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山河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辍学年代

我上初中的时候,经历了一个疯狂的辍学年代。

我的初中时间段是1997-2000年,按理说这个年代,在我们那个平原乡村,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应该能达到较高的普及率的,可我却看到了大面积的辍学。

初一那年,我们学校一共有6个班,我们班在开学的时候一共64人,课桌第一排在讲台下,最后一排靠着墙。在初三的时候,我们班只剩下23个同学,两年超过40个同学辍学,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我作为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并没有觉得自己初中阶段有过辍学的危机,觉得自己至少能读完初三参加一次中考,考不上理所应当的回家种地,考上了就再说。

但是我的同学们,却是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每年的开学的时候,老师会让我带四五个同学去那些没有再来学校的报到的同学家里问下,希望能劝他们回来上学。

我读初中的时候,每学期要交七八十元费用,记不清是什么费,在我们那个农村,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每次开学,父母都会想办法给我钱,我倒是没有操心过这件事。

一次开学,大家交完学费都在学校里玩耍,班里有一个王同学,是个女生,一向都是刻苦求知欲很强的那种,但是成绩一般,她红着眼睛回避和我们一起玩,她没有带来学费,但是她带来了存折,我们不知道她是哪来的存折,但是她的同村同学说,她父母不让她来上学了,她想来,在家里哭,家里人说没钱,就把存折给她了,想必是知道,她也取不出来钱,或者里面根本没有钱。过几天上课,就再也没有看到她来学校。

还有一位袁同学,我和几个同学去到他家的时候,他家里开了一个小商店,他奶奶在家,我们问袁同学去哪里了,我们是他同学,老师说叫他回去上学,他奶奶说,去地里干活去了,让我们进来还从商店里拿了瓜子给我们吃,我们几个同学似乎就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都坐在那嗑瓜子,不停的磕,是的,平时都没有零花钱的我们,瓜子也不是想吃就吃的。他奶奶让顺道去地里的村民给袁同学带话,不一会,袁同学就回来了,和我们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大家并没有说什么劝他回去上学的话,还是坐在那,有说有笑磕着瓜子。但我是清晰的记得,袁同学坐在那里并没有说什么话,而我心里却有一种人生走到岔路口的感觉,临走时,我还是对袁同学说,老师说你学习还是很不错的,属于班级里中上的水平,希望你能回去上学,随后我们便回去了,这也是我与袁同学的最后一次见面。

中考终于是来了,我们班23名同学,有22人参加考试,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学500多分考入高中。其他20多人考过300分都寥寥无几,可大家还都是心安理得的回家了,毕竟是拿到了毕业证。

我想了想,为什么那么多同学辍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就是梦想!比如袁同学家里并不缺少那点学杂费,其实是他自己不想来上学的,他不想每天起早来到学校看那些让他眼花英语单词,他不想每天被老师盯着按时上交那些让他头疼的数学题,他并没有觉得自己会读高中,至于大学,那就更遥不可及了,而回家种地,他似乎并没有失去什么。

是的,我们这个地方从历史上都找不到一个大文豪,找不到一个英雄的故事,甚至身边也找不到一个大学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让我们觉得自己理所应当继续成为一个农民。

读高中后,我与我们的初中同学就联系越来越少了,当时很好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失去了联系,后来上大学,按揭贷款买房,朝九晚五的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天偶尔遇到了几个初中同学,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很多同学家里拆迁,赔了一大笔钱,有一位同学社会阅历丰富的样子,说了一句让我几位汗颜的话“现在的人,谁缺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