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回轧钢厂,全厂表彰!
警车将李晨送到轧钢厂宿舍区门口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一夜未眠,但李晨精神头却格外好。
简单洗漱过后,换上一身干净的工装,李晨锁好门,迎着清晨的微光走向轧钢厂。
李晨刚走进办公楼,就迎面撞上了行色匆匆的杨厂长。
杨厂长显然也是刚到,额头上还带着一层薄汗,见到李晨,他眼睛倏地一亮,几步抢上前来,带着几分急切和期待问道:“小李啊!昨天的工程师评定,怎么样?结果出来了吗?”
九级工程师的评定,对整个轧钢厂来说都是一件大事。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誉和待遇,更代表着厂里的技术实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杨厂长作为一把手,自然是极为上心,甚至可以说,比李晨本人还要紧张几分。
那枣红色的封面上,烫金的“工程师资格证书”几个大字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杨厂长几乎是有些颤抖地接了过来,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翻开。
当看到内页姓名栏里清晰地写着“李晨”,等级栏里是醒目的“九级”,并且盖着鲜红的、钢印清晰的“工业部”大章时,他整个人都激动起来!
“好!好啊!!”杨厂长一拍大腿,声音都有些变调。
“九级!真的是九级!我们轧钢厂,终于出了第一个九级工程师!小李,你真是给我们厂争了大光了!”
他拿着那本证书,翻来覆去地看,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
周围路过的几个科室干部和技术员,看到这情形,也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当得知李晨竟然通过了九级工程师评定时,纷纷发出惊叹和祝贺。
“我的乖乖,九级工程师?李工也太厉害了吧!”
“这才多大年纪啊?真是年轻有为!”
“咱们厂这下可牛气了!”
杨厂长在一片恭贺声中,更显得意气风发。他用力拍了拍李晨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欣赏和欣慰:
“小李,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为我们厂的技术攻关打开了新局面!”
他当即表态:“走,去我办公室!这待遇必须得跟上!不然,我这个厂长都觉得亏待了人才!”
到了厂长办公室,杨厂长亲自给李晨倒了杯热茶,然后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摇给了人事科和财务科。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喂?人事科吗?我是杨卫国。从这个月起,技术科李晨的工程师级别,调整为九级!对,九级!档案立刻给我改过来!”
“喂?财务科吗?通知一下,技术科李晨同志,从本月开始,工资标准按九级工程师执行!每个月……嗯……就定一百三十块钱!对,一百三!只高不低!”
挂了电话,杨厂长意犹未尽,又补充道:
“光加工资还不够!这样,小李,除了工资,厂里再给你额外补贴!每个月,加发二十斤大米,十斤白面,五斤食油,五斤猪肉票,十尺布票,冬天再加一百斤煤票!生活上,绝不能让你有后顾之忧!”
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普遍在二三十块,即便是七八级的老师傅,能拿到七八十块就已经顶天了。
李晨这直接飙升到一百三十块,外加远超常规格的粮油肉布煤票补助,这待遇,别说在轧钢厂,就是在整个四九城的工业系统里,那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李晨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适时地表达了感谢:
“谢谢厂长,给您添麻烦了。”
“麻烦什么!这是你应得的!”杨厂长摆摆手,显然觉得这还不够。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忙碌的厂区,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不行,这么大的喜事,必须让全厂同志都知道!也要让大家看看,咱们厂是如何重视人才,尊重技术的!”
说着,他转身又拿起了电话,这次是接到了厂广播室。
“喂?广播室吗?我是杨卫国。马上准备一下,我要向全厂广播一个重要消息!”
很快,厂区里各个角落高悬的扩音喇叭,在短暂的电流“滋啦”声后,响起了杨厂长那激动人心的声音:
“全体职工请注意!全体职工请注意!现在播报一则重要喜讯!”
广播的声音很大,清晰地传遍了每一个车间、办公室和角落。正在干活的工人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好奇地抬起头,侧耳倾听。
“……经过工业部严格考核评定,我厂技术科青年骨干,李晨同志,成功通过考核,荣获‘九级工程师’资格!
这是我们轧钢厂建厂以来,诞生的第一位九级工程师!这不仅是李晨同志个人的光荣,更是我们整个轧钢厂的光荣!它标志着我厂的技术力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广播里,杨厂长的声音慷慨激昂:
“李晨同志年纪轻轻,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我厂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是我们全体职工学习的榜样!
为了表彰李晨同志的突出贡献,厂党委研究决定,除了按规定落实九级工程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外,厂里将额外奖励李晨同志……”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想知道这额外的奖励会是什么。
杨厂长的声音顿了顿,然后用更加响亮的声音宣布:
“……额外奖励李晨同志,‘永久牌’自行车一辆!”
“哗——!!!”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全厂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自行车!
在这个年代,这可是不折不扣的“三大件”之一!
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不仅价值不菲,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我的天!奖励自行车?!”
“九级工程师……这待遇也太好了吧!”
“李工真是……一步登天了啊!”
“羡慕!太羡慕了!”
各个车间里,工人们议论纷纷,眼神里充满了震惊、羡慕,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尤其是一些平日里自视甚高的老师傅,比如钳工车间的易中海,听到广播时,手里的锉刀都差点掉在地上。
他脸上沉稳表情有些僵硬,心里五味杂陈。曾几何时,他还以长辈和一大爷的身份,对李晨指指点点,可如今,对方已经一飞冲天,成了他需要仰望的存在。
还有二大爷刘海中,此刻大概正在某个角落里,一边盘算着这九级工程师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一边嫉妒得牙痒痒。
广播还在继续,杨厂长号召全厂职工向李晨学习,发扬刻苦钻研、勇攀技术高峰的精神……
杨厂长放下电话,红光满面地走过来,又拍了拍李晨的肩膀:“小李,走!车子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就在楼下!崭新的永久牌!我亲自陪你去领!”
李晨点了点头,随着杨厂长向楼下走去。他能感受到,从办公室到楼下,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看向他的目光都变了。那种目光里,有敬畏,有羡慕,有好奇,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视或漠然。
楼下空地上,一辆崭新的,擦得锃亮的黑色永久牌自行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车把上还系着一朵大红花,显得格外喜庆。
杨厂长亲自将车子推到李晨面前:“小李,以后上下班,就骑它!方便!”
“谢谢厂长。”
他跨上自行车,试着蹬了两圈,车子轻便灵活,发出悦耳的链条转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