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不给脸了!
眼观鼻,鼻观心。
假装自己是根木头,假装听不出副都指挥使李俊茂嘴里的调侃和鄙夷,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
罗青彻底进入自己的营虞侯角色状态,压根不搭理八败将军的挑衅。
不重要!
明知道对方是顶着八败之将名头的纨绔子弟,干嘛还要较真呢?
八次败绩都能官复原职的人物,背后的势力得有多硬?
别来抢自己的功勋就行。
中军帐里说话算数的另有其人,他只当野狗乱吠即可,没必要折腾那些口头之争。
“此番出征,无论马步,皆俱出关。”
狄青看到了副都指挥使李茂才的无礼,也看到了营虞侯罗青的轻慢,却没有以主将身份调和两位属下的矛盾,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依然正色对麾下都头、虞侯们布置军务:“此战,以罗虞侯为前锋,率精骑三百,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步卒也要出关迎战?
那谁来守关?
李俊茂被突如其来的战事扰乱了心神,却不敢轻易打断上了战场如疯如魔的狄青,只能哀哀戚戚地忐忑:莫非本将军的第九次败仗今天又要开启了?
上次没坑死楞头狄青,这次一定要……好吧,来不及通知毛奴部落做准备了。
看情形,明天就会出征。
根本不给自己留通风报信的机会。
愣头青就是愣头青,不安排兵卒留守杀虎口,就是不给振武营留后路,是个弄死愣头青的好机会。
是挺讨厌的。
跟种家合作的好好的,大家一起排除异己扩张地盘,突然从京师派来个都指挥使不但破坏了全盘计划,还把毛奴部落打得伤筋动骨。
这要是传到王城去,父汗说不得给自己定个难堪大用的评价,以后彻底无缘大位。
烦躁呐!
回头还是得抽冷子派人通知父汗和种相公一声,尽量调集附近其他部落的精锐骑兵,多凑几万精骑围杀这个愣头青。
弄死这个祸端天下就太平了。
可以沿用老办法,跟种家合伙发动边境默契战,用钝刀子割肉的削弱各自的眼中钉肉中刺。
或许,下手应该更狠一点。
短时间内抽调重兵,将愣头青率领的虎翼军精锐彻底全歼,打场大大的胜仗,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赵朝廷一记狠狠的耳光。
朝廷又如何?
这里是西戎边境,朝廷派来的猛将挡不住潮水般的西戎骑兵冲击。
只要不怕折损兵马,只一合便能将虎翼军和狄青这个愣头青踩成肉泥!
“散了吧!”
布置完行军计划,狄青挥手示意众将散去,帐内留下副都指挥使李俊茂和振武营虞侯罗青,便微微压手示意二人落座:“罗将军,本使知你胸有韬略,心中切不可有轻敌之念。明日率军出击,不宜以克敌制胜为念,当以大局为重。”
年轻人有闯进是好事。
但,精神过头坏了大的战略布局,事情就不好了。
在他连番催促之下,延州的粮草和兵马补充终于到位,粮秣却莫名其妙地少了一半还多。
借口很多。
什么西北大旱,税负不足;什么兵马靡费运输不易;什么大军扩充……总之就是不希望他率领虎翼军出关主动出击。
感觉非常奇怪。
仿佛经略延州府的经略相公并非大赵朝廷任命,反而更像西戎王庭任命的官员。
狄青不在乎辖制。
三班差使的名头不是白给的。
倘若真的掌握了种家暗中勾连西戎叛贼的证据,他可以直接夺权,执掌延州府治权。
眼下大战将起,不能分心他顾,就先不跟种家掰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克扣粮秣?
爷还不会去抢吗?
西戎边境七大部落就是七颗熟透的软柿子,本使早就想捏一捏,吃点丰腴甜美的汁水了。
抢来的粮秣更好吃!
“末将谨遵都指挥使军令,绝不逞强,当以大局为重。”罗青抱拳领命。
此先锋非彼先锋。
不需要攻城拔寨专挑硬骨头啃,根据震天雷和掌心雷的特点,最好的歼敌方式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所以,他这个先锋最重要的任务是勾引毛奴部落残存的骑兵来咬勾,先歼灭精锐骑兵再挥师西进,彻底歼灭毛奴部落。
然后如法炮制其他边境部落。
李俊茂眼看情况紧急,急忙开口为自己通风报信腾挪空间:“都指挥使,冬日将至,粮秣不继,此时出征恐非良时。不如又本将再去延州府催一催粮秣,多备点粮秣出征也是好的。”
愣头青就是愣头青。
粮秣都不齐全,你打得哪门子仗啊?
还他娘地想逼着老子一起出征,这兵荒马乱的万一出点差错,伤到本王如何是好?
狄青眼角微抬面色肃然:“李将军可是怕了?八次战败,八次逃生,将军还想逃第九次不成?”
不给脸了!
管你这条狗仗了谁的势,进了虎翼军,都得按照本使的规矩办事!
“都指挥使……”李俊茂气结,心思电转又琢磨出新的想法,双手抱拳道:“败军之将无以言勇,却可以死明志,某甘为先锋为中军开路。”
哄三岁小娃呢?
你都逃八回了还想抢我的先锋?
确定不是抢先逃回延州府?
罗青肯定不能答应,急忙抱拳行礼:“启禀都指挥使,末将即刻率军出关,先探探毛奴部落虚实。”
嘴皮子官司最耗神,他不想把精力消耗在内部争权夺利上,还不如提前率军出关先尝尝咸淡。
重点是先磨合磨合麾下三个马军都头的配合。
这次率领的是骑兵。
田虎等人派不上什么用场,得先跟三个马军都头、副都头和虞侯多多接触才能将战力发挥到极限,顺利完成诱敌深入的任务。
至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之间的嘴皮官司,他还是远远避开为妙。
不掺和!
“嗯!~”
狄青微微点头:“你先去吧!不过,大战在即,今夜不宜出击,且先修正一夜,明日出关。”
战前,战后休整最重要。
尤其是新兵配新将,弄出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尴尬局面,基本上就离死不远了。
得给先锋大将和手下都头留出磨合期。
明日先锋出击。
再过三日,他便可压着八败之将率中军出关设伏,时间刚好合适。
“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