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初创岁月
1.筹建“中央科学馆”
1958年,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批准筹建中央科学馆(中国科技馆前身),以展示宣传我国科学技术成就为主要任务。建筑选址在今天北京火车站对面的方巾巷,采用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教授主持的设计方案,并被确定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建筑工程很快完成了地下基础建设和地面一层的一部分。据当时的中央科学馆建设项目组组长蔡君馥回忆,中央科学馆不仅设计有尖端技术大厅,还包括一个较高的圆顶展厅,可供今后航天技术展览、展示之用,中央科学馆整体外形简洁、明快。
后来由于建筑材料紧张,为了确保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周恩来总理对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副总理说:“到火箭上了天,给你们修一个更好的科技馆。”于是,中国科技馆暂时停工缓建。此后,受三年严重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影响,中国科技馆的建设一拖就是20年。

图1.1 中央科学馆原址

图1.2 时任中央科学馆建筑项目组组长蔡君馥
2.这是“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会上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乘着科学的春风,茅以升、王大珩等83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在会上提出恢复建设中国科技馆的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78年11月16日,中国科协向国务院提出了在北京恢复中国科技馆建设的请示。11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圈定同意建设中国科技馆。
但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科技馆再一次缓建了,茅以升带领着科学家们又先后在两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恢复建设中国科技馆建议,最终促成了中国科技馆的重建。据茅以升之女茅玉麟回忆,茅以升对中国科技馆情有独钟,在中国科技馆建设遇到困难时,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万分着急,不顾患有非常严重的目疾,仍坚持给胡耀邦同志写亲笔信,呼吁加快建设中国科技馆。这充分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科技馆建设的满腔热情。

图1.3 1979年中国科技馆筹建委员会成立,茅以升做报告

图1.4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批复同意建设中国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