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著作提要(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贾谊(前200—前168)

陶秋英《汉赋之史的研究》,昆明:中华书局1939年4月出版

本书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论述了贾谊,内容包括:贾谊事略、作品列目、作品示例、作品略论。其中“作品略论”部分最有价值。作者认为,贾谊的忠直气质较屈原为柔和。作品方面,表情清峻哀凉;赋有说理成分,于骚赋之外开启汉赋端倪;修辞上,不重藻绘,以“情”“志”胜。本书又有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0年2月版。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重印时更名为《汉赋研究》。

祁玉章《贾子探微》,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5月出版

本书共五章:一、贾子行谊,分为闻名郡中、朝廷献策、失意长沙、陈治安策、天年早夭。二、贾子年表,据《史记》《汉书》及《风俗通义》,并参照汪中《贾子年表》,重加校订。三、贾子著述考证,分真伪考、版本考、佚文考。四、贾子品评,包括经术治体、怀才不遇、悼伤凭吊,辑录了从司马迁、班固到姚鼐、袁枚,以及近代章太炎及日本宽延年间晋木敦书等名家评论,可资借鉴处较多。

王更生《贾谊学术三编》,台北:学生书局1969年12月出版

本书分序例、前编、后编、余编四个部分。序例说明著作动机及本书凡例,前编考查贾谊生平、著作存目及学术传授,后编探讨贾谊《新书》和辞赋内容并加以评论,余编考查贾谊《新书》版本。本书在搜索资料上较为细致,对贾谊的生平、思想、艺术成就及后世影响等方面有较为独到的研究。

祁玉章《贾子新书校释》,台北:中国文化出版社1974年12月出版

本书对《新书》加以句读、分段、校勘、释义,并分析了原文正误、补脱、删衍、疑缺之处。该书首先考谬订讹,裨补缺漏,校正文辞,而后训诂名物,剖判疑滞,疏通文义。卷末附有贾子年表、篇目、版本、佚文考及旧书序跋,凡与贾谊有关之文,悉加撮录,并且对后人评论也广为搜集,分类缀辑,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北京维尼纶厂工人理论小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写作小组编《西汉初期青年法家——贾谊》,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1月出版

本书共有七节内容:一、贾谊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生平。二、反对分裂割据,主张中央集权。三、主张重农抑商,发展封建经济。四、反对妥协投降,主张积极抗战。五、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巩固西汉王朝的借鉴。六、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七、结束语。后附贾谊年表。

嘉兴地区法家著作注释小组编《贾谊晁错文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6年3月出版

本书贾谊部分,首先是贾谊简介,其次是《治安策》(节选)。文前有题解,对文章的出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有详细的说明,并指出其现实意义。注释主要解释词义,兼作句意串讲疏通。文后有译文。

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人理论组编写《贾谊和晁错》,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4月出版

本书首先概述了贾谊、晁错的生活时代。第二部分专论贾谊,分别讲述了年轻有为的法家,在长沙的日子,反分裂反复辟反投降的战斗檄文《治安策》,农本思想和民本思想,贾谊留给后世的历史遗产。第三部分为晁错。四为结语。本书为普及性的知识读物。

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评法小组编写《读贾谊的〈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4月出版

本书按原文与评论相结合的体例编排而成。首先是贾谊简介。其次为《治安策》选注及评论文章《坚持集中统一、反对分裂复辟——读〈治安策〉》。再次为《论积贮疏》注释及评论文章《发展农业生产、巩固新兴政权——读〈论积贮疏〉》。注释简明,并有译文。评论就原文的思想观点及其意义作了分析评价。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贾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6月出版

本书为当代第一部贾谊著作校点本,其中收录《新书》58篇(其中两篇仅存目)、疏7篇、赋5篇。《新书》选用卢文弨抱经堂本,奏疏部分除《上都输疏》录自《通典》外,其余皆选自《汉书》。辞赋部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据《文选》,《旱云赋》和《虡赋》据《古文苑》,《惜誓》据《楚辞集注》。每篇文章均有校勘记,吸收了前人成果的精华。书后附录佚文、贾谊传、贾谊生活时代大事年表、著录、序跋等。该书校勘虽不详尽,但精要严谨,为后来研究提供了可资依据的蓝本。

