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物美价廉的礼物
夜晚的新宿仍然算得上人山人海,可能是周末的原因,居酒屋,饭店等地方总是人满为患。
平岛良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目的地正是新宿站。经过一家门店时,平岛良被店内的装饰物所吸引,他停下脚步,透过玻璃的门窗观察里面的货物。
一株株绿色的植物被栽种在一个个青灰色的陶盆中,枝干被精心修剪过,嫩绿的枝芽透露着无限的生机。
平岛良不自觉便走入店内,开始观察起周围的一盆盆景观。
“这位先生,需要点什么?”
店铺的工作人员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士,一件深灰色的大衣穿在身上,平岛良观察对方一阵,也不知道是空调冷风的原因还是老年人体质弱的原因,需要穿什么厚。
“这些都是什么?”平岛良指着最靠近玻璃橱窗的那盆盆栽询问道。
“这位客人,这是五叶松。您看看这枝干,都是正值壮年的呢。”
老人走近那只盆栽,用手轻轻抚摸过它粗糙的树干,就好像在抚摸爱人的肌肤一般。
“有没有更加茂密一些的?”
平岛良指了指上面零散的几枝绿叶,表示并不满意。
这盆景虽然算得上好看,可其中的叶子也太少了。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树枝上,一眼望去,就跟快死了似的。
老人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灵光一闪,应当是想到了什么。
“您跟我来。”
他走过两个转角,带着平岛良来到一盆盆景前。
平岛良看了看外观,的确比刚刚那株要没关系多,不过这盆似乎不是树,一根根枝干纤细,一点点嫩绿点缀其上。
“皐月杜鹃。”平岛良低头查看告示,这才得知这花怪异名字的由来。在霓虹,五月被称为皐月,而这种杜鹃恰好是在五月开花,故而得名皐月。
“已经开过花了啊。”平岛良有些惋惜,这盆给他的感觉不错,让他稍微有些可惜,低头看了看价格。9800円。或许杏柰子并不会喜欢这盆。
他一边看着,一边听身旁的老人讲解着,平岛良对于盆景的了解仅限于系统告诉他的一些冷知识,与自己在网上查询到的一些信息。
至于哪种盆景好看,哪种盆景适合作为礼物,平岛良简直没有任何头绪。
老人家中世世代代都经营盆景生意,他在名古屋还有一家店铺,由自己儿子掌管。
平岛良从对方从容的态度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应当是一位行家。
枫,梅等物平岛良全都看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让他满意的产品,老人对于没能服务好平岛良略显抱歉,平岛良摆手示意无碍,正准备朝门外走去。
老人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小跑两步赶在平岛良前达到了门边。
“这位先生,有一盆我还没带您看过,我刚刚才想起来,实在是抱歉。”
平岛良顿时好奇起来,他把这家店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看过了,怎么老人又说还有一盆。
目光注视着老人进入屋内,不一会,他搬着一盆茂密的松树从后面走出,老人可能因为年纪略大,显得颇为吃力。
平岛良上前几步,帮老人将这盆盆景放在了展示柜上。
“真是感谢您呢。”
平岛良没有在意对方的感谢,他观察着这盆明显与其他同伴截然不同的松树。
灰白色的枝干弯弯曲曲,并不是垂直于地面,上方密密麻麻长着如同菊花一般的叶子。
青绿色的松针每五针为一束,与刚刚老人介绍的五叶松完全吻合。
明明都是五叶松,可美观程度上却差异极大。平岛良好奇打量这盆景。
因为没有价格牌,他不清楚这盆的价格,自然也无法得知它的姓名。
“这是一盆大阪松,作为盆景已经有10几年的历史了。您看看它的枝干,不显苍老,便是大阪松的一大特点。”
平岛良的确被这盆盆景所吸引,从老人那里了解到。大阪松算是五叶松中比较名贵的一种,难以老化,枝芽茂密等都是它的特点。
81300円的价格也是能够接受的,平岛良估计杏柰子也会喜欢。
闲聊间,老人解释了为何这盆大阪松并没有拿出来售卖的原因。它是最近刚刚从名古屋送过来的,底部的盆因为运输过程中稍有些损坏,这会还未更换。
平岛良看了看下方的紫红色花盆,的确,有两个角都有缺损。
“大木先生,就是这盆吧。”
平岛良熟练的从口袋中掏出钱来,一张两张,直至掏出9张这才罢手。老人与他协商好时间,大约明天下午6点以后,便会开车将这盆盆景送到杏柰子阿姨的家中。
更换下方的盆看起来比想象之中的要复杂,并非拔出来插进去那般简单。
平岛良也不在意,毕竟杏柰子周二才会从和歌山县返回东京,恐怕要下午才能到家。
“您是大阪人吗?”
大木先生有些不太确定的询问他,在得到平岛良的肯定后,大木先生重新露出笑容。
“都说大阪人就如同大阪松一般,姿态古朴苍劲,处处透露着生机。您的一言一行得体从容,却不失直率。”
平岛良一乐,这不是形容的十分贴切吗,其他大阪人他不清楚,反正他李健是这样的人。
没想到购物完毕还有附赠的夸赞服务,这让平岛良对于这家店的印象更好了几分。
“一开始我并不太确定。”
见老人有些犹豫,平岛良十分好奇的追问。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本以为大阪人都比较勤俭持家的。”
老人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平岛良眉头一挑,又是刻板印象。谁说大阪人很抠门?他完全不觉得,买个菜要讨价还价不正是传统美德吗?
至于自己,完全是不想为了几百円的钱与老人拉扯,既然双方都满意,那便足以。
“我便能够证明,这条谣言是对于大阪人的污蔑。顺便一提,这条谣言一定来自于京都,那群虚伪的家伙最喜欢这样做。”
平岛良在离开这家店前,小声对大木先生告知,他充分利用了刻板印象的力量,将京都人嘴碎,虚伪的真实面貌揭露给了大木这位家住名古屋的老先生。
仿佛恶作剧得逞一般,平岛良笑着摇头,离开了新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