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大师兄的高阶数学讲义
燕京城,某餐厅里,吃完饭的姜荣擦了擦嘴,笑着对坐在对面的大师兄林心修开口道:“师兄,我要的讲义你给我带来了吗?”
“带来了,你确定要看?”说着,林心修从书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高阶数学讲义。
姜荣的这位大师兄林心修给姜荣的这些讲义只是目录和介绍文件,其中里面包括:
Griffiths的代数几何原理、志村五郎的自守函数的算术理论导引,Langlands和Jacquet的自守形式,岩泽健吉的代数函数论,Adams的索伯列夫空间,Watanabe的随机分析......Milne的志村簇。
这些内容中的大部分,甚至都是没有教材的,因为能接触这些的人真的很少,对出版社来说,费力整理、出版这些书是不划算的。
在把这些讲义递给姜荣之前,林心修再次开口:“你确定要看,这些讲义可是让燕大数学系很多人变成神经病的!”
林心修继续开口道:“你那数学老师周炎宇院士不是给了你一个数学书单吗?你把那书单读完,就可以了,没必要读这些高阶讲义的。”
说到这里,林心修对姜荣多了几丝羡慕,羡慕姜荣有一个很牛逼的数学导师。
这位数学导师不但能给姜荣带来“光环”,更关键是,他还能引导姜荣的学习。
那整个份长长的书单由浅入深,姜荣能从头读完,就已经超过1%的数学博士生了。
“那书单的书我已经读完了。”姜荣语气平淡地开口。
“什么!”听姜荣说他把那些书单都读完了,林心修大吃一惊。
林心修看过周炎宇院士给姜荣的那份书单,看了那份书单一眼后,林心修虽然羡慕,但也替姜荣感到悲哀。
周院士要求姜荣把书单读完,才能去找他,所以林心修觉得那周炎宇院士根本就不想收姜荣。
因为周炎宇院士的那份书单,够天才的数学专业学生,读到博士生毕业了。
听到姜荣说读完了,林心修满是不可思议,继续开口跟姜荣确认道:“你小子不会是把那书单上的书名读完了?”
“哈哈哈!”听了大师兄的话,姜荣一笑,开口道:“怎么可能,我当然是把书单里书读完了,而不是把这个书单读完了!”
“牛逼!”林心修朝着姜荣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林心修跟姜荣一起工作过,他见识过姜荣的学习能力,但实在没想到,姜荣的学习能力会是这么逆天。
姜荣真的把那长长的书单里的数学书都读完了。
刚开始拿到这张书单的时候,姜荣也很头疼。
但当姜荣通过【学霸返利系统】一次次“储能突破100%”,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长脑子”,在读了一定的书,实现开窍后,姜荣学起来还是很快的,他真的把那长长的书单读完了。
现在姜荣真的想要挑战一下高阶数学,因为随着经济学项目的不断推进,姜荣真的越来越重视数学了。
......
餐厅里,姜荣吃得很香,但林心修没有太多吃饭的心情,他看了一眼这个小师弟,这位小师弟春风得意,真的很让人喜欢。
但数学,这是一个会让人怀疑人生的学科。
不读数学,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笨。
林心修在本科时候被誉为数学天才,他很嚣张的,然而这份《高阶数学讲义》让他怀疑人生了。
现在自己的这位小师弟意气风发,想要挑战一下,林心修真的很担心。
他担心小师弟受到打击,走不出来。
林心修给姜荣说了一下后,继续劝说道:“你别走火入魔了,走不出来啊!你要是读了我给你的东西,走火入魔了,老师能把我撕着吃了。”
姜荣笑了笑,开口道:“哪有那么夸张,我就是想看看呢,大不了读不懂就不读了呗。”
“行吧,给你!”
看着姜荣灿烂的微笑,林心修把这些资料给了姜荣。
接着,林心修满是抗拒地对姜荣补充道:“不过你如果有不会的,可千万别问我,我不想再碰它们了!”
看着师兄严肃的表情,姜荣看了一眼这些资料,问道:“这么可怕吗?”
林心修摇摇头,开口道:“问题不是它们多可怕,而是我多笨。”
......
时间一天天过着,姜荣的日常学习中多了一些高阶数学的阅读。
“这玩意儿真的挺难啊!”
用三天的时间啃完了岩泽健吉的代数函数论,姜荣扔下了笔,感叹了一句。
揉了揉僵硬的手指头,姜荣拿起了手机,打算看看时间。
而这手机似乎跟有魔法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
依靠在桌椅上,看了看时间、刷了刷朋友圈后,姜荣打开了“起点小说App”。
最近姜荣也喜欢看网文了,尤其是大脑持续的高强度思考后,不用动脑,看无脑的爽文,对姜荣来说是很放松的事情。
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吃午饭了,姜荣打算看个网文歇歇。
自从“荣滨模式”成功以后,那主打免费的网文彻底找到了盈利模式,一个个品牌带着大量的资本涌入,开始养写手,写产品网文小说。
一时之间,免费的网文有一种碾压式的傲慢。
但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不是金钱能够购买的,而能够产品当主角,写成受欢迎的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虽然“荣滨模式”给免费网文找到了盈利突破口,但同时,它对免费网文来说,也是“毒药”。
在各种垃圾的“产品文”、“品牌文”的冲击下,某免费平台已经没法看了。
相比之下,大家还是喜欢传统的付费网文,最起码能看,姜荣也一样。
而在这起点,不愧是网文的“证道”平台,即使它还坚守着传统的付费模式,但也有大神能够成功学习“荣滨模式”,脱颖而出。
姜荣看的这本虽然是传统付费网文,但作者就不上架他的书,也就说这本书就是免费的。
在这付费的网文平台,有一本“免费”的书,还是品质极其优异的大神作品,还有平台千方百计的给流量,这本书一下就获得了千万级别的追读量。
在这本小说里,作者很牛逼的把一个新能源品牌汽车当成了主角,一下就写火了。
阅文集团已经跟小说的作者合伙,成立了一家新势力造车,生产这种名为“虹岭”的新能源汽车。
在每一章节小说的末尾,都有汽车的介绍和购买链接。
“嗡嗡~”
看了一会儿小说后,姜荣的手机闹钟震动了,提醒他已经看了半个小时的网文了。
被闹钟打断的姜荣意犹未尽地感叹了一句:“这看小说的时间过得真快!”
接着,姜荣点开了章节末尾的汽车购买链接,随手下单,买了一辆。
姜荣并不差车,但这网文写的很好,把这车写的让人很向往。
在这作者的笔下,这辆车已经超脱“车”了,他不但让读者很了解这辆车,而且这辆车已经是一种故事、一种情怀了。
姜荣也想买一辆开一开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