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皇帝联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万历重生振朝纲

万历八年,京城·东暖阁

“这个不错”

“这个也挺好”

朱翊钧一边翻阅《秀女画册》一边点评。

一脸笑容的朱翊钧,突然停下了翻阅的动作,像是被定格了一样。

身旁一直伺候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看到朱翊钧停下了翻阅,不禁伸出头,想要看看是哪个秀女能让皇帝愣神。

朱翊钧却不是因为美女的样貌震惊,而是因为脑海里突然出现东西。

朱翊钧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具体叫什么也无所谓了。

自从他重生以后,他的名字就叫朱翊钧或者说叫他万历皇帝。

万历元年重生成刚刚登基的朱翊钧,以成为一位千古一帝而努力。

成为万历皇帝后,熟读历史的他,一方面通过远超现在的智慧折服了张居正,一方面又通过祖制‘后宫不得干政’轻易的将权柄从母亲李太后手中夺了过来。

八年的时间,朱翊钧毫无保留的支持张居正,不仅在张居正母亲过世后,毫不犹豫的下令‘夺情’,更是支持张居正将改革进行的更加彻底。

通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张居正的改革比历史上更加彻底,除了清丈田亩,将全国所有隐田全部查清楚,还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是朝廷每年的收税从1200万两,飙升到4000万两。

吏治上,朱翊钧跟张居正讨论后,实行‘考成法’,明确每个官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官员监督。

当然,不能不让马儿吃草,又让马儿跑。

朱翊钧知道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低的可怕,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只有一只碗的乞丐做到了皇帝,看遍了人情冷暖,也看遍了官员腐败的情景,元末官员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对官员没有一丝丝好感,对这个群体抱着天然的不信任和敌意,刻意将俸禄标准定的极低。

一个正一品的官员一年的俸禄是1044石米,正七品的县令年俸90石米,约合白银45两,按照购买力换算,七品县令的月俸禄,甚至低于为其赶车的车夫。

更有官员因退休时凑不出回乡路费,不得不卖女换钱。

到了永乐年间,朝廷又推行了‘折色令’,以贬值严重的宝钞、积压的胡椒等抵充俸禄。

高级官员六成的俸禄折算成废纸一样的宝钞,实际收入缩水超过7成。

如此低的收入,催生出系统性的腐败,迫使官员寻求灰色收入。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制度,最终导致明朝成为历史上贪腐最严重的王朝之一。

即便朱元璋用剥皮实草等酷刑震慑,仍难阻官员前仆后继的贪腐浪潮。

所以朱翊钧暗示张居正上奏,提高官员俸禄,也给张居正提高威望的机会。

根据张居正的提议,官员俸禄提高六成,取消折色直接发放现银。又将地方小吏纳入管理。

原本有地方官员自行负责的,师爷、长随、门政、杂役的开支统统改由朝廷统一发放。这样一方面减少官员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使朝廷的政令更能有效传达。

当然朝廷对于小吏的管理也做出了限制,严禁出现地域性吏员集团。

经济上,朱翊钧沿袭和增强了隆庆皇帝的政策,开放海禁,成立市舶司,收取关税,仅万历七年一年,各地收取的关税就高达两百万两白银,相当于隆庆元年全年国库现银收入的一半。

民生上,降低全国百姓赋税,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提高商业税,将商业税从以往国库占比的2%,提高到了30%

不过军事上的问题,朱翊钧没有让张居正插手,作为重生者,他明白‘抢杠子出政权’的道理,其他的事情可以交给张居正等文臣办理,唯独军权,朱翊钧会死死抓住。

军事上朱翊钧首先重用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人,将荒废多年的京营,裁撤老弱,招募青壮,历时四年训练出20万精锐,其中重骑兵1万,轻骑兵4万,火枪兵5万,还有10万步卒。

编练完京营后,在万历五年,开始整顿九边军镇。有了财政支持和精兵威压,九边军镇的整改也很顺利。

首先将九边的士卒全部转换为募兵制,取消屯田任务,全部精力都放到训练上。

还提高士卒军饷,在改革之前,九边的士卒每月能拿到手的军饷只有区区5钱银子,跟本不够一家三口所需,就这样还被经常拖延和克扣。朱翊钧将饷银提高到每人每月1两银子,由厂卫直接发放到士兵手里,杜绝克扣,自此九边归心。

整顿好戍边大军后,朱翊钧立即将目光投向遍布全国的卫所系统。

全国有329个卫所,总兵里高达180万人,由五军都督府分管各地卫所,兵部掌调兵权。

设计之初的设想是想让这些士卒,平时耕作,战时为兵。这样的设计确实在大明开国的前期,给朝廷节约了大量军费。

永乐年间90%的军粮都能自给自足,年节省白银600万两。这样的兵农结合,维持了明初百年的稳定。

但慢慢的性质就变了,首先这些卫所士卒是世代传承,也就是说父亲当兵儿子也必须当兵,子子孙孙都得当兵。

卫所军官也是世袭,渐渐的侵占军田,让军户沦为农奴,正统年间军田亩产仅0.15石,为了完成指标,军户需要卖儿卖女补足。

军户受不了剥削,开始逃亡,朱翊钧登基前的十年时间内,军户逃亡高达20万户,这还是纸面上的数额,实际数字恐怕要翻一倍。

朱翊钧借助张居正清丈田亩的契机,顺手也将卫所军田进行清查,查出军田流失1.2亿亩。

查军田的同时,也爆发了数十次的武装抗争,俞大猷等人带兵转战千里,历时3年的时间,将所有反抗者悉数镇压,诛杀冥顽不灵者5万余人,也让世人看到了皇帝的狠辣。

镇压叛乱后,朱翊钧将卫所改制,每个卫所原有5600人的编制,只保留1000士卒,且取消这些人的屯田任务,转为职业军人。剩余人取消卫所籍,专门务农,五人养一人,并规定每年的收成,除共计卫所士卒外,其余皆归屯田人所有。

科技上,朱翊钧亲自上阵,借鉴弗朗机的大炮及火枪,加之前世的见解,成功将原本的火绳枪改进为燧发火枪。

燧发火枪在射速、射程以及威力上都有着火绳枪不能比拟的优势。

海军也是朱翊钧的重点,虽然现在大明周边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大明水师,但熟知历时走向的朱翊钧明白,大明以后想要继续发展,必须从陆地转向海洋。

好在有戚继光和俞大猷在隆庆时期打下的底子,海军的发展很顺利,至万历八年,以及建立起两大舰队,分别是北海舰队、东海舰队,下一步将会建立南海海军。

对外的战争朱翊钧实行霸道政策。授意大同总兵、宣府总兵、蓟州总兵、辽东总兵,主动出击,将不时犯边的鞑靼部、土默特部、察哈尔部打的溃不成军,不敢南望。

至此,朱翊钧的威望以及大明的国力,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只要朱翊钧能够和历史上万历一样,在位四十八年,那大明的政策便会巩固下来。

本以为从今以后,可以广开后宫,为人类的繁育鞠躬尽瘁时,却给了朱翊钧迟到的惊喜:《华夏皇帝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