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徐达之死

南京。魏国公府。

一个年约五旬的男人伫立在窗前,手捋长髯,眺望着窗外那棵含苞欲放的白玉兰树,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宛如一尊雕像。

此公姓徐名达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人,是与朱元璋一起割草放牛的少年伙伴。投军之后,一直是朱元璋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朱元璋当皇帝以前,与徐达、常遇春等人一起出生入死,亲如手足。后来,朱元璋当了“吴王”,便不再统兵亲征,而是把一切军事都交给了徐达。

徐达虽然是放牛娃出生,但他勤奋好学,有勇有谋,而且军纪严明,赏罚公平,很受将士们拥戴,被誉为“战神”。

“战神”,这顶桂冠徐达当之无愧。朱元璋能得天下,位居“淮西二十四将”之首的徐达功不可没。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上皇帝之后,敕封徐达为魏国公,领右丞相,岁禄三千石,授免死铁券,皇恩不可谓不浩荡。

徐达位高权重,可他却越来越惶惑不安。他不能不惶惑,当初与他一起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一个接一个地先后被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给找借口诛杀了;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如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列侯陆仲亨等人也被扣上“谋反”的罪名给杀了,就连文官中首功第一的韩国公李善长也未能幸免。更有甚者,朱元璋的亲外甥、曹国公李文忠身患重病也未能逃过一劫,被朱元璋以赐药为名将他毒杀!受胡惟庸“谋反案”牵连,竟有数万人被皇帝诛杀……

皇上这是怎么了?他为何要对大臣们大开杀戒?他真的是要卸磨杀驴吗?而下一个被诛杀的又将会是谁呢?

身居高位的徐达既惶然又惊惧,随着朝中大臣一个接一个地被诛杀,他愈来愈惊惧,说话行事愈加谨慎,唯恐一不小心被皇上揪住小辫子而被加罪。

徐达也曾想过交出兵权,辞官归乡,可又怕遭到生性多疑的皇帝猜忌而横遭不测。他只能更加小心,下朝便归家,无事不出门,不多言不多语,更不与任何人私相往来。

开国功臣一个一个被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而徐达却稳稳地在魏国公的位置上安坐如山,这不能不说是徐达的小心谨慎所致。

“禀国公爷,皇上有旨!”

一声公鸭嗓子的声音徒然响起,把沉思中的徐达从纷繁的思绪中拉了回来。他急忙整了整衣冠,向着传旨的太监跪了下去:“臣徐达接旨!”

“宣魏国公徐达即刻赴莫愁湖畔翠湖楼觐见侍驾!”

“臣遵旨!”

莫愁湖畔翠湖楼里,早已摆好了一个棋枰,皇帝朱元璋面南而坐,徐达疾步上前,俯伏在地,三呼万岁。

“爱卿平身!赐座!”朱元璋道。

“谢万岁!”

太监早已在皇帝对面摆下锦凳,徐达毕恭毕敬地坐下,战战兢兢地执黑子与皇上对弈起来。

江南自古多才子,士大夫更是多如牛毛。朱元璋当年在皇觉寺出家时,曾跟着一名老和尚学围棋,棋艺还不错。登上九五之尊后,为了附庸风雅,除了看书习字以外,在围棋上也下过不少功夫,较之当和尚时棋艺更精。处理国事之余,朱元璋常常宣召大臣们陪他下棋。他虽然棋艺不错,但大臣中棋艺超群者仍不乏其人。然而,与皇帝对弈,臣子棋艺再高也徒呼奈何,哪里敢赢皇帝?于是这些大臣们每每被朱元璋杀得大败。明白人都知道,这是臣子们让着他哩,可朱元璋却不自知,以为自己的棋艺天下无敌,所以下棋的兴致越来越高,经常宣召文臣武将与自己对弈。魏国公徐达便是诸大臣中应召陪皇帝下棋最多的臣子。

徐达可谓文武双全,他不仅善于统兵打仗,而且能吟诗作赋,棋艺更是高超,满朝文臣武将鲜有敌手,皇帝朱元璋的棋艺与徐达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但徐达为了保全皇帝的声誉,常常在下棋时巧妙地做些手脚,故意露出些许破绽,以便让朱元璋赢那么一目半子的。可叹的是,朱元璋缺乏自知自明,以为自己的棋艺比徐达高明,经常在赢棋后笑话徐达,说他是“臭棋篓子”,而徐达每次都俯首称败,自叹不如。

翠湖楼里,君臣二人的对弈正在继续。下至中盘,四个金角中,朱元璋已经占据其三,他一时得意,便指着莫愁湖对徐达说:“徐爱卿,你说这莫愁湖美不美?”