王更生《贾谊》,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出版

本书收入“中国历代思想家”丛书第四册,是一部较为简要的传记。书中首先叙述了贾谊不平凡的际遇。其次概述了汉初这一青黄不接时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诸种忧患。再次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贾谊治国安邦的思想,包括道术、政治、经济、攘夷、劝学五方面。接着探讨了贾谊的师承关系,并评述了贾谊传世的作品。最后从板本、校注及其他三方面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参考用书。本书又有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更新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3年7月又将作者的另一部传记作品《陆贾》与此合并,以《中国历代思想家——陆贾、贾谊》之名出版。

吴忠烈《贾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3月出版

本书为“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全书内容共五节:一、青年入朝;二、总结历史经验;三、做长沙王的老师;四、改做梁王的老师;五、后人对贾谊的怀念。该书为普及读物,简明通俗。

于首奎《贾谊》,收入辛冠洁、丁健生、蒙登进主编《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一),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8月出版

本书分为四节内容:一,简述了贾谊的生平和著作。二,阐述了贾谊的社会政治思想。三,从《道德说》《道术》《鵩鸟赋》以及衣、食、势四方面,论述了贾谊的哲学思想。四,讨论了贾谊的历史评价。

董治安《贾谊》,收入吕慧鹃、刘波、卢达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本传主要内容有四部分:一,叙述了贾谊早期任职中央时的经历及《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文的创作。二,主要分析了贾谊谪居长沙时所写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三,叙述了贾谊返回中央后的遭遇及其《陈政事疏》的内容。四,分析了贾谊人生悲剧的历史原因,同时概述了他的著作流存情况与文学成就。

蔡廷吉《贾谊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

本书对贾谊的著述、思想、文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为贾谊传略。第二章贾谊著述考,从《新书》的名称、篇名、真伪、版本、引经、佚文、与《汉书》关系七方面进行了考证,此外还有贾谊辞赋考一节。第三章叙述贾谊之时代背景。第四章贾谊之思想渊源,探讨了其与儒、道、法、阴阳四家思想的关系。第五章贾谊之思想体系,讨论了贾谊的哲学、政治、经济、边防、教育思想。第六章贾谊之文学成就,分析了贾谊辞赋、散文的内容、风格、修辞技巧、谋篇布局,并说明了其作品的价值与成就。第七章为结论。本书是一部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龚克昌《汉赋研究》,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

本书《骚赋作家贾谊》篇,首先说明贾谊怀才不遇的情感特征,同时介绍了《吊屈原赋》《惜誓》《旱云赋》《鵩鸟赋》的思想内容。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贾谊赋的艺术表现:一是继承骚体赋,二是注意对客观事物作比较细致、生动、形象的描绘。

高光复《汉魏六朝四十家赋述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本书《贾谊赋》篇首先标举了贾谊与屈原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接着分析了《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最后简述了贾谊辞赋在体式上的特色,并将其定位为楚辞与汉赋的过渡者。

吴云、李春台校注《贾谊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本书收录《贾子新书》58篇(其中两篇有目无文)、赋5篇。正文《新书》据卢文弨抱经堂本,并参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贾谊集》。校注部分,每篇之下第一条揭明全篇大意或写作背景,其余校注合一。注释包括释词、释事、释义,较为详细。校勘以卢校为主,并收前人成果。书后附录一为贾谊生平大事年表,附录二为奏疏7篇、贾子新书佚文辑补、补遗,附录三为《新书》的版本,罗列出了南宋以来19种不同版本。该书增订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附录二增入《夏侯婴传》一文。

徐超、王洲明《贾谊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出版

本书选译了《新书》中的23篇作品,另附《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三篇辞赋。该书注释简明,并有译文。本书修订版由凤凰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

王兴国《贾谊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本书首先对贾谊的生平事迹及著作真伪、写作年月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辨。其次对贾谊的礼治、仁政及维护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以及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思想进行了全面探索。最后叙述了后人对贾谊的怀念与评论。本书材料丰富,分析深入,在某种程度上是贾谊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研究贾谊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罗文宗《屈原贾谊辞赋释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本书贾谊赋部分收录了《惜誓》《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四篇作品。每篇篇题下以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译文多采用八、七、六言句式,句式整齐,并全部用韵,且用直译。注释简要,译文不足囊括原义时才加详释。

