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普鲁士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求贤若渴

伯爵的警告在林恩耳边回响。

夜深了,他站在书房窗前,望着柏林夜空中稀疏的星星,思绪万千。

铁路计划面临的困难比他预想的要多。

技术、资金都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真正的障碍是人……

确切地说,是能够理解并实现这一宏大计划的人才。

“普鲁士没有乔治·史蒂芬森,也没有理查德·特雷维西克。”

林恩低声自语,这两个名字在这个时代的普鲁士,无人知晓。

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开一页空白纸,开始列出铁路建设所需的关键人才:

机械工程师,精通蒸汽机原理和制造……

土木工程师,能设计桥梁、隧道和路基……

次日早晨,林恩来到《普鲁士科学技术期刊》的编辑部。

这份由他一手创办、现已小有名气的期刊成了普鲁士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

“施密特先生,我需要在下期刊登一则特别通告。”

主编是位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学者,闻言抬起头:“什么内容,林恩男爵?”

“一则悬赏。”林恩拿出准备好的手稿,“寻找对蒸汽动力、机械设计和土木工程有专长的人才,报酬丰厚,工作前景广阔。”

施密特接过稿件,浏览几眼后显得有些惊讶:“这悬赏金额……一千塔勒?仅仅是面谈机会?”

“物有所值,施密特先生。”林恩露出神秘的微笑,“普鲁士王国的未来值得这笔投资。”

“还需要在柏林大学张贴告示。”临走前,林恩补充道,“我想洪堡兄弟会对此感兴趣。”

离开出版社后,林恩前往正在建设中的柏林大学。

这所由他促成、洪堡兄弟主持的新式大学虽尚未正式开学,但已有不少学者云集于此。

威廉·冯·洪堡正在一间临时办公室内审阅教授名单。

看到林恩到来,他放下笔,起身相迎。

“林恩男爵!最近看了你的铁路计划,真是令人振奋。”

“正是为此而来,”林恩在对面坐下,“我需要合适的人才。”

“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威廉问道。

“首先是精通蒸汽动力的工程师,还有土木工程方面的人才。”

“这些专业在普鲁士还相当小众,”威廉思考片刻,“不过,我有几位推荐人选。”

“亚历山大前几天提到过一位在哥廷根大学的年轻数学家,对力学颇有研究。”

“很好,把他的资料给我。”

这时,亚历山大·冯·洪堡匆匆走进办公室,手里还拿着几张草图。

“林恩!”他兴奋地喊道,“昨晚我想了很多关于你提到的蒸汽机车。我画了几个可能的设计草图,虽然只是粗略构思……”

亚历山大铺开图纸,林恩不禁莞尔。

这位博学的科学家画的“蒸汽机车”充满了奇思妙想,但与实用相去甚远。有一张甚至画着巨大的风帆辅助推进。

“非常有创意,亚历山大。”林恩委婉地评价道,“不过实际的蒸汽机车可能会更……呃,务实一些。”

“哦?那你心中的设计是怎样的?”

林恩拿过笔,在纸背面快速勾勒出一个简化的蒸汽机车模型,标注出锅炉、气缸、传动装置等关键部件。

“大致如此。核心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轮前进。”

亚历山大盯着草图,眼睛发亮:“太有趣了!这些原理我都懂,但组合方式非常巧妙。”

“我想我认识几位可能对此感兴趣的机械学专家。”

“那就太好了。”林恩说,“另外,我打算设立一笔研究基金,资助有潜力的学生和学者研究铁路相关技术。”

威廉点头赞许:“这是个明智之举。科学进步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离开洪堡兄弟后,林恩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发现已有几位应聘者在等候。

这些消息传播得比他预想的要快。

第一位是位年约四十的工程师,曾在矿山设计过简易蒸汽泵。

“冯·林德尔先生,您对蒸汽机有何了解?”林恩问道。

“我研究过英国人瓦特的设计,”林德尔自信地回答,“在哈茨山区的矿井中安装过类似装置。”

“那么,如何将蒸汽机的往复运动转化为车轮的旋转运动呢?”

林德尔迟疑了:“这……可能需要一套复杂的齿轮装置。”

林恩暗自摇头。

齿轮传动在高速运转的机车上会迅速磨损,连杆传动才是正确方案。

接下来几位应聘者也各有所长,但都不完全符合要求。

有些人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有些则经验丰富但思想保守。

培养本土人才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林恩决定还是从引进人才出发。

两周后,《普鲁士科学技术期刊》的悬赏引来了更多应聘者。

林恩见到了最有希望的人选,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辛克尔先生,你的桥梁模型很有创意。”林恩指着工作台上的木制模型说。

“谢谢,男爵阁下。”年轻人眼中闪烁着热情,“我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承载最大的重量。这对铁路桥梁建设至关重要。”

林恩点点头:“告诉我,如果要修建一条从柏林到波茨坦的铁路,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地基。”辛克尔毫不犹豫地答道,“轨道必须足够平整稳固,否则高速行驶的列车可能脱轨。特别是经过沼泽地带时,需要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

这个答案让林恩颇为满意。

大多数人只关注蒸汽机车本身,忽略了轨道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你被录用了,辛克尔先生。从明天起,你将担任普鲁士皇家铁路公司的轨道工程师。”

年轻人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真的吗?但我从未建造过铁路……”

“没人建造过,至少在普鲁士没有。”林恩拍拍他的肩膀,“我们将共同开创历史。”

随后几天,林恩又招募了几位有才华的年轻工程师和学者,组建起初步的技术团队。

但他心里清楚,关键的蒸汽机车设计仍缺少核心人才。

就在林恩考虑是否派人前往英国学习时,一封来自不莱梅的信件送到了他的办公室。

“尊敬的林恩男爵,”信上写道,“我是詹姆斯·威尔逊,英国工程师,曾在曼彻斯特的机械工厂工作多年,精通蒸汽机设计与制造。”

“得知您正在筹建铁路项目,我愿意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

信的末尾附有威尔逊先前工作的证明和几份技术图纸。

图纸设计精良,细节准确,显示出制作者确实具备专业知识。

“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林恩喃喃自语,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一位英国工程师为何会主动来普鲁士寻找工作?而且恰好在这个时候?”

林恩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信件和图纸。

纸质、墨水都很普通,没有发现明显疑点。

但这种巧合仍让他警觉。

“也许是英国人对普鲁士的铁路计划感到好奇,派人来打探情报?或者只是一位寻求机会的工程师?”

无论如何,这位威尔逊先生的专业知识对项目至关重要。

林恩决定安排见面。

“给这位威尔逊先生回信,”林恩对秘书说道,“邀请他下周来柏林面谈。同时,派人去不莱梅调查他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