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贼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做官了

此时正值崇祯七年十月左右,正是收获的季节。众人离开桃源村后,道旁的人烟不再似深山那般稀少,村落也渐渐多了起来,地势愈发平坦开阔。放眼望去,一片片一望无际的水田里,尽是忙碌劳作的农夫。林毅看着田间的作物,心中满是好奇,便转头向许月娥问道:“月娥,我瞧这水田中,有些像是水稻,不知还有其他什么作物吗?”

许月娥对桐城县极为熟悉,她家虽在安庆府城,但常随父亲来桐城做生意,对当地环境了如指掌。她微笑着,耐心解答道:“林秀才,这水田中,水稻自然是主要作物。不过在这一带,还会种植荸荠。荸荠这东西,既可以当水果生食,清甜爽口,又能做菜,口感脆嫩。还有茨菰,它的球茎可以食用,做菜时味道独特。另外,莲藕也是常见的种植作物,既能吃藕,莲子还能入药呢。”

林毅听着,连连点头,又问道:“这些作物的种植和收成,与时节有很大关联吧?”

许月娥轻轻点头,继续说道:“那是自然。就说水稻,不同品种种植和收割时间略有差异,但大致都是春种秋收。荸荠一般在寒露到霜降期间采收。茨菰通常在冬季初霜后,地上部分枯黄时挖掘。莲藕的话,除了冬季采挖鲜藕,平时也能采莲子。”

“大当家,你是第一次下山吗?”许月娥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地向林毅问道。一路走来,林毅如同好奇宝宝一般,一会儿询问这是什么东西,一会儿又打听那是什么作物,问得众人不胜其烦,唯有许月娥始终耐心解答。林毅虽融合了原身的记忆,但对明代的一切仍充满好奇,说他是第一次下山倒也不为过。

“哪有,我只是在体味人间疾苦,还有在外面不要叫我大当家,都叫我林秀才。”林毅说谎时,脸颊微微泛红。林三在一旁不禁竖起大拇指,少爷这看见漂亮女孩就脸红害羞的老毛病,还是一如既往。

众人一路有惊无险,不多时便来到了桐城城门口。林毅抬头望着高大的城墙,虽有不少地方因年久失修,已开始塌陷,但桐城的城墙比他想象中更为高大巍峨。随着他们逐渐靠近,地平线处缓缓拢起一道巨大而宽阔的黑影,那便是桐城西南角的城门与城墙。许月娥介绍说,桐城的四面城墙周长两千多丈,在林毅眼中,这座巨大而繁华的桐城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高山。城池建于二三丈高的斜坡之上,其上又有近三丈高的城墙,每个城垛上都架着长口径的大炮,显得巍峨雄武。很难想象,那些流贼究竟是如何攻克这样坚固的城墙。

由于林毅身着秀才的襕衫和配饰,众人顺利通过关卡,步入城内。沿着道路前行,摊位的叫卖声很快传入耳中。有从几百里外海边运来的海鱼,那鱼鳃还泛着微微的红色,鱼眼明亮,显然十分新鲜。可供两辆马车并行的宽敞土路,此时也逐渐拥挤起来。道路上行人摩肩接踵,沿着官道城外的街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甚至有一整条街全是食铺子,卖海鱼河蟹的商贾,穿着蓝、黑等素色布帛衣物,将水产放在缸里摆出来叫卖,那些螃蟹张牙舞爪,试图从缸里爬出;卖烤乳猪、熏猪肉、炖狗肉的商贩,将做好的整头猪挂在铺面外,肉香四溢,以招揽食客,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卖蛙的农人,手起刀落,用解腕短刀从蛙背上刺开口子,熟练地挑出皮肉,动作飞快,让人目不暇接。一些身着绸衣帛衫的商人在人群中穿梭,嘴里不停地说着“让一让”、“借过”,传入耳边的尽是喧闹。

更远处,接近城墙宽广的护城河岸边,停泊着巨大而华贵的画舫。船上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其间甚至能看见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清静儒雅的浅色衫袍的年轻士人,他们对饮而酌,谈笑风生,尽显文雅之气。眼前的景象林林总总,看得人眼花缭乱。

“月娥,你想买点什么,我这次出门带了不少银钱。”林毅转头说道。

“不,不用了,林大哥我也有带。”许月娥脸色微微红润,心里暗自嘀咕,哪有男孩子没见几面就要给人买东西的。林毅对此却不太懂,觉得买点礼物实属平常。许月娥此次前来,确实准备购置些衣服香料之类的女儿家用品,这些东西让林毅买,她自然觉得不太方便。

“哦哦,这样啊,想来城内也比较安全,林三你陪着月娥姑娘去逛逛吧。”

