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盘算
陈凯之前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打开海外出口渠道。
想来想去,核心产品才是竞争力,陈凯想到了运动自行车、赛车这两种功能车。
现在国人心目中的自行车就是代步用的,但是欧美国家自行车已经形成了文化,自行车文化已经融合到生活之中。
代步自行车,只能算是基本的。
而运动自行车、赛车则是属于含有比较高技术价值,属于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
1970年,山地车横空出世并逐步成为当时销量最大的车型,高档的山地车,甚至一辆单价可以卖到两三千美元。
公路自行车,受欢迎度和价格比不上山地车,但是陈凯可以通过价格优势获胜。
欧美国家,乃至于日本,生产自行车,论价格优势根本没法跟华夏比,仅仅是人工成本,就相差几十倍。
现在遇到两年一度的世界自行车博览会,不就是最大的契机么!
他有把握在博览会上一鸣惊人,拿到订单。
所以,对于去参加博览会,陈凯很积极,也势在必得。
错过这次机会,他得再等两年!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错过两年时间,他就会影响到很多东西。
好说歹说,终于让陈飞同意了。
达到目的后,陈凯离开陈飞的办公室,踏出大门时,只觉得阳光灿烂,未来一片光明。
“此次世界自行车博览会是在11月13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行,博览会连续举行九天。”陈凯摸了摸下巴:“走海运得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也就是说,参展的自行车,得在10月13日之前运到码头装船。”
空运,显然是不现实的,空运的成本太高,根本承受不起。
而海运,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价格却是最便宜的。
海运差不多得一个月才能送达意大利米兰,这意味着他得在国庆左右时间,将要参展的自行车制造出来。
留给陈凯的时间,并不多。
这些自行车,除了现在制造的自行车不需要他亲手制造,其他的都得他亲自来。
因为其他自行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求更高,工厂的其他人,不足以生产这些零部件。
除了制造参展的自行车外,陈凯得做好准备,重新弄个自行车生产线,并且培训工人。
不然的话到时候接到订单,结果无法及时完成订单,那可就尴尬了。
离开工业厅,直接返回工厂。
工厂,此时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李娟爆发了令人震惊的积极性,已经学会了其他机器的操作以及零部件的制造,工人的培训,已经交给李娟。
“爸,这段时间你帮我收购一批老久报废机床。”陈凯将一张清单递给陈爱华。
零部件,其实是可以找国营厂定制,可是要知道,它的公司并非是国营厂,国营厂不一定会愿意接他的订单。
最保险的,还是得自己生产零部件。
刚好工厂还有几个厂房可以利用,打扫一下,加固一下屋顶,便可以作为生产车间。
“现在不是有机床了么,生产都绰绰有余,怎么还要收废旧机床?”陈爱华有些不解。
现有的机床,如果工人能够熟练操作机器,提高合格率和优良率,每个月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10万辆自行车。
月生产10万台自行车,这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产量了,年产量120万辆自行车,这都相当于全国自行车产量的7%了。
按照之前的评估,大概需要一年,工人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在这一年内会每两个月招一百人,以老带新,从而到明年底达到这个生产水平。
现在陈凯竟然又要收废旧机床,他知道陈凯要这些废旧机床,是要将这些废旧机床修好。
“爸,11月份我将出国去意大利一趟,参加世界自行车博览会,到时候有很大机会拿到订单,现在就得开始做准备。”陈凯解释道:“提早准备,有备无患。”
废旧机床,价格很便宜,连废铁都不如。
陈凯利用金手指,变废为宝。既可以提升生产能力,还可以作为固定资产。
当然最重要的是,陈凯想碰碰运气,若是能遇到废旧的精密机床或者高精密机床,那就最好不过,可以省去陈凯很多事情。
再不济,也可以积攒升级点,然后自己制造机床,去不断升级机床。
只要有足够的升级点,哪怕他制造的是最初级的机床,甚至是不合格的机床,都可以升级到数控机床。
不过现在,就是他搞出数控机床也没用,没有其他技术人才会操控数控机床。
一定时间内,精密机床、高精密机床已经完全够用了。
等到培养起一支优秀的技术工人,再搞出数控机床都不迟。
“你要出国?”陈爱国愣了愣,脑海一片空白。
出国,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实在是太遥远了。
一年的工资,连出国的机票都不够。
现在陈凯却说要出国参加博览会,而且还有可能拿到国外订单。
“嗯,11月要出国一趟,这次是很难得的机会,若是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就能打开出口的大门,建立出口渠道。”陈凯点点头:“我们自行车要是能出口,不但可以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还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工厂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个时候,对于能够出口创汇的工厂,那可不仅仅是税收上的优惠,更重要的是地位和影响力。
那可是真正的保驾护航!
哪里会像陈凯这样,拿着钱去采购生产资料、机器,人家大概率都不愿意卖给他。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陈凯才会一定要参加这次世界自行车博览会,不惜前往工业厅找陈飞。
也就只有自行车做起来,陈凯才会考虑制造摩托车。
不然的话,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一年才能造多少辆摩托车。
至于汽车,汽车工业更加复杂,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技术工人,没有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要造汽车根本就不可能。
而汽车零部件,很多都得用到精密机床甚至是高精密机床。
国外的汽车生产,甚至都已经用数控机床,不是单轴机床,而是多轴机床。
陈凯越是了解,越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距,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巨大的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