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1 地理学的今与昔
“地理”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因地理课是中小学就学的一门课。说起来地理学是什么,大家最通俗的回答是:地理就是讲地面上的山脉、河流、城市、交通……关于为什么要学地理、学地理有什么用,则了解不多,因此,这影响到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其实,地理学对我们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拿古人来说,形容一个人有知识,往往称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闻,无所不晓”。在这里,地理是与天文相对、摆在第二位,放在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前,可见其重要性。那时候,地理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把它摆在如此突出、如此明显的地位?首先是生产,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了搞好农业生产,就需要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与土壤,要防止灾害就要了解河流的水文与地貌,以便利用地貌搞好筑堤防洪,开渠灌溉。对国家来说,要搞好税收,就需要调查各地的田亩的质量优劣,人口的多少。为防卫国家的安全、征战行军就需要了解地理条件。三国时,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若诸葛孔明对地理形势与政治、军事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很难提出此战略。由此可见,在古时,地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军事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列为知识之士的必备条件。
以我国改革开放的中心推移来看,先是在珠三角,后是长三角,现在又到渤海湾京津冀。其原因在于珠三角地临港澳的区位有关,所以率先兴起。长三角的浦东是借该地是我国工业与经济的中心,又是长江水道之首,不仅能发挥继发优势,而且能引发逆江而上的迅速扩大的形势。渤海湾在北方,只能沿海湾环状结构以带动东北、华北与山东。三地的差异地理环境与区位起着重要作用。
上述这些例子所体现的地理作用与我们日常生活还有距离,我们还不能直接感受到地理的作用。下面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地图的作用。地图古时已经在军事、政治管理和航海方面应用。战国时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已在我国广泛流传。荆轲之所以能够觐见秦王,就是因燕太子派荆轲携带樊於期的首级与燕的督亢地图。督亢是指燕的膏腴之地,送了地图,即等于献了该地。可见地图在古时之重要。现今因采用卫星与遥感等技术,把地图与导航定位系统结合起来,使原来用于飞机与船轮上的导航技术用于汽车。这样,汽车就可以按显示器上所选定地点,按图寻找出最优化的路途前进,给开车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可以想象到驾驶行为都是极度依赖地图、地理的行为。也可以说地理的知识和技术日益普及到每一个人,使地理知识关系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注意的已不是地理是否有用,而是地理知识和技术如何运用。因此,地理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