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章 好奴才
火焰迅速蔓延,将周围的帐篷也点燃,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味道。
金大用趴在地上,耳朵嗡嗡作响,眼前一片模糊。
他勉强抬起头,看到旁边的帐篷已经成了一片火海,几名包衣奴才的尸体被炸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主子!主子!”金大用顾不得自己的伤势,连忙爬起身,冲到多隆恩身边。
多隆恩被爆炸的冲击波震得头晕目眩,肩膀的伤口更是疼得让他几乎昏厥。他勉强睁开眼睛,看到金大用满脸焦急地护在自己身前,心中不由得一暖。
“大用……你……你没事吧?”多隆恩虚弱地问道。
金大用连忙摇头:“主子,奴才没事!您别动,奴才这就带您离开这里!”
就在这时,又是一枚火箭呼啸着飞来,落在了不远处的一座粮草堆上。粮草堆瞬间被点燃,火光冲天而起,营地内一片混乱。
金大用咬了咬牙,一把将多隆恩背在背上,低声说道:“主子,咱们得赶紧离开这里!”
多隆恩趴在金大用的背上,虚弱地点了点头:“好……好奴才,你……你小心点……”
金大用背着多隆恩,在混乱的营地中艰难前行。
他一边躲避着四处飞溅的火星,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慌乱的士兵。营地内到处都是哭喊声和惨叫声,火箭的爆炸声时不时响起。
终于,金大用找到了一处相对安全的角落,将多隆恩轻轻放下。他喘着粗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声说道:“主子,您先在这里休息一下,奴才去给您找点水来。”
多隆恩看着金大用满脸的汗水和灰尘,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他虚弱地说道:“大用……你……你真是个好奴才。等这次回去,我一定重重赏你!”
金大用闻言,连忙跪下磕头:“主子!奴才只是尽了本分,不敢奢求赏赐!”
多隆恩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好了,快去……快去给我找点水来。”
金大用连忙应道:“是!主子您稍等,奴才这就去!”
金大用离开后,多隆恩靠在墙边,望着远处火光冲天的营地,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他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明军的火箭仿佛天罚一般,让整个营地陷入了混乱和绝望。
这一刻,金大用心中的恐惧,仿佛是当初建奴大兵冲进他的村庄烧杀抢劫的时候那般厉害。
“明军……竟然如此厉害……”多隆恩低声喃喃,眼中满是惊恐。
“这……这又是什么火器?”图尔格又惊又怒,却毫无办法。
与此同时,孙晨已经率领明军登上了长生营水军的船只。趁着建奴营地一片混乱,明军悄然撤离了旅顺堡垒。
天亮时分,戒备一晚上的建奴全军上下困倦不堪,图尔格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发现堡垒上寂静无比,丝毫没有明军的动静。他心中一惊,连忙派人上前查看。
“报——!”
一名士兵匆匆跑回来,“将军,明军堡垒内空的,明军已经撤走了!”
“什么?!”图尔格气得脸色铁青,连忙带人冲进堡垒。
果然,堡垒内除了几十个空荡荡的发射架,什么都没有。地上还留着一封书信,上面写着“建奴主将亲启”。
图尔格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
“建奴诸将,尔等围而不攻,莫非在等援军?可惜,本将已率军撤离,尔等空等一场。今日暂且别旅顺,渡海北上,明日自辽河入尔腹地,袭扰尔屯堡寨子。尔等若有胆,尽管来战!——孙晨。”
图尔格看完书信,气得浑身发抖,猛地将书信撕得粉碎:“孙晨!你竟敢如此戏弄于我!”
他立刻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分成多路,在辽南周边警戒搜寻,防止明军从其他地方登陆袭扰!”
然而,此时的孙晨已经率领大军,乘船返回了刘家岛。海面上,明军的船只乘风破浪,朝着刘家岛的方向疾驰而去。
李国辅站在船上,穿着厚重的狗皮袄,望着北方的海面,感慨的说道:“可惜啊,辽东故土,终究还是舍弃了。”
孙晨站在船头,望着远处渐渐升起的朝阳,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一次便宜建奴了,下一次再去辽东,可绝对不会撤走的!”
大明京师,皇宫,黎明时分。
崇祯皇帝已经早早起来,准备去处理批阅奏章。
他坐在寝宫的桌前,眉头紧锁,手中握着一份奏章,迟迟没有翻开。
周皇后轻轻走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热粥,柔声说道:“万岁,您一夜才睡两个时辰,先吃点东西吧。”
崇祯抬起头,看到周皇后关切的眼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皇后,朕实在是吃不下。”
周皇后将粥放在桌上,轻声劝道:“万岁,您再忧心国事,也要保重龙体。若是您累倒了,这大明江山可怎么办?”
崇祯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奏章,语气沉重:“皇后,你是不知道,湖广、河南一带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李自成、张献忠两股反贼的兵马已经膨胀到二十多万人,各地明军疲于应付,军饷和粮草却迟迟无法拨付。朕……朕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周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低声说道:“万岁,臣妾虽不懂朝政,但也知道您为这江山操碎了心。只是……您再忧心,也要先吃点东西,否则身子撑不住啊。”
崇祯摇了摇头,苦笑着,继续自说自话道:“国库里只剩下四十多万两银子,还要留着给百官发俸禄,给山海关的吴三桂补发拖欠的军饷。朕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来剿贼了。”
周皇后轻轻握住崇祯的手,柔声说道:“万岁,臣妾知道您难,要保重龙体来支撑啊。”
崇祯看着周皇后,眼中满是疲惫和无奈。
他正欲再说什么,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万岁!万岁!万岁啊!”王承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崇祯一愣,抬头看向门口:“王承恩,何事如此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