方向东《贾谊〈新书〉集解》,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

本书以卢文弨抱经堂本为底本,并参以吉府本、《子汇》本、王谟本。书中校释部分先校文,后注释。校文收录卢氏全部校记外,又征引诸家校勘成果。后有按语判断是非或作补充。注释部分,凡见于其他几种古籍且均有注释者,则择一家之说,基本迻录。本书校勘精详审慎,注释简明扼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林家骊《新译贾长沙集》,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7月出版

本书收录贾谊赋4篇、骚1首、疏7篇、论3篇。书中内容除正文外,分为题解、章旨、注释、语译、析评五部分。题解说明写作缘起与全篇主旨,章旨概括每段要点,注释以释词为主,语译为白话译文。每篇篇末有析评,针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特点、艺术修辞的优长之处,加以分析评论。书后附录有“贾谊年表”。

夏汉宁《贾谊文赋全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本书共收贾谊文40篇,赋5篇。每篇分段注释、翻译,其中注释部分对字词、句意加以解释疏通,较为详明。书后附录《贾谊评传》《贾谊年表》《贾谊研究资料选》。

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

本书分为三编,甲编为《新书》,以卢文弨抱经堂本为底本,乙编为赋,丙编为奏疏、《惜誓》及佚文。正文为求可解,偶有改动旧文之处。每篇分段注释,释词为主,间有串讲。注文第一条对全篇内容或相关问题加以简要说明,相当于题解。每篇末有校勘记,辑录了前人较有价值的版本资料和校勘意见。书后附录贾谊传、贾谊年谱、著录、序跋、评述。该书是一部较为翔实的贾谊文集注本。

饶东原《新译〈新书〉读本》,台北:三民书局1998年5月出版

本书对《新书》加以注译,每篇篇题下有“题旨”,简要介绍全篇中心意旨,每段并有“章旨”,概括其大意。“注释”以释词为主,也有校勘。“语译”为白话翻译。书后附录贾谊赋5篇(并加注译)、疏7篇。

方向东《贾谊集汇校集解》,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本书第一部分(同时也是主要部分)为作者《贾谊〈新书〉集解》(见上)。此外,第二部分为增入的贾谊赋,并依照前书体例作了校勘注释。第三部分为附录,收录贾谊疏七篇及《惜誓》一篇,均白文无注。第四部分为佚文。第五部分为研究资料,包括贾谊传、贾谊年谱、著录、序跋、评述、贾谊材料考。以上附录部分、佚文、研究资料(“贾谊材料考”除外)均采自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一书。

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7月出版

本书为新编诸子集成之一。全书十卷,以明正德十年吉府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加以校勘。注释采取集解体例,征引前人研究成果,有考辨或补充之处出以案语。书后附录《新书》未收文赋及佚文、贾谊传、著录、序跋、集评、资料等。全书校勘精审,内容全面,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贾谊著作及资料汇编。

于智荣《贾谊〈新书〉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本书将贾谊《新书》现存56篇文章加以译注。注释部分校注合一,同时每篇文题加注,简要概括其主旨,词语注释简洁通俗。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间或采用意译。

汪耀明《贾谊和西汉文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本书结合西汉文学背景及散文、辞赋的发展情况,比较客观系统地论述了贾谊的生平及其著作,评价了其政治主张在西汉政治、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然后分析了贾谊散文与辞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肯定了其文学作品在西汉文学方面的开创意义。同时探讨了贾谊与西汉散文创作、辞赋创作的密切关系,以及他对西汉文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最后指出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该书是一部对贾谊及其作品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的著作。

唐雄山《贾谊礼治思想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本书探讨了贾谊具有核心意义的礼治思想。第一章提出了礼治是贾谊的理想政治。第二章考察贾谊论“礼”与“道”。第三、四章论述了“礼”与贾谊民本论、君臣观的关系。第五章论述了“礼”与汉初主要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第六章考察贾谊论“礼”与“法”。第七章讨论实现礼治的根本保障是教育太子。最后分析了贾谊礼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历史地位。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本书内容共九章。第一章从汉初社会状况入手,介绍了贾谊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二章分析了贾谊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讨论了贾谊入仕前的思想,包括认识论、本体论和伦理思想。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就贾谊的礼治思想及社会历史观、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重新思考、割地定制与定经制的思想、大一统的民族思想及教育思想等作了论述。第九章将贾谊与陆贾、晁错进行了比较研究。

