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新功能解锁:闭关写作?
面对坚持且态度放得很低的卫继文,夏毕安无奈地心叹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卫继文是想教他写作。
可他提升写作实力又不需要靠慢慢学慢慢写。
既已无餐食之忧,又何苦大暑假的给自己找个班上课。
天那么热。
“好的,明天几点?”
夏毕安姑且先答应下来。
“随时可以,我5点就起来。”卫继文立马答道。
我5点可起不来……
夏毕安商量好了,挂断电话。
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是高温曝晒大晴天。
他明天早点过去,早点面对面聊完了回来,这样天气还不太热。
不用走在近四十摄氏度天地一片白茫茫的路上,坐人满为患酝酿着酸臭人体分泌物发酵味的公交车。
次日。
7月2日,上午8点。
夏毕安一早吃完了早饭,坐公交来到了卫继文给出的居所地址。
值得一提的是,他吃早饭用了鞋底的钱,坐公交没用——
早点可以先在店里吃后付账,坐着时偷偷摸摸掏出钱,但坐公交不行。
因为排队等车的人太多了,他总不能站在刷卡机前,挤在拥挤的人堆里,硬着头皮脱下鞋取出钱。
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预先一段时间拿钱?
夏毕安试过了,钱没出现。
鞋底钱的运作机制,似乎是无法预先拿钱,只有在要付款时才能取出。
或许是为了防止不断白嫖,以各种要付款的理由拿了钱,却不去消费促进GDP发展?
对于这么方便好用的日常能力却有这么个小缺陷,夏毕安稍感遗憾。
不过无妨,昨天他试了,吃一两百的饭能够覆盖,1块钱的公交无伤大雅。
夏毕安经过保安问询,进入小区。
到卫继文楼下时,这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已然下楼相迎。
“毕安啊,可把你盼来了,快来坐坐坐。”
卫继文笑吟吟地把夏毕安引进屋里,空调已是打的很足。
即便上了30度的上午八点,仍让人一进门就感到充足的凉意。
“来,吃根冰淇淋。”
卫继文打开冰箱,挑一根五颜六色的冰淇淋递给坐沙发上的夏毕安。
“谢谢,不……”
“可乐喝含糖的还是无糖的?”
无糖可乐那是人能喝的?!
“谢谢都不用,我喝无糖雪碧。”
“无糖雪碧啊……我昨儿忘买了。”卫继文遗憾地道。
他昨天特地没有问夏毕安喜欢吃什么喝什么,而是琢磨着买了些年轻人应该都喜欢的大众款。
就是怕太贴心太周到,把这个他中意的年轻人吓跑了。
卫继文懂夏毕安是什么情况了。
社恐嘛,年轻人的内向社恐。
前天明明说的好好的,到他这打暑假工,昨天却突然反悔。
已知这位孤儿青少年肯定无甚积蓄,却仍然拒绝了他一天100日结的诱人薪资——
对刚高中毕业的少年来说,结合工作本身,卫继文认为这个薪资算得上诱人了。
所以显然不可能是经济问题。
那还能有什么问题?
一定是社恐问题!
卫继文推测,夏毕安前天回家后,越想越犹豫,越想越对未知的未来改变的恐惧。
于是次日下定决心,毅然拒绝了他的暑假工邀请。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待在一成不变的熟悉的生活舒适区,感到安心。
面对这种社恐青少年,过于热情显然是极不妥的。
非但无法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反倒还会让其像受惊的小兔子般,两腿一蹬掉头就跑。
一如逛商场时导购员热情地上前询问,顾客立马说没事就看看,然后赶紧头也不回地走掉。
卫继文翻了翻冰箱,除了昨天临时刚买的不健康冰可乐,他家还有的饮料,就只有健康的凉茶和冰镇绿豆沙了。
“你喝凉茶还是绿豆沙?”
“绿豆沙。”
卫继文满意地笑了笑,取出一锅去厨房,拿瓢子舀了一满碗和一小碗。
往满碗里加点白砂糖,搅拌搅拌,年轻人最喜欢喝的夏日解暑健康饮品,就诞生了。
“来,趁冰的喝。”
卫继文把这碗甜滋滋的冰镇绿豆沙端去客厅,放夏毕安面前的茶几上。
随后坐到旁边,笑眯了眼地看着他喝。
“好喝吗?”
“好喝。”
夏毕安捧起碗用勺舀喝着,有点后悔来了。
不是老爷爷,你对我这么好干什么?
这样我可如何把拒绝的话堂堂正正说出口?
卫继文得意地笑:
“做冰镇绿豆沙可是我的拿手绝活。
“选豆,闷煮,火候,都有我自己的讲究。
“那时候我还不是个作家,只是个工地旁支摊卖凉茶和冰绿豆沙的小贩。
“后来因为做的好喝,很多人都来买,他们喝着聊着,我在一旁听着。
“那些家长里短,奇闻轶事,慢慢地就长进了我的耳朵里,爬进我心里生根发芽,一天一天搔痒着我的心尖,让我忍不住写到纸上。”
卫继文说着,也端起一小碗冰镇绿豆沙喝一口。
年轻人喜欢喝甜滋滋的,他年纪大了,喜欢喝不加糖口感淡的。
夏毕安若有所思地听着。
“不过在那之前,我其实小时候也有点文学梦想。
“我喜欢看连环画,爱听说书的先生讲小说。
“每日痴迷了,连睡觉都在畅想,农活都忙得恍惚。
“那时候家里穷,连环画看不了几本,说书也鲜少有时候去听。
“精神食粮缺了,怎么办呢?就只好尝试动笔自己写了。
“但那时我什么都不懂,毫无阅历,不知道如何写,只好笨拙地抄袭看过的听过的。
“把名词改几个,句子变一变,它们的就变成了我的。”
卫继文感慨。
他的文学之路,就是这样始于微末,从自娱自乐的抄袭之中走出的。
夏毕安边吃美味的冰镇绿豆沙边默默地听着,在需要配合的时候出声应和。
要说人老了就是这般,总是没聊几句就开始回忆往昔,自顾自讲些自认为有趣的“稀奇事”,然后越讲越滔滔不绝。
他听卫继文讲着许多,尤其讲到“取材”和“写作”——
正是支摊子卖凉茶和冰绿豆沙那些年,收集到了特别多的素材,卫继文后来才能厚积薄发,在写作上一鸣惊人。
突然。
文豪系统:【通知:取材许多,写下一切。“闭关写作”功能模块已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