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5章 龙国人还想玩雷达?
明昆,城市边缘一处不起眼的院落,外表看与周围的普通单位建筑别无二致,甚至挂着一个毫不相关的“西南地质勘探队第三分队”的牌子。
然而,高耸的围墙、隐蔽处的摄像头以及屋顶上林立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天线,都暗示着此处的非同寻常。
这里,便是鹰酱中央情报局在南云省设立的联络处,一个隐秘的情报交换与活动据点。
联络处内部,一间装修风格带有浓郁鹰酱实用主义色彩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哈里森烦躁地将抽了半截的高希霸雪茄摁灭在玻璃烟灰缸里。
“那个老狐狸!冯振国!简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哈里森对着坐在他对面的两个同僚抱怨道,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恼怒和轻蔑,“我把那么清晰的情报摆在他面前,告诉他毛熊正在用军火把猴子武装到牙齿,告诉他那该死的迫击炮是怎么屠杀他的士兵的!你猜他怎么说?”
他模仿着一种缓慢而沉稳的语调,带着夸张的东方口音:“‘感谢贵方的情报,很有价值。我们会认真研究。’研究?研究个屁!我暗示得那么明显,我们最新型的AN/MPQ-10反炮兵雷达,虽然贵了点,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玩意儿!只要他们点个头,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提供几部,帮他们缓解前线的压力!可他呢?油盐不进!连一点兴趣都没表现出来!”
坐在沙发上,长得像保镖的罗伯特·米勒,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端起桌上的咖啡杯抿了一口:“哈里森,冷静点。你和龙国人打交道的时间还不够长。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执念。尤其是在军事技术这种敏感领域,想让他们轻易开口向我们求购核心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冯振国这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军头,疑心重得很,他恐怕还在琢磨你这情报背后的‘善意’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
“我当然知道他们那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哈里森嗤之以鼻,“可现实呢?他们的电子工业水平落后我们多少年?五十年?还是一个世纪?就凭他们那些仿制毛熊的老旧雷达技术,想搞出能有效对抗‘打了就跑’的迫击炮的反炮兵雷达?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越说越激动,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
“让他们自己搞去吧!正好消耗他们本就紧张的资源!等前线再死上几千几万人,等他们被猴子的迫击炮炸得哭爹喊娘的时候,我看他们还能不能嘴硬!”
“话不能这么说,哈里森。”坐在另一张单人沙发上的艾米丽·卡特开口了。
作为联络处的技术分析员,她也是哈里森的副手。
“虽然龙国在尖端电子领域确实与我们和埃维苏联邦存在巨大差距,但他们的韧性和在特定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不容小觑。而且,反炮兵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自己也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
米勒点点头,表示赞同:“艾米丽说得对。回想一下我们在南方的经历吧。我们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拥有各种先进的侦察监视手段,甚至部署了早期的声波定位系统和雷达原型机。可结果呢?那些该死的猴子,扛着60、82迫击炮,在丛林里钻来钻去,打几炮就跑,我们往往连他们的影子都抓不到。我们的炮兵反应再快,等105mm炮弹落下去的时候,对方早就转移到下一个发射点了。我们的步兵巡逻队,更是深受其害,多少次伤亡都是拜这些神出鬼没的迫击炮所赐?”
艾米丽接过话头,推了推眼镜:“是的。目前主流的反炮兵技术,主要有声测和雷达两种。声测系统相对简单廉价,但精度差,易受环境噪音干扰,定位距离近。雷达技术潜力更大,理论上可以通过捕捉炮弹飞行轨迹,逆向解算出火炮位置。我们鹰酱在这方面起步最早,从二战末期就开始研究,现在的AN/MPQ-4和更新的AN/MPQ-10,在探测中远程火炮和火箭炮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实战效果。”
“但是,”她话锋一转,“对于迫击炮这种弹道高抛、初速较低、飞行时间短的目标,雷达探测的难度极大。首先,雷达波束需要精确地捕捉到那枚小小的、高速飞行的炮弹,尤其是在它弹道最高点附近的那一小段时间。其次,复杂的山地地形会产生大量的杂波干扰,让雷达难以分辨真实目标和虚假回波。还有气象因素,雨、雾、甚至浓密的树叶,都会衰减雷达信号,影响探测距离和精度。”
“更别提成本和维护了。”艾米丽补充道,“以AN/MPQ-10为例,它的核心是相控阵天线和高速计算机,这绝对是我们的尖端技术。”
“不算研发成本,单套系统的造价就高达近百万美元!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对后勤保障要求极高。我们自己装备的数量也有限,主要部署在欧罗巴对抗埃维苏集群的关键节点。卖给龙国?先不说国会那帮老爷们会不会同意,光是价格,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了。冯振国不感兴趣,一点也不奇怪。”
哈里森被米勒和艾米丽一唱一和地说得有些哑口无言。
但他仍旧嘴硬:“就算我们的雷达不完美,也比他们什么都没有强!至少能提供预警,能大致判断出敌人的发射方向和区域,总比现在这样被动挨打强吧?他们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或许吧。”米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但龙国人有他们自己的逻辑。有时候,压力也是动力。让他们在碰壁中自己去摸索,也许……反而能走出一条我们意想不到的路来。别忘了,他们在某些领域,比如核技术和导弹,不也是在我们的封锁和毛熊的背弃下,硬生生搞出来的吗?”
他端起咖啡杯,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重重阻隔,看到那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度内部正在悄然酝酿的风暴:“总之,我们的任务是观察、分析、有限度地施加影响,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冯振国拒绝了雷达,但接受了我们援助的情报,这就够了。让龙国和毛熊支持的猴子在南疆打得越热闹、越持久,就越符合我们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至于他们死多少人,用什么方法去反制迫击炮……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哈里森悻悻地坐回椅子上,不再争辩。
他知道米勒说的是对的,CIA的行事准则从来不是慈善,而是冰冷的利益计算。
但他心里依旧憋着一股火,既有对龙国人“不识抬举”的恼怒,也有对前线那些士兵命运的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空调系统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以及墙上电传打字机偶尔“咔哒”作响,从遥远的兰利总部传来新的指令或情报。
鹰巢里的算计,与远方战场上的血与火,似乎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维度,却又通过无形的丝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