熊永祥《贾谊文化品格研究》,扬州:博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07年

本论文创新点体现在:一是将历代贾谊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汉朝—五代时期,宋朝—清朝时期,近现代—当代时期。二是对贾谊的文化品格进行系统论述。本论文认为贾谊的文化品格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批判精神,强烈的经世变革意识,坚贞的忠君爱国理想,深厚的爱民情怀,不断超越的求索精神。这些文化品格在其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在讨论贾谊对后代文人的影响时,本文提出“贾生意象”这一概念,并对之进行考察和论述。最后从湖湘文化的特质及其文化精英的人生实践两个方面考论贾谊文化品格的影响。

吴松庚《贾谊》,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4月出版

本书为传记。第一章至第四章将贾谊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就其早年、初仕、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时期的经历与创作加以论述。第五章分析了贾谊的政治、国防、教育、哲学等思想。第六章介绍了《新书》整理出版等传播情况,并对近五十年来大陆与台湾的贾谊研究情形作了概述。第七章“名流与贾谊”评述了毛泽东、王安石、杜甫、苏轼与贾谊的关系。第八章考查了贾谊故居自西汉至今的历史变迁。

乔向春《贾谊〈新书〉思想研究》,北京: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本论文首先简述了贾谊及其《新书》思想研究的状况。其次从“道的观念”和“德的观念”分析了《新书》的基本哲学思想。再次,对《新书》的世界、本质、整体、整体与人自身关系、人自身成就等基本哲学思维作了概括。然后研究了《新书》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社会秩序思想的基本观念、君主观念、民众观念。最后论述了《新书》中的社会文明与教化思想。

陈司直《贾谊〈新书〉思想探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本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贾谊《新书》的思想。首先绪论部分介绍了贾谊生平及《新书》,并说明了研究方法与章节结构。第二章哲学思想讨论了道德论、天论、人性论。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匈奴政策四方面分析了相应的时代状况与贾谊的相关主张。第七章为结论。本书着重从贾谊《新书》思想与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进行探讨,这是其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特点。

彭昊、赵勖校点《贾谊集·贾太傅新书》,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11月出版

本书是贾谊作品的校点整理本,为“湖湘文库”中的一种。全书收录了贾谊《新书》、疏、赋等文章。作品辑录依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贾谊集》一书。全书内容仅作校勘,无注释。书后附录影印明正德滇省刊本何孟春订注《贾太傅新书》十卷。

李春云《两宋贾谊接受史研究》,杭州: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0年

本论文第一章论述了两宋贾谊接受的政治文化渊源,以及两宋对贾谊思想接受的方面(包括救济天下的政治情怀、不畏权贵的批判精神、礼重大臣的政治思想、老庄自适的心理模式)。第二、三章考察了两宋散文、辞赋对贾谊散文、辞赋的接受和发展,描述了两宋文学对贾谊接受的共同性。第四章为个案研究,分析了欧阳修、苏洵、苏轼、李纲对贾谊的接受和新变,指出了各个具体审美主体对贾谊接受呈现的差异性。附录有《浅论贾谊不遇之历史必然》和《从接受史论贾谊〈鵩鸟赋〉》两篇文章。

徐丽霞《贾谊晁错政论思想比较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本书内容共有四部分:前论部分为绪论与贾谊、晁错思想概述。本论部分分别就贾谊、晁错的藩国、经济、边防等政论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余论部分考察了贾谊、晁错政论思想的影响,此外为总论。作者认为贾谊、晁错的政论思想因政局环境的需要而生,均为汉初无为政治的反动,并为汉武帝大一统事业扫除了障碍。二人不同之处在于贾谊儒主法辅,为理想派改革家;晁错法主儒辅,为实务派改革家。附录部分有“近人贾谊晁错研究论文一览表”。

闫利春《贾谊“道”论研究》,武汉: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2年

本论文以贾谊“道”论为中心,阐释了其基本的哲学内涵及其在政治、礼治、文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文章首先分析贾谊的“道”论是以“道德”为根本的。贾谊认为“道”有本末之分,本是“虚”,末是“术”,本末皆道。同时贾谊在讨论“道虚”的基础上,引进“德”的概念,并借“德有六理”与“德有六美”两个命题来说明“道”在天地间的扭转、运作方式。而且他用“以六为法”将他的“道德”论贯穿起来。其次论述了贾谊“道德”在其政治哲学、礼治思想以及生命实践和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