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经济不均衡的测度、关联分析与再分配研究:基于收入、财富与消费的多维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财富差距和消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当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不均衡问题,而经济不均衡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Stiglitz et al.(2009)在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衡量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报告中提出:“衡量物质分配均衡度的最恰当指标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消费和财富状况。”此后,经济不均衡就不再局限于收入、财富或者消费的单一维度,而是体现为三者之间的联合不均衡。并且随着多维性研究在福利领域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多维性研究应用到经济不均衡领域,从收入、财富和消费三个维度综合考察经济不均衡问题。同时,多维不均衡不只是各维度不均衡的简单加总,还考虑了不同维度不均衡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多维经济不均衡问题中至关重要。

收入不均衡、财富不均衡和消费不均衡等都是结果不均衡。这些结果不均衡可能源于机会分配的不均衡也可能是人们自身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差距。而机会不均衡往往不能被公众接受,甚至会抑制经济增长、引起暴乱。因此,研究多维经济不均衡程度及各维度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不均衡中的机会不均衡程度都是现代福利经济学中的前沿课题。然而,国内有关研究还比较少见,本书将结果不均衡和机会不均衡结合起来探讨,可以为理解中国当前经济不均衡问题提供更全面、更新颖的视角,同时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更丰富的经验支撑。

本书采用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将收入、财富和消费结合在一起,探讨中国多维经济不均衡程度及三者的关联性,以及机会不均衡在经济不均衡中的占比,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事实方法分析再分配政策和个体特征调节经济不均衡的效应,以期实现经济不均衡的改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收入不均衡、财富不均衡和消费不均衡的理论分析。本书首先以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作为理论模型构建的依据;其次分析收入、财富和消费的关联性,根据收入、财富和消费的互动关系推导出收入不均衡、财富不均衡和消费不均衡三者的关联关系;最后从储蓄、房产、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收入四个方面阐述了三者相互作用的路径。

第二,多维经济不均衡的测度。本书首先分析了收入、财富和消费在单一维度、二维以及三维上的分布状况,发现三者在三维上的不均衡程度高于单一维度,且财富的集中效应明显,反映出多维经济不均衡分析的必要性。其次,采用不同指数、不同赋权方式测算了单一维度不均衡和多维不均衡。从单一维度不均衡指数看,2010—2018年,收入不均衡有所改善,但其绝对值仍较大,财富不均衡和消费不均衡程度在加深。最后,从多维不均衡指数来看,无论采用何种赋权方式,多维经济不均衡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多维经济不均衡程度在加深。

第三,各维度不均衡的关联分析。首先,本书通过Tsui 1指数分解得到各维度不均衡间的相互作用对多维经济不均衡的贡献率,发现各维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次,通过基于回归方程的Oaxaca-Blinder分解法和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探讨各维度不均衡间的关联关系。一方面,因为收入本身是解释财富不均衡、消费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并且在财富、消费分布的各个分位数上的收入回归系数值有所差异,所以收入不均衡的加剧会进一步恶化财富不均衡和消费不均衡;另一方面,因为财富本身是解释收入不均衡、消费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收入、消费分布的各个分位数上的财富回归系数值有所差异,所以财富不均衡的加剧会进一步恶化收入不均衡和消费不均衡。

第四,财富不均衡中的机会与努力探讨。本书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基于事前参数法,根据2018年的CFPS数据测度了我国财富不均衡中的机会不均衡程度,发现机会不均衡可以解释21.18%的财富差距。而在所有的机会不均衡影响因素中,户籍对财富机会不均衡的贡献最大,高达54.66%。如果把父亲最高受教育程度与母亲最高受教育程度的贡献率相加,父母受教育程度贡献率达到24.55%,成为除户籍外的第二大影响因素。同时,城镇居民在财富积累中面临着比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机会不均衡,男性在财富积累中面临着比女性更为严重的机会不均衡,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均衡程度高于东部、中部地区,有继承组在财富积累中面临比无继承组更为严重的机会不均衡,高年龄组面临比低年龄组更为严重的机会不均衡。此外,把环境变量和努力变量共同纳入财富方程进行回归估计,通过方差分解法计算分别考虑Roemer和Barry两种情境下的环境和努力贡献度,发现环境变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财富,还可以通过作用于个体教育、个体就业和个体收入进而间接影响财富,努力变量可以消减一部分环境变量导致的机会不均衡。

第五,改善多维经济不均衡的途径探索。本书采用反事实分析,首先分析了现金转移支付调节下的多维经济不均衡改善效果,发现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最有效的改善途径。其次,分析税收中个人所得税调节下的改善效果,发现个人所得税能够有效调节多维经济不均衡。最后,分析无城乡差异调节下的改善效果和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调解下的改善效果,发现无城乡差异和普及高中教育都能有效改善多维经济不均衡。

余丹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