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

布尔迪厄是享誉世界的大家。他宏丰而深邃的思想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大师之一。在他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文化再生产理论。可以说,文化再生产理论是他全部社会学思想的内核与灵魂。目前,国内关于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较多,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研究成果是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等方面展开的,从它的建构本源——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这一理论的成果相对较少。本书将从这一研究薄弱处展开,通过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勾勒出布尔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

20世纪中期,法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性发展,赋予了普通大众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凸显了高等教育阶层流动功能的弱化甚至消失。高等教育不但未能成为推动底层学生向上流动的工具,反而成为复制现有社会结构的“交换器”。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是对20世纪中期法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往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反思与探索。他试图从经济基础、权力条件、家庭环境、自身精神结构等因素出发,寻找高等教育沦为社会再生产的途径与机制。

布尔迪厄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法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史。时代环境、社会语境、教育经历、文化基础及社会思潮共同造就了布尔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他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法国高等教育问题,以实证研究打破了法国高等教育已经“民主化”的幻象。

现有的关于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呈现零散的局面,逻辑性与体系性都嫌不足。本书将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核心要素、内容核心进行分析,对文化再生产的路径、分类功能及机制特征做出探讨,并对文化再生产理论体现的教育功能观进行推演,最后对其理论特征与理论贡献做出系统性的阐述。

本书认为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背景、生活及教育经历、思想基础。为更好地分析研究这些基础,本书将尝试引入文学研究的两种重要形态,即社会历史批评和心理批评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建构基础进行分析,探究其形成的社会时代根源,从社会环境及社会思潮维度厘清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并依托布尔迪厄自身的教育经历,从传记式研究及心理研究的维度剖析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场域、惯习与资本是形塑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大要素。目前学界对于这三大要素的研究呈现“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式研究局面。本书将以行动作为理论统筹这三个概念。行动作为理论是建构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前提。依托概念整合可以摆脱目前的散乱研究困境,回应教育场域的个体行动成因,并探究资本与惯习作用下的教育场域运行机制,形成惯习、资本、场域研究的整合机制及聚合效应。

在对行动作为理论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展开研究。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整合社会、打破阶层樊篱的作用,反而固化了阶层现状,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再生产。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逻辑如下: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行为,学校通过符号暴力进行支配阶级的文化再生产,而文化再生产最终导致社会再生产,这就是布尔迪厄所谓的高等教育场域的“社会炼金术”。本书首先从发生学角度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以把握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清晰观点。以此为基础,本书将对文化再生产的实质进行归纳与总结。

在深入分析文化再生产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本书将探讨文化再生产的路径及分类功能,并对文化再生产机制的特征做出阐述。

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点,本书将探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所折射出的高等教育功能观。高等教育功能观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高等教育功能观经历了唯正向功能观独尊→负向功能观出现→正负双向功能观齐发展这样的历史演变。本书梳理了互动论、功能论及冲突论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概念差异及历史流变,并从理论的发展史角度审视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符号暴力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认定教育既具有实施符号暴力的工具作用,又具有掩饰社会再生产的美化作用。而在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问题上,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既不能助推底层人士的向上流动,也不能改变社会结构固化的现实,对于身处底层的人来说,教育的意义无足轻重,不过是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工具而已。从根本上说,布尔迪厄认定在阶层流通问题上,先赋性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以高等教育为途径的获致性因素的影响微不足道。基于此,本书认为布尔迪厄秉持的是负向教育功能观。

本书最后将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理论特征及意义做出评价。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具有浓厚的批判性取向,同时打上了循环论与决定论色彩,他的理论既有学科超越性,又有文化研究的理论特征。在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理论贡献问题上,本书认为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揭示了教育系统与社会权力系统的互动循环机制;展示了社会结构与权力谱系下学校的社会选择功能,拓宽了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而布尔迪厄的负向功能观研究取向丰富了高等教育功能观,并建构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二元融合的关系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新范式,搭建起面向多学科的理论研究网络。

本书是以导论的形式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展开的研究,所以很多地方没能往纵深发展。阅读布尔迪厄的著作非常痛苦,他所有的表述文字读起来都让人有佶屈聱牙之感,加之作者能力有限,错漏之处难免,恳请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