“好的,少爷,我一定照顾好五当家。”林三笑着立即举起双手,笑嘻嘻地答应道。

“张麻,二狗。你们两个随我一道,我们先去购置一点生活物资,再看看能否见到县尊大人。”林毅一路走一路思索,最终决定把肥皂这个跨时代的产物制作出来。毕竟肥皂既能灭菌又能洁净,对这个时代意义非凡。他在脑海中理了理头绪,肥皂的制造需要纯碱和油脂,同时纯碱也是皮毛鞣制的关键材料。纯碱即氢氧化钠(NaOH),可通过小苏打(碳酸钠)和生石灰(氧化钙)反应制取,小苏打和生石灰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固态沉淀物碳酸钙。

理清思路后,林毅便带着张麻和二狗在街道上逛了起来。走到东街地段,林毅看到街边有一个面食店,店门口堆得高高的雪花馒头。林毅心中一喜,并非他想吃馒头,而是做馒头需要小苏打,而纯碱是皂化反应的关键原料。

林毅走进馒头店,大声叫道:“小二!”

“来了!”听到有人叫唤,一个戴着瓜皮帽的堂倌迎了出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问道:“秀才公子要买馒头还是吃面啊!”

林毅笑道:“店家,吃东西不急,我且问你,你店里的小苏打是哪里买的,你带我去买点来,有你好处。”

那店小二不由得愣了愣,上下打量了林毅一番。半晌,他才疑惑地问道:“什么小苏打,客官我还从未听过!”

林毅指着馒头问道:“你们没有小苏打,用什么蒸出这么又白又大的馒头的?”

小二撇了撇嘴,略带不屑地说道:“那叫碱面,秀才公子。”

“原来你们叫做碱面,我要这碱面有用,你便告诉我你哪里买的。”

“李小二那买的!”

“李小二在哪里?你带我去一趟!”张麻和二狗心中虽满是疑惑,但也没有出声,暗自嘀咕:难不成大当家想买点碱面回去给大家蒸馒头吗?

那店小二眼睛一翻,不耐烦地说道:“秀才公子,我忙着呢,没空陪你玩耍!”那面食店里一共就一个客人在那里吃馒头,哪有很忙的样子。

林毅知道这小二一身市井习性,无利不起早,便从怀里摸出三十个铜板,笑着说道:“你带我去买了碱面,我给你三十文!”那店小二平日里忙碌一天,可能也就赚个三十文钱。此时看到林毅手上的铜钱,眼睛里顿时放出光来。他一把将铜钱接了过来,脸上瞬间堆满笑容,谄媚地笑道:“秀才公子,我这就带你去一趟。”

桐城的商业极为繁荣,哪怕是小巷子里的住宅,也都设有临巷店铺。而且,往往一个街坊的店铺全都经营一类东西。比如针市街全都卖针,锅店街全部卖锅。大约走了一刻钟,在东大街里面,他们找到了一个经营南北杂货的街坊,在街坊里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店铺。店小二往那一指,说道:“便是那家店铺了。我回去了,秀才公子你自己去买吧!”

林毅也不留店小二,径直走进了店里。看到一个老头坐在店里打瞌睡,便大声说道:“有人吗,我要买碱面!”听到林毅的话,那半睡半醒的老头吓了一跳,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不过他虽然从梦里惊醒,做事却不含糊,马上站起身来,满脸堆笑地答应道:“原来是位秀才公子,我这卖的是江南碱湖里挖来的上等碱面,要二十文钱一斤!”

二十文一斤的纯碱,林毅反正也不太清楚现在物价,毕竟作为四肢不勤的读书人,柴米油盐之类的事情他还真不太懂。他正准备说话,旁边的二狗听到后,大声说道:“掌柜的,你这价格也太贵了,便宜一些!”

“那最少也要十九文。”

林毅侧头看了看二狗,心中暗喜,不错嘛,还会砍价。

“林公子,您要买多少?”二狗低头哈腰地问道。

“买个 200斤吧。”林毅淡淡地说道。

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按照十九文一斤来算,那可相当于 38两银子。李小二开心得心脏砰砰直跳,好久都没遇到这么大笔的生意了。他抱拳说道:“秀才公子,我店里暂时没有这么多存货,是否方便下午的时候帮您备齐?”

“可以的,你明天一早帮我送到桃源村。”桃源村,正是位于天狼山出口处的村落,目前已寥无人烟。

“啊!秀才大人,小人可不敢,那桃源村据说已经被天狼山贼人王霸天屠戮一空了,可没人敢过去,县衙大人还在为剿贼伤透脑筋呢。”

“哈哈哈,放心,天狼山的贼子已经被在下剿灭一空了。”林毅挺了挺胸膛,大声笑道。

“这……”李小二抬眼狠狠地看了林毅一眼,只见他身材高挑,却白白嫩嫩,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能剿灭贼子的人。倒是他身旁的两人,长得凶神恶煞,看起来颇为唬人。

