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研究问题及意义

本书研究的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研究此内容,首先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即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有什么价值。

(一)研究问题

众所周知,现实中校长专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校长不合格,其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有距离,专业发展不到位;再如,一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向不明、发展潜能蛰伏。校长专业发展不到位,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存在问题。有些制度不再适合校长专业发展,甚至限制了校长的发展,有些应该具有的制度却没有。本书力争解决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性问题,准备通过制度体系的完善与重构,促进校长更好发展。

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存在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一些校长觉得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支持他们的制度不多,约束比较多,指导性的制度也不充分。有些校长没有参加岗前培训,没有获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本身或在执行中存在问题。有些校长不愿意参加培训,他们觉得培训的针对性不够,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是收效不大。纵向上,校长“进入—在岗—退出”都要有制度约束并促进专业发展,目前我国欠缺退出制度。横向上,每个阶段都应该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制度存在,有负责制,就应该有问责制,目前我国欠缺该制度。我国欠缺校长内在规约制度以促进自身发展,欠缺外在规制和内在规约协同运行的制度体系。

初步调查表明,上述制度及制度体系中的问题影响了一些校长的工作及专业发展的效果:由于事先没有参加相应上岗培训,一些人对校长岗位及相应管理内容不熟悉,出现了不适应、挫败感等;对校长专业发展的支持性制度不够、使能性不充分、资源欠缺,使一些校长的专业发展受到影响,或者他们不知道如何发展;目前欠缺校长问责制,导致现实中出现了权力膨胀、权力滥用等现象;没有建立校长退出制度,使一些人走上校长岗位后不思进取,导致一些不合格人员占据校长编制,也制约了校长的专业发展;不关注校长对制度的认可、内化、建构等问题,出现了多是形式上的发展,欠缺实质性发展的现状。

这表明校长专业发展制度及制度体系存在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应该去掉那些老化的及限制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明确应该建立适应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否则校长将难以持续、有效成长。本书通过研究准备做到:第一,通过政策梳理和实际调研,把上述制度及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系统、明确地呈现出来,使问题变得清晰、可信、有据可查,以便为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运用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方式,分析上述问题背后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第三,在理论指导下,结合现实情况,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办法,通过对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的改进,最终促使校长积极持续地发展。

(二)研究意义

进入21世纪,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期望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学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务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学校要能切合学生能力和个性,使学生各展所长,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达到全面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越来越多的需求,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优质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就必须有优秀的校长,校长是决定一所学校生存的关键性人物。“近年来的研究一致认为,作为学校领导人的校长,能对学校的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领导人前进,学校就会进步。”[1]领导者在社会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发挥实质性功能,领导者的观念影响群体文化的形成。[2]所以,要让学生接受最佳的教育,就必须具有优秀的校长。然而,校长所需的专业品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通过专业发展来形成。

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研究证明。专业发展对领导者具有高度的重要性。[3]“校长通过专业发展能提高自身领导能力,提高学校组织能力,完善学校组织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4]“领导人才培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5]校长专业发展是校长个体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专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校长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领导者。

影响校长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制度因素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要使校长有很好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及制度体系。应该通过制度体系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本书从制度体系角度研究校长专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实践意义

本书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有利于约束、指导与支持校长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制度合力来促使校长专业发展。

(1)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政策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都对教育、教师和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教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要办社会满意的教育,要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要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这一切都需要校长专业发展,通过校长发展促进教师、学校、教育发展。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建立在制度基础上,应该确立和构建什么样的专业发展制度及制度体系,都需要进行研究。

(2)有利于约束、指导与支持校长专业发展

制度通过界定法律、道德与文化的边界,而严格制约行为,并把合法的活动与非法的活动区分开来。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人生来不好好工作,不愿意学习,校长也是人,具有X理论说的特点,所以对人的管理要采用严格的约束性制度。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指导,要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使他们知道发展的方向,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使能性政策,但是仍然不够。除此之外,校长专业发展离不开国家与社会的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本书将通过研究解决制度中的约束性、使能性和指导性问题,用制度及其体系约束、指导与支持校长专业发展。

(3)有利于形成制度合力来促使校长专业发展

校长专业发展不到位的一个原因涉及制度间的互补、配合、支持等问题。例如,持证上岗制度必须以培训,尤其是任职资格培训为基础,否则难以落实;再如,校长责任制不仅需要有负责制,还需要有问责制,二者缺一不可;还有,校长职级制需要有评价制度、晋升制度、奖惩制度、退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保证,否则难以实现改革目的;再有,校长专业发展的外在制度需要有内在的认可、认同、建构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本书将构建包括横纵、内外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来促进与规约校长专业发展,使其在外在制度约束下通过内化而自觉地进行专业发展。

2.理论意义

本书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有利于丰富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理论建立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扩大已有理论的应用范围。

(1)有利于丰富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表明,虽然对于校长专业发展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主要围绕专业发展模式、专业发展途径、培训等方面进行,而对于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性问题的研究比较少,关于校长专业发展制度执行情况、制度体系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本书丰富、充实了这方面的研究内容。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构建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文献基本没有,本书的研究比较新颖,扩展和增加了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

(2)有利于完善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理论建立的基础性工作

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必须有理论指导,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但目前校长专业发展的理论不是很完善,其制度及制度体系的理论更是欠缺,后续应该通过研究建立相关理论,指导校长专业发展。本书提出关于 建立校长问责制、校长退出制的一些概念、命题等,同时对概念进行阐述、对命题进行论证,以便为校长问责、退出理论的完善做出贡献;还构建了校长专业发展的五阶段框架;举例阐述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的三个功能。

(3)有利于扩大已有理论的应用范围

本书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内卷化理论,一是构建理论框架,二是推演命题,三是解释研究结果。例如,运用这些理论构建横纵交叉、内外结合的校长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判断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的优劣、异同及组合的价值性,分析校长培训效率低的原因等。本书扩大了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不仅如此,本书还在使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验证、丰富、充实。类似研究也是以往比较欠缺的,但其是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理论建设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