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正宗小吃
“哥,嫂子给你的,要保密。”
小丫那坚定的神情,仿佛是地下交通员在传递情报。
苏文天郑重地接过纸条,重重点头:“收到,遵命!”
【红七楼109自习室高考辅导班,下午五点。】
看到这张纸条,苏文天的心脏居然加速了那么二三四下。
“呵呵。”
他不禁自嘲地笑了,这明媒正娶的妻子咋还成了不正当男女关系?
“哥你笑啥?”
小丫仰头拽着苏文天的衣服问。
“哥笑你嫂子的字写得漂亮。”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小丫扒着哥哥的胳膊。
苏文天笑着把纸条递给小丫。
小丫认真地看着,嘴里啧啧赞叹:“嗯,漂亮,有进步。”
苏文天看着小丫的神情,又看看她手中的纸条:还真行,这次没拿颠倒。
“昨晚睡得咋样?”
苏文天关心地问。
小丫的脸一下子拉长:“睡得还好,嫂子的床可软可软呢,就是吧……”
“就是什么?”
“就是,嫂子被她妈妈给训啦,哭的可伤心呢。她妈妈还让叫嫂子,说要叫姐姐。”
“她们凶你了?”
“没有没有,她们对我还挺好的,嫂子妈妈还教我唱歌呢。”
说到唱歌小丫又高兴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亮……”小丫兴奋开唱。
“是波浪,不是波亮。”苏文天纠正。
“咦?哥,你咋会呢?!”小丫甚是奇怪。
“这个……你嫂子教哥的。那个,昨晚他们都说啥了?跟哥说说?”
小丫开始回忆:
“嫂子一回家就问她妈妈,说你为什么不等我回来?
她妈妈说,你还好意思?
还说……”
一个半小时后。
兄妹二人出现在燕园的小路上。
当春天来了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儿。
昨天还零零星星的几点嫩绿,今天就翻了倍,地上的小草竟也露出尖尖角儿。
“这燕园啊,最著名的景色就是‘一塔湖图’。”
苏文天像是给妹妹介绍,又像是自言自语。
“哥,啥是‘你他糊涂’?”
“这一塔就是博雅塔,这湖就是未名湖,这图就是图书馆……”
逛燕园只是顺便,不是苏文天今天要做的事,反正要留在燕京,以后有的是机会逛。
他要去个住的地方,总不能长期住在燕园的招待所吧。
不说每天1.5元的房费可否支持长期居住,只说在燕园招待所久居,就会让林家觉得自己是狗皮膏药。
更重要的是,招待所毕竟不是生活的地方。
可在BJ找个住的地方谈何容易?
有个歌谣“想燕京,盼燕京,到了燕京数星星……”
这歌谣说的就是这个年代,外地人到燕京找不到旅馆、租不到房子,有好多人露宿街头的情况。
在苏文天的记忆里,这种情况的改善其实也是从1979年开始的。
他还记得报纸上刊登过燕京市人防办将闲置地下人防工程,改建成地下旅馆的报道。
旅馆不是长住的地方,但起码先离开燕园招待所,再骑驴找马,慢慢租房。
一路打听,来到海淀八里庄,他记得当年报道的“地下旅馆”就在这里。
可是当地居民都不知道这事儿。
“哎呦喂,燕京儿的事儿,您打听到我这儿就算到头儿了嘿,巧了,旅馆这事儿,我还真不知道。”
贫嘴的大爷自称“燕京通”,可他也不知道。
倒是旁边带着红胳膊箍的大妈更靠谱:
“您了左拐,再左拐,再左拐,那儿有个人防办,去问问吧。”
人防办的门卫老头儿没让兄妹二人进去,上下打量着:“咋地,昨天刚动工,就都知道的?”
一个“咋地”让苏文天立马判断出老头儿的籍贯:“大爷,您是东北人吧?”
“嗯那,听口音,小伙子你也东北的呗?”
“必须滴!我营州地。”
“我朝州地。”
“哎妈呀,纯老乡啊。”
小丫不失时机地掏出沙棘果脯:“我哥采的,可甜呢。”
“还记得这个不?”苏文天笑呵呵地问。
“咋不记得?咱家那一片儿,沙地里就长这玩意,贼甜贼甜地。”
门卫老头扔一粒在嘴里,细细品嚼满眼都是回忆。
“大爷,您啥时候来燕京的啊?”
“哎呀妈呀,那可早啦,想当年打小日子的时候……”
苏文天开始跟门卫老头儿东拉西扯。
门卫老头儿也是个话儿密的,逮着个爱聊天的恨不得捏出尿来。
“小天儿,你到燕京噶哈来了?”
一会儿功夫,二人就互通了姓名,聊得热火朝天。
“小天儿,你今晚先挺一宿,我儿媳妇单位有个小招待所,晚上回家我给你问……”
“李大爷,其实我想常住……”
“那你租房啊,住旅馆嘎哈呀?多费钱……”
“我也不知道哪儿有房源啊……”
“可也是哈……”
转眼,聊了一个多小时。
“李大爷,我得走了,明天我必须给您送蛤蟆癞来。”
“小天儿,今晚回去我就问老杨太太,她儿子那房子闲着也是闲着,必须让她租给你。”
从人防办门卫走出来。
苏文天带着小丫直奔户国街,他要让小丫品尝一下最正宗的燕京小吃。
青砖灰瓦,朱红寺门,这时候的户国寺小吃店,更加古更加朴原汁原味儿。
推门进屋。
实木长方桌,两侧配着没有靠背的长凳,木窗格的买菜和取菜窗口油漆有点斑驳。
“开票处”的开票员脸上没啥微笑,付菜窗口的服务员更是拉长着脸,好像刚刚跟谁吵过架一般。
屋里的客人高高兴兴地吃着饭,仿佛服务员的“霸气”是理所当然的。
看着琳琅满目的小吃,小丫都懵了!
长这么大吃过的所有东西加一起,都没有这里的样式多。
她紧紧拉着哥哥的衣袖,嘴巴一直大大地张着,仿佛合不上一般。
苏文天更关心价格,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同样乐开了花。
3分钱、5分钱、8分钱、1毛钱、3毛钱……
“随便点!”
苏文天大手一挥,找到了十年后土大款暴发户的感觉。
“真的?!”
“当然真的!”
小丫不识字,也不知道那些小吃叫什么,只能看着样品,一个一个用手指点:
“这个,来两个。”
“那个,来三个。”
“还有这个,来一大碗,大大碗!”
“这个……”
苏文天一把捂住小丫的嘴:“少点,少点,少量多样,点多了咱俩吃不了。”
“能吃了的!”
挨饿长大的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把天都吃到肚子里。
……
豌豆黄、奶油炸糕,焦圈儿、豆汁儿、驴打滚……
满满一桌子,还摞起来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