徐达不知皇上何意,忙恭维地回答说:“回皇上,莫愁湖美,实在是美不胜收。”

闻听此言,朱元璋更是得意,接着又说:“那好,咱们君臣来打个赌,你说可好?”

徐达一愣,不解地望着皇上,不敢应声。见徐达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朱元璋便直截了当地说:“我俩以莫愁湖为赌注,谁赢了这局棋,这湖便归谁所有,你说可好?”

徐达一听,吓得马上俯伏在地,嘴里连连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莫愁湖本来就是皇上的,微臣哪敢与皇上打赌争胜?”

朱元璋呵呵一笑,双手虚抬,说:“爱卿平身。爱卿不必过于拘谨,我俩虽然名为君臣,实为兄弟。朕的江山都有爱卿的一半儿,何必在乎这区区莫愁湖?”

听朱元璋一说,徐达更是惶恐,跪在地上哪敢起身?口里连连说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朱元璋哈哈笑道:“爱卿何必如此?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打个赌逗逗乐而已。爱卿若能胜了朕这局棋,朕便把这莫愁湖赐给爱卿。来来来,快快与朕下棋,不必如此多礼。”

徐达的惊惧不是没有缘由的。

被封为魏国公后,徐达常常陪皇帝朱元璋畅游莫愁湖,早已对景色优美的莫愁湖情有独钟。他一直有心奏请朱元璋把莫愁湖赐给自己,只是未得其便,才迟迟没有启齿。后来见朱元璋薄情寡恩,诛杀功臣,早就死了奏请皇上把莫愁湖赐给自己的这颗心。眼下听皇上要与自己打赌,自是惊惧莫名,唯恐这是皇帝在挖坑让自己往下跳,好找茬杀了自己。后来听朱元璋说打赌是为了助兴,心里那颗已经息了的念头不由得又冒了出来,便想趁此机会,斗胆赢皇上一局棋,把莫愁湖变为自己的私产。

徐达转念又一想,皇帝可以如此说,自己却不敢如此想。他熟知朱元璋的性格,喜怒无常,薄情寡恩,如果自己打赌赢了皇上,说不定就会遭到飞来横祸。但他又实在想得到美丽的莫愁湖,现在有了机会,放过了确实可惜。生性庄重沉稳的徐达行事素来谨慎,总是谋而后功。为了探明皇上的真实意图,徐达半真半假地追问朱元璋一句:“皇上,此话可是当真?”

朱元璋呵呵一笑,说:“君无戏言,难道朕还会耍赖不成?”

徐达马上又俯伏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那就请皇上先行下旨,免去微臣的不敬之罪,然后咱们再接着下棋。”

朱元璋见徐达那个样子,感到十分好笑,心想,金角银边草肚皮,这局棋朕已稳操胜券,你徐达就是棋艺再高,恐怕也回天无力,难道你还有什么绝招能转败为胜,赢了朕不成?于是便随口说道:“朕恕你无罪,快起来下棋吧!”

徐达谢过皇恩,这才忐忐忑忑地爬起来,又坐在棋枰旁边,君臣二人接着对弈起来。

徐达不愧是棋艺精湛,早在开始与皇帝对弈时就留下了后手,此时更是小心翼翼,暗暗布局。没多大工夫,这局棋便见了分晓,徐达以半子之优,小胜朱元璋。

朱元璋输棋以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不在臣子面前出尔反尔,他只得下旨,将莫愁湖赐给了魏国公徐达,心里却有了芥蒂。

深知朱元璋秉性的徐达,这时见朱元璋面有不悦之色,知道他已经心有芥蒂,连忙跪倒在地,一边叩谢皇上龙恩,一边口称微臣罪该万死。

朱元璋问徐达何罪之有?

