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大领导视察
北风卷着哨子,呜呜地刮过红星轧钢厂那几排灰扑扑的苏式厂房,卷起地上零星的铁屑和煤灰,打在玻璃窗上噼啪作响。
但这股子能冻掉耳朵的寒流,却丝毫吹不进新建的二号车间。
这里,暖气烧得足,亮晃晃的白炽灯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崭新的机油味、焊锡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车间中央,一条蜿蜒的、由各种机械部件拼凑而成的“钢铁长龙”初具雏形,虽然还显得有些粗糙,甚至有几处裸露着电线和临时固定的支架,但那股子工业的力量感和精密感,已经扑面而来。
林晨站在“龙头”位置,双手插在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裤兜里,身姿挺拔如松。
他脸上带着一股子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眼神里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自信,就像一个即将展示自己珍宝的孩子,努力维持着“我很淡定”的表情。
他身后,是红星轧钢厂的杨厂长今天特意换了件半新的中山装,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此刻却有些凌乱,额头上微微沁出汗珠。
他搓着手,不停地整理着衣领,眼神频频瞟向车间门口,那副紧张又期待的模样,活像等着娶媳妇进门。
旁边,李副厂长李明亮则显得“稳重”得多。
他背着手,微微昂着下巴,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领导派头。
只是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里,时不时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翳和…嫉妒。
这小子,运气也太好了点吧?捣鼓个破电视,居然真惊动了上面?哼,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来了来了!”门口传来压低了嗓门的呼喊。
杨厂长一个激灵,连忙迎了上去。
李副厂长也收敛了表情,换上一副标准的、热情洋溢的笑脸。
车间大门被推开,一股冷风裹挟着几道身影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者,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呢子大衣,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便是主管工业和科技领域的王领导。
王领导身后,跟着一位戴着厚厚眼镜、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气质儒雅,是国内电子领域的权威专家周教授。
再后面,还有几位穿着干部服、拿着笔记本,神情严肃的随行人员。
“王领导!周教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
杨厂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伸出双手。
王领导和他有力地握了握手,目光已经越过他,投向了车间中央那条初具规模的生产线,眼神里带着审视和期待:
“小杨啊,不用搞这些虚礼。这就是林晨同志说的,咱们自己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雏形?”
“是的是的!”杨厂长连忙侧身,将林晨让了出来。
“王领导,这位就是林晨同志。小林,快给领导们汇报一下!”
林晨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敬了个礼:“王领导好,周教授好,各位领导好。我是林晨。”
王领导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很年轻,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超乎年龄的成熟和自信,眼神清澈,没有丝毫的谄媚和畏缩。
嗯,是个好苗子。他点了点头:“林晨同志,不用紧张。给我们介绍介绍吧。这摊子…很了不起啊!”
即便是以王领导的见多识广,看到眼前这条虽然简陋但五脏俱全的生产线雏形,也难掩心中的惊讶。
要知道,彩色电视机技术在国外也是尖端,封锁得死死的,国内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能搞出样机都费劲,更别说生产线了!
林晨微微一笑,带着后世工程师特有的那种对技术的了然于胸,开始了他的介绍:
“王领导,周教授,各位领导,这条生产线目前还只是一个框架,很多设备还需要定制和调试。
但核心的几个工位,比如显像管荫罩板的精密冲压、荧光粉涂覆、电子枪的装配与校准、电路板的自动插件与焊接…
这些关键环节的技术方案和设备原型,我们已经基本攻克了。”
他走到一台看起来结构复杂的机器旁,拍了拍金属外壳:
“比如这台荫罩板精密冲压机。荫罩板是彩色显像管的核心部件,上面布满了数十万个微孔,精度要求极高。我们采用了…”
林晨用简洁明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介绍了几个关键的技术节点,巧妙地避开了系统兑换的核心技术来源,只说是基于现有资料的“大胆改进”和“逆向推演”,再加上一点“运气”和“反复试错”。
王领导和周教授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周教授,作为内行,他更能听出林晨话语中的含金量。
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改进”和“推演”,背后需要何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惊人的动手能力!
他忍不住插话问道:“林晨同志,你提到的那个荧光粉均匀涂覆技术,是采用静电吸附还是…”
林晨对答如流:“我们结合了静电吸附和离心沉降的原理,并且在涂覆前对玻壳内壁进行了特殊的等离子体预处理,确保荧光粉颗粒附着更均匀牢固,亮度和色彩饱和度都有显著提升。”
“等离子体预处理?”周教授镜片后的眼睛骤然一亮。
“这个思路…很大胆,也很巧妙!能具体说说吗?”
林晨便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番。
旁边的李副厂长听得云里雾里,但看着王领导和周教授对林晨那毫不掩饰的欣赏,心里就像被猫爪子挠一样难受。
他几次想插话,要么是想质疑几句,要么是想表表功劳,说厂里如何大力支持云云。
但都被王领导专注的神情和林晨连贯的讲解给堵了回去,憋得他脸皮发紧。这小子,嘴皮子也这么利索?跟谁学的?
王领导一边听,一边不时点头,目光扫过生产线上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部件,心中感慨万千。
国家太需要这样的技术,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他看向林晨的目光,充满了期许:
“好!很好!林晨同志,你和轧钢厂的同志们,干了一件大好事!这不仅仅是一条生产线,这是我们打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希望!”
杨厂长激动得脸都红了,腰杆挺得笔直,仿佛这生产线是他亲手造出来的一样。
林晨却在这时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个略带神秘的笑容:
“王领导,周教授,其实…在搭建这条生产线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些材料加工的难题,我还顺手…搞了点小发明。”
“哦?”王领导和周教授都来了兴趣。能被这小子称为“小发明”的,恐怕不简单。
“什么发明?也是跟电视机相关的?”王领导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