“掌柜的,定金你收着,明天一早我会安排人在桃源村等你。”说着,林毅从口袋取出了十两纹银,塞到了李小二的怀里。看着一大块泛着银光的白银,李小二不禁吞了吞口水,心里思索着:我这小命也不值十两啊,那便闯一闯。于是他连忙答应道:“好的,秀才公子,小人明日一早一定送到。”

买到了小苏打,林毅还要买生石灰和油脂,桐油、植物油都可以。生石灰是明代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在桐城里很容易就能买到。林毅找到泥瓦匠聚集的“营房街”,花二十文钱,便找到了人带路,到卫城东面的一条“砖瓦街”里买到了生石灰。皂化反应需要碱和油脂。接下来,就要买油脂了。明末已经广泛使用黄豆榨油,价格便宜。不需要人带路,林毅直接找到了卫城东面附近的菜市,找到了卖油的摊位,买了 200斤。他同样要求卖家将油送到桃源村。随后,林毅又顺手买了一辆独轮车,还为山寨购置了盐、醋、布料、生铁,几口大铁锅等生活物资,这一番采购,花去了整整 200两银子。张麻和二狗心里暗自嘀咕,这大当家当真是不当家也不知柴米油盐贵,花钱如流水,这么快就花去这么多白银。关键是买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知道到底要干嘛,心中虽然有疑问,但毕竟林毅的威慑力在,却是不敢询问。

下午时分,林毅领着张麻和二狗随意吃了顿饭,随后找人打听了一番,便顺手写了一张拜帖,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

在明代,朝廷对官员颇为体贴,所有衙门后面都为坐堂官提供了住宅,只是大门位于二堂之后。若有私人拜访,就得从大门、仪门、大堂、退思堂一路穿行进去,整个过程门禁森严,人多眼杂,这对于知县进行某些私下交易极为不便。后来,便有人在宅院后墙上开侧门,虽说朝廷曾严令禁止,但终究还是拗不过现实,许多县衙都开了这种侧门,也就是俗称的“后门”,后来“走后门”一词大概便源于此。也正因这种做法不合规制,县令衙署的后门修建得并不豪华,与普通人家的两扇院门并无太大差别。

林毅上前扣响门环,门上的小窗“吱呀”一声打开,露出一张长满老鼠须的瘦脸,正是门子。

“在下扬州秀才林毅,求见县令大人。”

那门子冷冷地看着林毅,既没有动作,也不说话。林毅正觉奇怪,旁边的二狗见大当家木愣愣的,暗自推了他一下。林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电视剧里演的给门房送贿赂才能通传这事儿是真的。于是,他赶忙摸出个两三钱重的银块,递到门子手中,说道:“不才打扰了大哥清净,烦请大哥帮忙通传一声。”

门子伸手接过银块,却依旧愣愣地看着林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林毅心里暗暗骂了几句,无奈之下,又奉上一两重的银锭。门子的神色这才有了些许变化,他声音低沉地说道:“原来是扬州来的秀才大人,县令大人平日事务繁忙。看在这份上,那我便给你通报一声,能不能见到大人,就看你的缘分了。”

“劳烦大哥跑一……”林毅话还没说完,大门“啪”的一声又关上了。

林毅在门前站了片刻,心想人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县令衙门前的门子,也不知算几品,如今看来,等级似乎比他这个秀才还高,毕竟能当上县令的,可都是进士出身。不过,林毅前世虽然还在上大学,但毕竟勤工俭学的时候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不短时间,遭受过不少白眼,早已过了轻易动气的年纪,遇到这种事,他便用乐观的态度自我调节。他摇摇头,微微一笑,便在门前耐心等候。

约莫等了半个小时左右。“叽叽嘎嘎”一阵声响,将林毅拉回现实,门页打开了半边,出来的却不是门子。只见此人中等身材,体态微胖,一张圆脸白白净净,双眉浓密且短,眼睛不大却透着精明,留着一撮整齐的山羊胡,身着一身深蓝色的常服,头戴黑色的方巾。他便是桐城县令赵德荣。

虽然林毅并不认识县令,但也不傻,连忙抱拳行礼道:“怎敢劳大人亲自前来,罪过罪过。”

门子将门推开一些,请林毅进门后问道:“在下桐城县令赵德荣,林秀才拜帖所言是否属实,天狼山的众贼寇已被全数剿尽了?”

林毅赶忙说道:“幸得大人的运筹帷幄,小人才有幸为桐城的父老乡亲除此一害。”

赵德荣拈拈胡子,微微一笑道:“难得林小友见义勇为,快快里面请。”

不多时,林毅跟着赵德荣,进入了县令的住宅。这住宅一进大门,便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庭院,庭院中种植着几株桂花树,正值花期,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庭院的地面由青砖铺就,虽然有些年头,但打扫得十分干净。沿着青砖小径往前走,便是正房。正房为砖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谈不上奢华,但处处透着精致。房内布置典雅,正堂中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四周是几把太师椅,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皆是山水花鸟之作,彰显出主人的文人雅趣。桌子上摆放着一套精美的茶具,旁边还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