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更远的叙事:景教入华前

学者对“景教”名义已多有探讨。综合起来看,“景”字,一是表示“光也”,现代学者指出“景”所具有的光明内涵,正与《新约》光照之义相合;二是指“大也”;三是指“仰也”,表示唐代景教的名义中已经包含了对基督宗教之敬虔的深入体察。如果说,“景”字的“光”“大”内涵立足于信仰对象的维度,那么“景”字的“景仰(敬仰)”内涵,则立足于信仰行为的维度。

下面我们以景教的使徒统绪,以及景教的学术传统来理解中国景教的底源。

景教使徒统绪:圣多马、使徒阿岱及马睿

按照《多马行传》的描述,耶稣受难之后,十一门徒抽签认领一地去传福音,其中多马抽到了印度。他在印度为穷人治病赶鬼,向他们传布“新神”福音,并为皈依者举行洗礼、圣餐礼。[1]印度史学者大都认为,多马的确曾经前往印度传道,并在一个叫作马拉坡的地方殉道。

图2-1 多马像(多马触摸耶稣的钉痕)

图片来源:Dominican Friars of Mosul,MS.13,f.60r,现藏美国圣约翰大学希尔博物与写本图书馆。

据《阿岱垂范》记述,阿岱曾经前往埃德萨行医治病并且传道,从而建立了教会。该传记最后还述及阿岱的临终训诫,以及阿赅继任的情景。[2]而《马睿行传》则记载了马睿受阿岱差遣,前往美索不达米亚传播福音、行医兴学的经历。马睿在底格里斯河岸名城苏邻(又译塞琉西亚—泰西封)按立了大法主职位(Papa),景教大法主世系由此肇始。此外,《阿岱与马睿祭文》也一直为东叙利亚教会继承。罗马教会的学者们经过研究,已然阐明阿岱与马睿的圣事祝祷属乎古礼。2001年10月,罗马签署了《迦勒底教会和东方教会之间的圣体圣事援用指南》这一文件,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流寓各地的迦勒底天主教徒可以被允许在东方教会里面领圣餐。罗马天主教会的上述努力,表现出对东方教会传统的必要尊重。[3]

马睿之后的法主传承世系是环环相扣、清晰而完整的,叙利亚语和拉丁语的传记材料有不少相关叙述。

背景知识2-1 使徒统绪

所谓“使徒统绪”(apostolic succession)乃是指早期使徒教会所采用的推元模式,其特点是将法主(宗主教)职分的按立追溯到耶稣基督的某一位核心使徒(十二使徒以及圣保罗),以按手礼为记号,通过构建环环相扣的传承链环,来确认教会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教会的这种推元意识源自耶稣基督针对使徒所说的如下设立语:“你们要传教万国,要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为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19)

按照东叙利亚教会所建构的使徒统绪,其教会渊源可以追溯到马睿,马睿与阿赅一并师事阿岱,阿岱师事多马。其中马睿、阿赅、阿岱属于路加福音第10章所谓“七十门徒”之列,而多马则属“十二使徒”之一,由其而直承耶稣基督。[4]在19世纪末发现的多种叙利亚语文献中,有3世纪的《多马行传》、5世纪的《阿岱垂范》及《马睿行传》。这三部文献分别体现了景教(东方叙利亚基督教)使徒统绪中“耶稣—多马”环节、“多马—阿岱”环节、“阿岱—马睿”环节,以及“马睿—法主世系”环节的成功构建。它们环环相扣,构成了一脉相承的完整链环。[5]

景教思想家:塔提安、阿弗拉哈、遏拂林、狄奥多若、纳赛、大巴贝

在早期叙利亚教父中,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塔提安(Tatian,110—180)。他师从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约100—约165),著有《针对希腊人的演说》,其日后所编的《四福音糅合本》(Diatessaron)是第一部叙利亚语福音书,在《新约》文本发展的早期阶段享有颇为重要的地位。[6]塔提安是禁戒派的创立者,他在东方禁欲主义传统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7]

4世纪著名神学家阿弗拉哈(Aphrahat,?—350)有“波斯智者”的雅号,其所著《明示》涉及信仰、爱、禁食、祈祷、复活、谦卑、割礼、济贫等23个议题,展现了早期波斯教会的信仰生活。同时期的另一位神学家遏拂林(St.Ephrem,?—373)素有“圣灵之琴”“教会柱石”之美誉。他创作了大量深受欢迎的神学颂诗,是基督教诗歌创作史上堪与但丁并驾齐驱的杰出诗人之一。此外,他还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布道文、护教著作和释经著作。遏拂林原籍尼西比斯,他在当地创办了学校。363年尼西比斯割让给萨珊波斯之后,遏拂林迁往埃德萨,又创建了埃德萨的波斯学校,使之成为叙利亚神学东传的重要窗口。

此外,为景教奠定思想基础的还有安都学派的经学宗师狄奥多若(Theodore of Mopsuestia,?—428)。他于公元392年就任摩普绥提亚的主教,其间留下了一系列释经著作以及教义疏讲。公元410年,苏邻城会议接受了有所调适的《尼西亚信经》。自公元430年起,埃德萨学校受到狄奥多若思想的巨大影响。不久,狄奥多若的全部希腊文著作被翻译为叙利亚文,并且被列为学生必读书目。该时期的埃德萨学校和尼西比斯学校,对早期东方教会的神学思想起到了巨大塑造作用,它们均将“经师”狄奥多若的著作奉为圭臬。[8]

背景知识2-2 景教的《尼西亚信经》表述

《尼西亚信经》乃是公元325年召开的第一次普世教会大公会议(尼西亚会议)所定下的信仰文件。东叙利亚教会(景教)的核心教义深受修订版本的《尼西亚信经》的影响。景教《尼西亚信经》表述如下:

我信独一的阿罗诃,威严的圣父,有形、无形万物的造主。

又信独一主耶稣弥施诃,阿罗诃的独生子,一切造物中的长子。在万世以前为祂的父所生,而非受造。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并与圣父同质。藉着他,万世乃立,万物乃成。祂为了我等世人,为了拯救我们而从天国降临,披戴人身,并同人出世。祂由室女玛利亚所生,并在本丢·彼拉多治下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下葬。并照着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升入了天国,并坐在阿罗诃的右边。祂还将复临,来审判活人和死人。

又信独一圣灵。祂是从父那里生发出来的,是生命的赐予者。

又信独一大公教会。使罪得赦。为肉体复活及永生。[9]

公元489年,埃德萨学校被迫关闭之后,校长纳赛(Narsai)逃亡尼西比斯,在那里他又创办了尼西比斯学校,为东方教会培养了大批人才。纳赛本人有“圣灵的竖琴”之雅号,是东叙利亚教会又一位重要的诗人、神学家。正是由于纳赛的努力,遏拂林、狄奥多若等人的思想在东方教会成了正统和主流。544年,大法主摩阿巴一世主持会议,确立了大法主选举方案,其后他创立了苏邻神学学校。608~628年,著名神学家大巴贝领导教会,他所提出的“二性及其二相(Qnome)”的基督论表达式,影响甚巨,至今有效。其后教会迎来了一段和平发展时期,教会规模不断扩大。东叙利亚教会有“内区”和“外区”之分。前者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及伊朗境内,后者则相当于“东方”,这些地方的教会乃是5~8世纪期间景风东扇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