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的话
值《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17卷出版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第三部门研究中心自2018年第16卷以来在举办和参加学术会议、智库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做的工作,概括为以下十二件事。
第一件事,在西部地区举办培训班。2018年12月11日~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与四川省绵阳市民政局合作开展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绵阳市举办。这是201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联合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和“联劝网”共同发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邢佳雯同学出征北极点马拉松筹款支持的“中西部公益人才支持行动”(西南片区)正式落地实施的内容之一。
第二件事,发布《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8)》。2018年12月28日上午,由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爱佑慈善基金会支持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分析与发展探索座谈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功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刘忠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爱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高宝军先后致辞。我介绍了蓝皮书总体概况。这是第六次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民政部合作发布《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
第三件事,发布《中国社会智库发展报告(2018)》。2018年12月28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承办,增爱公益基金会支持的《中国社会智库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发布会暨社会智库组织建设与功能发挥座谈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功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名誉理事长黄孟复,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何宁代表理事长胡锦星分别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主持了发布会。我介绍了《中国社会智库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智库发展报告》是国内第一本社会智库报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第四件事,到政府等有关单位授课。2018年12月11日,应深圳市民政局和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邀请,参加2018年深圳市慈善信托政策及实务宣讲推介会,我做了“慈善信托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2019年1月10日,应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邀请,我以“社区治理与社会创新实践”为主题给参会人员授课。1月28日,上海市民政局举办2019年上海市推进慈善超市建设培训班。蒋蕊副局长出席培训班并讲话。我做了专题授课,介绍了《上海市慈善超市创新发展三年规划(2017~2019年)》和《慈善超市设施和服务规范指引》,并对2019年开展的全市慈善超市评估工作的实施细则进行解读。
第五件事,入选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公益时报》新闻编辑部推选的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中,我名列其中,这是对我多年社会服务方面工作的肯定。
第六件事,就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问题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被民政部撤销登记,强调该协会所暴露出来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运行规范、财务审计等多方面问题,值得各方反思。
第七件事,前往东海大桥和洋山港调研参访。2019年1月5日,我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MPA学生前往东海大桥、洋山港进行调研参访。
第八件事,举办讲座和论坛。2018年12月18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PA中心主任、NGO研究专家贝丝·盖兹利(Beth Gazley)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做了“美国NGO的新发展”的讲座。12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发起举办“慈善法律制度借鉴与研究——《英国慈善委员会指引》暨慈善法实施两周年研讨会”。与会领导专家基于《英国慈善委员会指引》研究探讨了英国慈善法律制度,以期借鉴英国慈善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经验,更好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3月3日,“首届长三角志愿服务一体化发展德清论坛”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与中共德清县委宣传部、共青团德清县委员会、德清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我在会上以“长三角公益一体化发展”为题做了主旨演讲。下午,围绕“长三角志愿服务一体化”这一主题,我主持了第一场圆桌讨论。
第九件事,相继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接受采访。2019年3月6日在《中国建设报》上发表了题为《高质量社区治理的活力有赖于持续创新》的文章。2019年3月12日,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件事,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上海慈善超市评估建设。1~3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受上海市民政局委托,对全市慈善超市做了中期评估,成立了28人的评估组,分成14小组,约358人次,分赴16个区对各区慈善超市进行现场评估,3月形成2019年上海市慈善超市中期评估总报告和各区分报告,推动实现慈善超市街/镇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
第十一件事,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月15~18日,第23届公共管理国际研究会(IRSPM)年会在新西兰惠灵顿召开。我与田园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学术论文报告。
第十二件事,获评民政部基地。4月27日,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在湖南大学举办新时代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座谈会,向23家获评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的单位授牌。我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获评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此次是民政部第一次统一设立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在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研究基地作用,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的发展。
