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证:逻辑与科学评价方法(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逻辑概述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是为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工具。

一、逻辑简史

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发源。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由于他把逻辑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几乎涉及人类思维的所有方面。在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

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布尔创立布尔代数,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经弗雷格、罗素、希尔伯特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形式化的数理逻辑,即现代逻辑占据了逻辑领域的主导地位。在现代和当代社会,现代逻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认识论、思维学等各个学科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另一方面,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基本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强,提高思维能力,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这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但是如果说传统逻辑还有一定的教导作用,那么现代逻辑则基本没有这个作用,符号化的数理逻辑与人们的日常思维的关系不那么直接、明显,并且又比较难学。为了解决逻辑教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与人们的日常思维相关”这一困难,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一些逻辑学家几乎同时开始了对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出现了人们所说的“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运动,以解决实际论证的评价问题,从而培养现代公民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场逻辑运动的结果就是,首先在北美,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开设论证逻辑、批判性思维课程,编撰论证与批判性思维教材的“新浪潮”,随之,美国的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普遍把论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考察目标。

二、逻辑分类

逻辑学在世界上备受尊崇,联合国1974年公布的基础学科分类目录,将基础学科分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七大类;1977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把知识分为逻辑学、数学、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历史学和人文学(主要指语言文字)、哲学,其中逻辑学列为五大分科之首。逻辑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有效的推理、论证与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关于逻辑的重要性以及逻辑与语言、科学、数学与哲学的关系,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逻辑是构成我们现在客观世界的最基本架构之一;当我们开始想要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语言是基础,而语言里的基础则是逻辑;哲学与科学是认知形式,语言是一切的纽带;哲学是系统性的逻辑严格完善的一套语言系统;科学中最基础的是数学,数学的根源仍是逻辑;科学的底层架构,一是逻辑,二是客观世界所观察到现象。

按照本书的观点,逻辑学的分类大致如下表。

其中,非形式逻辑并不是形式逻辑的截然对立面,而是在形式逻辑框架的基础之上通过引入语用要素等论证评价要素建立起来的。不同于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蕴含,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论证。非形式逻辑并不排斥规则和程序,规范和其应用,但它拒斥把逻辑形式视为理解所有论证结构的关键,拒斥把有效性看成是逻辑上好论证的唯一适当标准的观点。与形式逻辑一样,非形式逻辑也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