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稳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老李也想见陈正

待众人退却之后,朱元璋坐回龙椅,心里有些犹豫。

多好的水泥,咱是不是应该抢过来。

想到李景隆的彩虹马屁,朱元璋只好放弃想法。

“二虎。”朱元璋声音冰冷:“你可知罪?”

“卑职知罪。”

二虎应声跪在地上。

朱元璋冷哼:“咱让你调查,你就这样调查的?险些让咱在群臣面前丢脸。”

二虎惶恐道:“是卑职无能,还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道:“罚你去陈家庄的水泥厂。”

“谢皇上不杀之恩。”

二虎心里自然是不愿意,但又不敢违背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这次去陈家庄干苦力不是让你耍威风,是让你看好陈正,那小子要是弄出什么新玩意,立刻回来给咱汇报。”

“卑职明白。”

这时太监刘昆走了进来:“陛下,李相求见。”

“传。”

李善长进来,双手合十,低头鞠躬:“参见皇上。”

“免礼。”

朱元璋笑呵呵道:“善长,你来找咱有什么事?”

李善长:“回皇上,老臣是为恩科一事求见皇上,臣学识浅薄,想到皇上委以重任,心中不安,特来求见皇上。”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这是明朝首届恩科,他也有经验。

朱元璋道:“恩科是彰显朝廷恩德,为朝廷选拔人才,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公平公正,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老臣明白。”

李善长恭敬回答。

眼看李善长没有离开的意思,朱元璋问:“还有何事?”

“皇上,老臣想见一见陈正。”

李善长心里不安,都是皇上身边的近臣,为什么徐达和刘伯温他们都认识陈正,他李善长却不认识。

从皇上对陈正的态度看出,日后陈正肯定会受到重用。

他身为当朝宰相,不能落于旁人。

朱元璋露出玩味的笑容:“你想见他?”

“皇上多次提及陈正,言语间多有欣赏之色,老臣也免不了好奇。”李善长毫不避讳回答。

朱元璋眼珠转动,想到李善长一把年纪搬运石头的样子,他心里就忍不住好笑。

朱元璋心里憋着坏笑,道:“准了,那小子还欠着咱工钱,你跟咱一去要工钱。”

李善长愣住,世上还有人敢欠皇上工钱?

换好衣服后,朱元璋带着护卫随从前往陈家庄。

与上次来的时候相比,现在的陈家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就是地面,原本是泥巴路,现在已经是平整光滑的水泥路。

庄子里面的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活。

特别是陈正所住的庄园,前前后后修建起了几米高墙。

朱元璋踩在水泥路上,仰头看着高墙,脸色微微动容。

此处是京城,天子脚下,陈正把住所修的跟城墙一样,他想干什么?

两人一路进了院子,就看到陈正躺在椅子上,手里拿着摇扇歇凉,好不快活。

“陈小哥。”朱元璋叫道。

陈正睁开眼,见到朱元璋后,笑说道:“老哥是来领工钱的吧。”

朱元璋道:“这才几日未见,小哥这里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

陈正笑呵呵道:“老哥是后悔没继续留在这里干工?”

朱元璋指着身边的二虎说:“咱回去想了,陈小哥说的对,咱一把年纪不适合干苦力,不过他还年轻,小哥这里还要人吗?”

陈正斜了一眼二虎:“他脾气太爆,我不想用他。”

“……”二虎。

朱元璋道:“性子是急了点,但是他干活勤快,而且有力气。”

“关键是他脾气不好,办事不利,没人愿意雇他,小哥若不收留他,他会饿死。”

“我这人就是太心善了。”

陈正叹了口气,看向二虎道:“既然老哥给你求情,你就留下了,以后收敛你的暴脾气,好好干工。”

“多谢陈公子收留。”二虎郁闷道。

陈正招手把李老拐叫过来,李老拐看到朱元璋和二虎,立刻露出嫌弃色。

“怎么又是你们两吃白食的?”

朱元璋尴尬。

陈正道:“老拐,这个人就交给你了,安排他去上工。”

“是,公子。”

李老拐恭敬应下,然后回头看着二虎教训道:“既然来了这里,就好好干活,若是发现你偷懒,别怪我不客气。”

二虎心里泛苦,好歹也是锦衣卫指挥使,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

朱元璋也想让李善长干干苦力,笑道:“陈小哥,你这里还有什么苦活累活,把他也安排上。”

陈正又看向朱元璋身边的李善长,无奈道:“老哥,你有些不厚道。”

朱元璋疑惑:“陈公子何意?”

陈正道:“这老头年龄比你还大,你还让我收留他干活,你这不是坑我。”

“……”李善长。

当朝宰相也被嫌弃。

朱元璋憋着坏笑道:“陈小哥就行行好,他是我远方亲戚,进京赶考,现在盘缠用光,缺乏生计,想在你这里混……不是混,就收留他几天,他不用工钱,给口吃的就行。”

陈正起身打量李善长,啧啧称奇:“你一把年纪了还要参加科举?”

李善长还有些傲娇:“朝廷恩科,天下读书人都能参加,我为何不行?”

陈正用同情可怜的眼神看着李善长,时不时还摇头晃脑。

那眼神就像看个死人。

这让李善长心里非常不爽,朱元璋也好奇不已。

“小哥为何这般看着我?”

陈正看向朱元璋说:“老哥,你劝劝你这位朋友,让他回家,恩科的水很深,弄不好会丢掉性命。”

陈正这话不是无故放纵。

据他所知,大明首次恩科,可是出了大乱子,考试的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

此事被誉为最黑科举,涉及到科举舞弊,老朱动怒彻查。

结果没人作弊,就是北方学子水平不行。

为了平息民间怒火,老朱砍了一大批人,又弄出南北两榜,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朱元璋和李善长脸色大变,问道:“小哥,科举是圣恩,怎么还会丢掉性命?”

陈正对李善长问:“李老哥,你是哪里人?”

“淮西人。”李善长又补充道:“皇上的老乡。”

陈正拍着李善长的肩膀,语气诚恳道:“回去吧,别考了,别把老命丢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