每一个具体条款”。弱国虽然没有直接挑战强国的能力,但是拥有空间表达本政治17.4万字 - 会员
欧洲智库的中国观研究
本书重点研究欧洲主要智库的“中国观”内涵,及其“中国观”随着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演变过程。智库对当代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交政策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往往充当学术界和决策团体,国家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欧洲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地区,了解欧洲智库的“中国观”及其演变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与其他有关“中国观”的研究不同,本书专注于欧洲不同层面智库,包括欧盟层面、西欧北欧层面和中欧东欧层面,并致力政治12万字 - 会员
反偶像崇拜视野中的乌托邦精神复兴
本书深入研究美国左翼思想家拉塞尔·雅各比的乌托邦思想,从西方反偶像崇拜传统中发掘当代乌托邦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为全球化时代乌托邦精神的复兴提供理论支援,进而探寻乌托邦思想批判性重建的路径。政治34.3万字 - 会员
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优秀的政治思想文化之一。明清时期,传统民本思想发生嬗变,新民本思想应运而生。新民本思想的“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民本思想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产生一些有重大突破的核心命题;二是民的核心内涵为富民阶层,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对自身社会价值进行明确估量。新民本思想成为富民阶层在思想领域内释放力量和发挥作用的集中反映。政治36.9万字 - 会员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预防腐败体制机制研究
本书对国际上公认的四种预防腐败利器,即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政府公开透明制度、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和吹哨人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与我国相关制度框架和运行进行细致比较,分析各自优缺点,最后提出一些可行的完善建议。政治17.8万字 - 会员
理性主义的政治学:流变、困境与超越(精装插图版)
本书对西方理性主义政治学的分析,始终以中国传统思想作为参照。与前者对普遍性、永恒性和确定性的追求相比,后者虽然承认规律的不变性,但并不存在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点,从而既避免了相对主义的倾向,又为事物的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保留了足够的空间。政治14.1万字 - 会员
比较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14辑)
《比较政治学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于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本辑是《比较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十四辑),共收录了十二篇文章。从主题上看,既有关于学科史、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理论观察,也有围绕国家自主性、民主理论的系统反思,还有立足国别问题的具体研究。政治19.1万字 - 会员
地方人大代表结构及代表性研究
本书通过对湖北省C市地方人大的图书馆档案和人大代表履职记录的量化分析,透视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的静态组成结构,勾勒了地方人大代表结构组成的历史变迁,探讨了人大代表结构和履职绩效的关联,考察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地域、行业、党派代表性以及女性人大代表的政策偏好,从描述代表性和实质代表性的理论角度探究地方人大代表的履职特点。同时,配合访谈,本书从地方人大代表的视角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及其主观态度,阐释具有中国特色政治17.6万字 - 会员
人工智能影响国家治理的复合机制研究
诸多理论认知与历史经验复合佐证了重大技术变革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力。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标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国家治理是亟须展开实践观察和预判性思考的重要议题。本书立足于新一轮技术革命迅猛推进的大背景,采用实然分析与应然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预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技术赋能、技术赋权、技术赋责的复合视角,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国家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政治2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