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老师,陈文源先来(求追读大大们)
“好了,上一节课的课文咱们就算讲完了,今天咱们来学习新的课文。”
“师说。”
“这是一篇议论文,由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同学们,关于师说的创作背景,可有人知道?”柳烟看着四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议论声,开始跟身边的人交流,然而,大多数人,脸上都带着茫然,只有少数人表情平静。
“梦芷同学,你给咱们说一下吧。”柳烟微微一笑:“当然,如果不会的话也没关系。”
梦芷站起身,停顿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声音清冷道:“师说,大约写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当时韩愈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他决心借助国子监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报国之志,但国子监中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放松学业,而且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士大夫阶层中存在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便借李蟠的提问机械此文,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好,回答的很好,坐下吧。”柳烟颔首点头。
“其他人,有没有要说的?”柳烟看着下面的学生道。
苏雨墨看了一眼梦芷,站了起来:“老师,我有要说的。”
“苏雨墨同学请说。”柳烟笑道点头。
“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上盛行门第观念,世家大族子弟凭借门第即可为官,他们不重视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当时的一般士大夫,也耻于从师,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唐代虽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传统的门第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阻碍了人才的正常培养和学术的进步。”
“韩愈本人幼年好学,曾四处求学,深知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他对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深感痛心,于是写下师说,以纠正时弊,倡导师道。”
柳烟点了点头:“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请坐。”
苏雨墨看了一眼梦芷,轻哼一声,坐了下去。
对于苏雨墨的挑衅,梦芷没有理会,一脸清冷的坐在自己位置上。
“真厉害。”夏枫看向身边的高冷少女,竖起大拇指道。
“才没有,这是咱们早上预习过的。”梦芷绷着小脸道。
早自习的时候,两人就已经将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以及创作背景,作家信息等全部预习了一遍。
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提问能够很轻松回答上来的原因。
好学生跟差生之间的差距,其实就体现在准备上。
学习好的,像梦芷,又或者苏雨墨,宫水柔,还是班里其他几名学习成绩好的,对每天要上的课,都会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而不是像其他人,等老师问起来才会去查资料,或者提问的时候两眼一瞪:“老师,我不知道。”
第一节课很快结束,二班学生搬起凳子集体离开。
第二节课,柳烟发了两套试卷叮嘱其他人认真做题。
柳烟的教学方式跟其他语文老师不一样。
她会将两篇课文合成一张试卷,课文讲完,便会将试卷发下去,让学生做试卷。
虽然有些好好学的,依旧会偷奸耍滑,但两个班的整体成绩依旧是增长的,比其他班的语文成绩要好。
第二节课,柳烟将夏枫等人叫到了三班对面的一个空教室,给几人辅导古诗词的创作方向,以及诗词大赛可能会出现的比赛内容。
“同学们,关于教育局这次组织的中学生诗词大赛,主要会有两个部分,文学积累,自主创作。”
“文学积累,便是自己对古诗词的积累,不仅仅包含于初中高中课文中所出现的,还有课外书籍中自己积累的。”
“自主创作,便是由学生以自己所学所感来进行创作。”
“同学们创作诗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柳烟在黑板上写道:“立意构思。”
“意思就是,我们要明确主题,创作前先确定要表达的核心情感或思想,如思乡之情、对人生的感悟等,让诗词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
“有了主题,我们接下来便可以将目光放在格律规则上面。”
“如果写格律诗,或词,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格律要求,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例如,格律诗中,平仄需按照特定格式安排,押韵要在规定的位置使用同一韵部的字。”
······
一二班加起来,一共十个人。
其余九个都在认真听柳烟讲解古诗词的创作,唯有陈文源一脸茫然。
“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看着周围几乎都是班里的学霸,陈文源顿时觉得自己像是渡劫大修士中混进来的筑基期。
临近下课前十分钟,柳烟笑着道:“好了,还有十分钟时间,大家利用这些时间,结合咱们刚才讲的,都尝试创作一下吧。”
柳烟鼓励道:“大胆来,不要害怕,第一次重在勇于尝试,因为时间的原因,咱们就只想两句就可以了。”
众人闻言点头。
其实早在两天前他们基本上都有尝试去创作。
因此,每个人心里基本都有那么几句的。
不过在刚才柳烟讲完,都觉得自己需要改善一下,当然,改善的时间自然要比现在重新想快很多。
“看来大家都想好了,那么谁先来呢?”柳烟微微一笑,看着众人道。
“老师,陈文源先来。”
柳烟刚说完,夏枫接着道。
夏枫话音落下,几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陈文源身上。
对夏枫的这个死党,他们几人都知道,但同样知道的,还有那不堪的成绩。
可以说,陈文源能来参加诗词大赛,有着太多人惊讶了,哪怕是柳烟,在拿到名单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看错了。
但因为诗词大赛并没有成绩要求,所以陈文源要参加,她自然不会拒绝。
而此时,几人都想看看,陈文源是有真材实料,还是纯属过来捣乱的。
看到众人的目光,陈文源面色微滞。
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