徐达忙不迭地说:“皇上恕罪,微臣靠侥幸,勉强赢了皇上这局棋。不过,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再看看棋枰。”

闻听徐达要自己再看棋枰,朱元璋很是不解,不知徐达在搞什么名堂,便俯身细看。看来看去,朱元璋终于看出,棋枰上这局棋果然暗藏玄机。原来,徐达在下棋时用棋子在棋枰上拼成了“萬歲”二字。

朱元璋顿时转怒为喜,龙颜大悦,当即又颁下一道旨意,将下棋所在的翠湖楼也一并赐给了徐达,赐名“胜棋楼”,并且御笔亲书,赐联一副:

“烟雨河山六朝梦

英雄儿女一枰棋”。

望着自己的得意之作,爱好卖弄的朱元璋哈哈大笑,与徐达携手离开胜棋楼,回宫而去。

此事过后不久,朱元璋又下旨,让徐达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棣,两人成为儿女亲家。

半子之优赢了风景优美的莫愁湖和一座翠湖楼,更成为皇帝的亲家,如此殊荣,徐达本应欣喜若狂,可他却丝毫没感到欣喜。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存。这绝不是福兆。徐达预感到,自己因福得祸的日子恐怕不远了。

洪武十七年初春,徐达突然患上一种怪病,脊背长了一个碗口大的巨疮,红肿溃烂,脓血淋漓,疼痛难忍。遍请各处名医,多方诊治,丝毫不见效验。

朱元璋闻讯,派御医前往魏国公府给徐达治病,并亲往魏国公府探视徐达,嘱他静心养病。见皇帝如此厚待,徐达那颗始终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朱元璋回宫后,把为徐达治病的御医召来,悄悄问道:“像魏国公这种病,要忌口吗?”

“恶痈毒疮,最需忌口。不然,好了也会复发。”御医答道。

“魏国公的病,最忌讳的是什么呢?”

御医不敢隐瞒,径直答道:“启禀陛下,恶痈毒疮,忌食蒸鹅。”

“真的需要禁忌吗?”

“万万大意不得!”

“朕知道了。”

第二天,御医就把皇上的关切转告给了徐达,徐达感动异常,眼含热泪说道:“真没想到,皇上不仅派先生前来治病,连忌口这等小事都不忘关照,足见皇上对臣下的关爱胜于同胞手足!”

洪武十八年的元宵节如期而至。背痈初愈的徐达兴致勃勃,正要与全家老小共度元宵佳节,家人来报,说御前太监刘公公来了。徐达赶紧下地迎接,刘太监劝阻道:“国公爷请不要动,奴才是奉旨来为国公爷送午饭的。”说着就把手中的食盒递了过去。

徐达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食盒里赫然是一只油光发亮、香气四溢的蒸鹅!

徐达心里清楚,皇帝这是要他死啊!徐达心知肚明,自己功高震主,权大遭忌,皇上早对自己心生忌惮,可自己竟然心存侥幸,居然借下棋赢了皇上,得到了不该拥有的莫愁湖和翠湖楼,这让皇上情何以堪啊!皇上这是讨债来了!

徐达心里那个悔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当年的兄弟当了皇帝之后,为了防止皇权旁落,肯定容不下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弟兄们。自己既然深知朱元璋的秉性,就应该早在功成之日便急流勇退的,可自己却贪恋权富,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借对弈之时赢了皇帝,不该呀,不该!

望着食盒里冒着热气的蒸鹅,徐达本已晦暗的眼睛不仅又是一亮:皇上这么做,而不是用毒酒鸩杀,显然是只让自己一个人死,自己的家人是绝对不会遭受株连的。毕竟,自己的女儿是皇上的儿媳,皇帝如果对徐家大开杀戒,将置儿媳于何地?

面对死亡的威胁,徐达临危不惧。从战争的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徐达对死已有其特殊的感受。自己受皇帝猜忌,苟且活着只能令皇帝寝食难安,惟有死,才能使皇帝稳坐龙廷,无皇权旁落之虞;自己惶恐终日,苟且活着只能令自己倍加痛苦不堪。惟有死,才能解除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惶恐。

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不死是为不忠。

徐达双目含泪,当着刘太监的面,用手抓起蒸鹅,往嘴里塞去。

三天后,徐达背痈破裂而亡。

朱元璋闻知徐达“病逝”非常伤心,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流了许多泪,“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