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改朝换代
虽然有些标注的地方看的不太明确,但是结合后世地图,强盛时期的大辽的确堪称当世强国。
他大致辨认的出来,全盛时期辽国的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抵后世的的天津、河北省霸县中部的白沟河、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
夏国缩在西边龟缩不出。
幽云十六州龙盘虎踞,难怪北宋上百年来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金兵势大,如今已攻占我大辽五京中的三京,西京也岌岌可危,陛下无力抵御来犯者一路西去,如今生死不知……
“而燕京方面,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跨浩穰于三辅,据会要于万邦。”
耶律大石挥斥方遒,结合堪舆图,这话说的再清楚不过了,燕京地区,军事力量堪称天下第一;
赋税占全国半数,其繁荣覆盖三辅地区,占据连接万邦的交通要冲。
如今辽国大半国土沦丧,燕京是仅剩的地盘了,大家跟着陛下跑了好几年了,如今这位陛下杳无音讯。
大辽帝国群龙无首!
不如另立新皇,立足此地,中兴大辽。
张琳不甘心,犹豫道:“王虽帝胄,初无上命;摄政则可,即真则不可。”
退而求次当个摄政王?
对于张琳这番说辞,更加不会有人理会了。
而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的一番表态,立刻呈现压倒性姿态,殿内众人纷纷附和。
国土沦丧,昔日强大的大辽帝国,已经抵挡不住金兵,一边是跟随生死不知的天祚帝苟延残喘。
一边是另立新君,成为开国功臣。
以张琳为首的元老派,彻底失势。
以及萧干、耶律大石为首的青壮派彻底占据上风。
再加上以李处温为首的南面汉官们,燕京本地士族的支持,另立新帝的提议直接呈压倒性优势。
改朝换代,人心所向!
高位上,耶律淳面带喜色。
此前李处温、萧干便找到过他提议,继任皇位,若说不心动那是假的,如今局势明朗,耶律淳再也掩饰不住喜色。
唯唯诺诺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一展胸中郁闷。
“请魏王即刻继承大统!”耶律大石朝着首位耶律淳躬身道。
“附议!”
“附议!”
张琳叹息,默然垂首。
张令徽恋恋不舍地从堪舆图上收回目光。
当格局彻底被打开,野心的种子疯狂扩张,他有种收下堪舆图,结束这乱世,将华夏重归一统,远迈汉唐之光景重现。
金国崛起,辽国衰退,西夏也将蠢蠢欲动,北宋对于幽云十六州垂涎三尺,宋徽宗作为政治高手,绝对不会错过这个夺取幽云千载难逢的机遇。
奈何,野心要与实力相匹配。
北宋没有这个实力,反而机遇会变成危机,反噬自身。
金国倒是有望达成,可惜完颜阿骨打没时间了。
辽、宋、金、西夏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待成吉思汗归来,这一切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时不待我!
张令徽深吸口气,压下心中激荡,思虑未来规划。
谁能阻挡成吉思汗?
待蒙古帝国铁骑纵横亚欧大陆之时,便是华夏覆灭之日。
靠大辽?昔日的大辽帝国马上就要亡国了。
靠大宋?宋徽宗空有政治手段,没有相匹配的军事实力,后世子孙勉强抗争几十年,还是无法避免亡国灭种,崖山之后无中国!
靠大金?金太祖的确有这个雄心壮志,奈何没多久好活了。
靠西夏?从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消亡,没有任何生命力。
这个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超大的地主庄园。
它没有先进的统治意志,没有国家方向,没有自己的主导文化,只是以全民皆兵的方式,在维系一个腐朽落后的地主阶级的糜烂生活。
不断地向强大的对手称臣为奴,有辱民族气节。
它的确自创一种西夏文字,借用汉字的结构人为地捏造文字,没有普遍适用性,从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消亡,没有任何生命力。
张令徽思维越来越清晰,详细复盘着种种可能。
此时华夏有汉、契丹、女真、党项、吐蕃、白族建立的大理,宋、辽和西辽、金、西夏、吐蕃、等国。
它们长期处于相互纷争、混战的局面,这直接错过了统一大业。
既然这个时代选择了他,那么结束乱世纷争,将华夏重归一统自然要成为张令徽的目标。
他看向身旁同僚,以及都统萧干,记忆中对于怨军乃至萧干的下场好像都不太好。
如今,改朝换代就在今朝。
既如此,倒不如博它一个开国功臣,增加政治资本,博取军事力量,身处乱世,自当为将来储蓄更多的实力。
他摸向胸口香囊,遂将心一横,越众而出,徒然高呼道:
“立足幽燕,中兴大辽!”
张令徽激情开口,振聋发聩。
墙壁上悬挂的巨副堪舆图已经将他的野心激发出来。
此刻,他不是为耶律淳造势,而是借这个乱世戏台,唱出自己的霸王戏。
当殿中众人沉浸在拥立新帝的幻梦中时,唯有他的目光穿透烛火,落在舆图上的燕云十六州——这只是棋盘的一角。
同样,也是霸业开启的地方。
耶律淳身子一歪,明显被吓了一跳,但中兴大辽的口号,的确让他心血澎湃,当下善意地看向张令徽。
身旁的怨军四营同僚惊愕地看向张令徽,不明白平日里这个闷葫芦,哪来这么大激情。
郭药师原本隐隐为四营之首,随着此话一出,当下眼底明显带着戒备与敌意看向张令徽。
这时,萧干沉闷的声音响起:“说的好!”
萧干出言应和,耶律大石更是重重拍向他的肩膀,看向殿内众人,道:
“若是大家都有张将军这样的心胸,我大辽何愁不兴?”
张令徽故作受宠若惊,肩膀一垮,腰弯的更低了,脸上一副我为大辽慷慨赴死的模样。
自从众人退守燕京以来,每日都在提心吊胆。
随着另立新皇,众人摇身一变将成为开国功臣,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久违的笑意。
气氛到这一步了,就差众臣劝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