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人,既是生产资料的创造者,也是生产资料的使用者,更是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围绕“人”而展开的经济话题有很多,人以劳动力的形式参与生产,成为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进而促成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结合,奠定了要素经济学的基础。随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不断累积,我们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快速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生性不断得到证明,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而由于教育本身的公共属性,政府组织教育投入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人类天然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本能,这就促使了人始终是往生产效率更高的部门流动,从原始时代的部落迁徙,到如今社会的人口流动,莫不如此。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不仅看到了人力资源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流动,同时也看到了人力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正是很好地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下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我们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使要素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
连俊华博士的这部著作紧紧围绕人力资本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一研究主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理论研究层面,在探讨了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协调作用基础上,梳理了相关文献,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理顺了其内在规律,并以北京中关村为例,着重阐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定性研究的逻辑性较强,理论功底扎实,能够将理论分析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清晰把握了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摸清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为本书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从定量角度来看,本书的研究框架合理,从数量化模型的视角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测算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以此归纳我国人力资本现存的问题。所选取的模型恰当,数据处理正确,实证结果可信,很好地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从全书来看,很好地兼顾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优势,使得全书研究更加饱满,富有逻辑性和思考性。
总体而言,提高人力资本效率,是加快科技创新的根本途径。我国只有把经济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破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密钥。其中,提升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最关键的是要强化教育投入。教育是科技人才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是科技劳动力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是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知识再生产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形式。面对当前建立人力资本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实际压力,为解此难,连俊华博士深入研究、细致解读,终成此书,为我国人力资本建设和人才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希望连俊华博士能脚踏实地、自始而终,继续发扬学者精神,不断开阔视野,再结硕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