通过梳理以上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做了不少实事,在国内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本卷的论文,共有7篇。第一篇是由我与研究生段思含所写,题目是《技术治理视角下“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市多案例的考察》。论文以技术治理理论“结构-过程-关系”作为分析框架,将上海市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分为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社会组织主导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结构、过程、关系进行了分类和剖析,以期对仍处于社区治理现代化探索阶段的地区有所借鉴与启示。
第二篇论文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虞锦美、教授翁定军所写,题目为《宏观政策转变与基层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化外包实践》。论文通过比较不同政策时期基层政府在项目生产、项目发包、项目评估三个环节上的变化,探讨其实践特征及逻辑的演变,揭示基层实践中公共服务社会化正在发生的变革及困境。
第三篇论文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李长文所写,题目为《我国社会组织人才供需指数:内涵厘定与实践检验——基于发展简报的数据分析》。文章从岗位类型、岗位所属区域、岗位所涉领域、用工类型、学历层次、工作经历、薪酬水平七个维度构建社会组织人才供需指数,有助于科学评判社会组织人才紧缺状况,引导社会组织求职者良性流动,对政府相关政策制定、高校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实务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四篇论文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陈娟所写,题目为《社会组织“依附式”发展中的自主空间限度与拓展——基于H工作室的行动逻辑分析》。文章以社会组织“依附式”发展中的自主空间拓展为问题意识,在观察H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索在现有体制框架内社会组织自主空间拓展的行动逻辑。
第五篇论文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张力伟、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讲师李慧杰所写,题目为《社会组织行动推动政社关系重构——以辽宁省RE学会为例》。论文在简要回顾政社关系发展及其模式的基础上,对辽宁省RE学会调查后发现,社会组织的主动作为可以有效影响政社关系重塑,逐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三元互动合作性秩序。在这一结构中,互动主体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政府则扮演桥梁和监管者的角色。
第六篇论文由青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芳所写,题目为《论我国志愿服务记录主体范围的确定》。论文讨论了志愿服务记录主体的范围,认为《志愿服务记录办法》(2012)规定的记录主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存在明显冲突,亟待修改或重新制定。依据《志愿服务条例》,新规则应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的记录主体为志愿服务运用单位,具体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开展志愿服务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第七篇论文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赵挺所写,题目为《公共冲突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一项案例比较研究》。论文以公共冲突治理的过程论为切入点,探讨参与其中的社会组织类型、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作用机制,其差异性主要由组织自身属性和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同所造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基层公共冲突社会性化解的多样方式。
在七篇论文的基础上,还有书评、机构访谈、人物访谈和域外见闻。
“书评”栏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周文星所写,题目为《全球智库:科学决策与创新治理的新动向——美国全球智库及其对中国的政策意涵》。作者对美国知名智库研究学者詹姆斯·麦甘(James McGann)及其研究助理合著的《全球智库:政策网络与治理》一书做了评论,并结合中国智库建设的实际状况,分析了美国全球智库建设对中国智库建设的经验借鉴,以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访谈录”栏目中的“机构访谈”介绍了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创始人。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2012年10月正式注册,是一家3A级民办非企业单位。2014年出资援建临沂“快乐沙小学”,2015年11月起,开始走专业化道路,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016年“候鸟计划——书香青春悦读吧”关爱新市民子女项目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优秀项目。2016年,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悦读书房”被确定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阅读推广研究基地”。2017年“悦读书房”项目获全国自主学习品牌。2018年“悦读书房”被全国妇联和文化广播电视总局确定为“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
“人物访谈”访谈了上海乐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理事长张元。张元既是上海乐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理事长,也是上海好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14年起,运营杨浦区多家社区睦邻中心,服务社区居民近80万人次,其中杨浦区江浦路街道辽源西路社区睦邻中心及杨浦区大桥街道周家牌路社区睦邻中心荣获五星级睦邻中心,成为全国交流杨浦睦邻中心建设运营经验的主阵地。自2015年起,以“社会组织+企业+慈善”的运营模式,运营杨浦区多家慈善超市,服务社区贫困居民。
“域外见闻”栏目有两篇,第一篇约请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雷、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大卫·霍顿·史密斯(Dowid Horton Smith)介绍全球第三部门研究社团的国际化类型与趋势。第二篇约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俞忠植介绍韩国社会企业认证支持行政体系与社会价值上的社会创新的最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副处长解志韬和高延坤,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代理院长胡近、党委书记姜文宁等领导对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集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诸多的便利,这也是我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的研究成果。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从第14卷开始,全部稿件来自作者自主投稿,论文质量越来越高,说明《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集刊得到了学术界较高的关注和肯定。
特别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杨群总编辑的关心和胡庆英编辑的认真负责!
为了提高服务的水平,确保论文质量,编辑部团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将努力为国内外第三部门学术界、实务界和管理机构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平等对话的平台,倡导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规范,发表创新性的论文,不懈追求对理论的新贡献。为了梦想,我们共行,我们一同成长!
徐家良
2019年5月1日劳动节于华师大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