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章 胡马一何骄
巴山剑派灭门第十日,燕横和木桑,带着杨鹏举和祖大智一行出了嘉峪关,踏上前往西域的道途。
雄伟的嘉峪关城楼在身后渐行渐远,仿佛是中原大地投来的最后一道留恋目光。
眼前,是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滩,黄沙漫天,狂风呼啸着,似无数厉鬼在耳边嘶吼。
沙粒如细小的针,扎在脸上、手上,生疼生疼的。
燕横裹紧了身上的衣衫,骑着劣马,在荒芜之地顶风前行。
行了几日,偶尔能见到一些残破的烽火台,它们像是被岁月遗忘的哨兵,孤独地伫立着,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再往深处走,绿洲开始出现,那一片片翠绿,在荒芜中显得如此耀眼。
离开绿洲,继续前行,远处的雪山映入眼帘。
皑皑白雪覆盖的山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仿佛是通往天界的阶梯。
燕横看着巍峨苍山,心中感叹。
曾几何时,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听风,看云,做个懒骨头。
酷的像风,野得像狗,不招人喜欢,倒也自由。
如今硬生生被这个时代,逼成了自己不愿意的模样。
“木桑道长,我听人说过,日月神教当年的总坛就在西域,我们这次去西域,不会碰见日月神教吧?”
离中原越远,祖大智越是心慌。
他和杨鹏举这些时日,在燕横指点下可说是武艺大涨,但想到日月神教,心中还是忍不住发怵。
木桑的声音从风沙中传出:“你说的是日月神教的前身明教,当年明教总部确实在西域光明顶。
后来朱元璋借助明教之力打天下,明教总部就从西域搬至中原。朱洪武得天下后,打压明教,残余明教之人成立日月神教,总部建立在黑木崖。”
祖大智有些咋舌:“这么说来,日月神教岂不是有三百年历史了?”
燕横伸手挡住扑面而来的风沙:“何止三百年,明教本源于波斯,兴起于唐朝,在中原之地延绵有近千年历史了。”
明教源于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创的阿萨辛教,阿萨辛教在波斯建立后,发展迅速,教中诸多事务由三大长老负责。
三大长老分别是长老之首的教中圣女伊玛目、霍桑和穆萨。
穆萨本是汉人,其祖上为丝绸之路上的大商贾,为躲避五胡十六国时的战乱,避祸定居于波斯。
司空家秉承家训,虽居于海外,却不忘记自身有中华血脉,故而司空家子孙后代,自幼熟悉中华文化,穆萨的汉名就叫司空摘星。
司空摘星幼年时,父亲曾带其远赴中原,游历天下,他虽远居波斯,对中原大势,风土人情等中原文化却是颇为了解。
他不仅学富五车,精通数种语言,还是位武学高手,又因殷实家世之故,虽有中华血脉,却凭借过人的才华被选为阿萨辛教派长老。
唐朝武周皇帝年间,司空摘星与霍桑对阿萨辛教义产生异议,于是两人弃阿萨辛教于不顾,各率教中信仰各自教义的忠心弟子,携手前往中原,并相互约定鼓励,要以自己理念为目标,在中华大地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两人虽为才学超人之辈,但在传授教义手段上却差异甚大。
霍桑对中原文化、各种风俗不甚了解并尚存疑虑,于是选择了远离大唐重镇、商旅要道的偏僻村庄来传播。
而司空摘星深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沉淀,若从乡野入手,必不会被朝堂接受,结果只会沦落为三流教派,于是先从物华天宝、豪门云集的长安入手。
司空摘心本是能言善思之人,凭借其儒雅的形貌,高华的谈吐,不久便声名广播,可轻易出入长安王侯将相之府,令大唐庙堂不再有排斥之心。
至此,司空摘星方才着手建立教派,翌年创立明教。
司空摘星虽行事稳妥,但中原人士对外来宗派排斥之大,超乎想象,不久便受江湖各派暗中打压,以至明教举步维艰。
便在此时,累世之交徐昭梦闻得司空摘星勉强支撑明教,于是倾尽全力赠出大笔钱财,让其渡过难关。
有此钱财,明教迅速壮大,未出十年,明教声名已凌驾于中原诸多门派之上。
司空摘星更在波斯建立了明教波斯分教,以培养教中后备人才,将新鲜血液不断补充。
又过数年,司空摘星见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加之明教教众甚多,竟有了移天易日的不臣之心,想让明教替代大唐。
于是司空摘星静下心来潜心研习武学,并悟出了绝世武功乾坤大挪移,由此明教声势更盛,几与天下第一大帮少林比肩。
随后,司空摘星独上嵩山少林,百招之内便以乾坤大挪移大败少林方丈苦乘大师的大慈大悲千手式。
至此明教锋芒所指,群雄辟易。
然则,明教教众众多,难免良莠不齐,常有教中弟子借明教之名,飞扬跋扈,行不轨之事,武林中人大多惧怕明教之名,敢怒不敢言。
明教本是异域传入的教派,其中诸多教规不合中原习俗,中原武林本有排斥之心,如今明教弟子行为不检,敌视明教者与日俱增,并私底下称其为魔教。
于是丐帮牵头,联合昆仑派、崆峒派围攻明教分舵,不想因消息走漏导致大败,明教更是不可一世。
司空摘星被明教的连续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江湖之上,再无人可挡其锋芒,于是开始向朝堂插手,不想此举引起了大唐王朝的恐慌。
武周皇帝去世后,唐中宗颁布‘破立令’,宣布明教为邪教,勒令其解散。
司空摘星再一次头脑发热,竟想向唐王朝开战,唐中宗大怒,下令彻底铲除明教,格杀勿论。
朝廷在少林等各派的协助下,一举击杀了明教众多高手,只有教主司空摘星及少数人得以逃脱。
此事之后,明教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过街老鼠,江湖各派纷纷趁此出手,遍布于全国的的各个分舵也被剿灭,明教陷入低谷。
司空摘星只得率领一部分教众回到波斯,另一部分明教弟子却也四散中原,苟活于世。
唐朝之后,每逢乱世皆能看到明教身影。
北宋年间,明教化名摩尼教在民间招揽信徒,因明教教众皆食素,忌荤腥,又因摩与魔同音,所以宋廷以食菜事魔教称呼。
宋朝甚至对食菜事魔教,立下严苛的法律针对。
“凡结集立愿断绝饮酒及劝人食素,皆将为首人从徒二年断罪,邻州编管”。
“诸吃菜事魔,或夜聚晓散,传习妖教者,绞;从者,配三千里;妇人千里编管。”
“托幻变术者减一等,皆配千里;情涉不顺者,绞。以上不以赦降原减,情理重者奏裁。”
“非传习妖教,流三千里,许人捕,致死财产备赏,有余没官。其本非徒侣而被诳诱,不曾传授他人者,各减二等。”
大名鼎鼎的九阴真经创始者黄裳,也是因为前往福州任职之时,对待明教教徒,多采取重兵镇压之策,少有留情,惨遭灭门。
黄裳悲愤之下,为了复仇,才创出九阴真经这一绝世奇功。
木桑三人坐在马上,听着燕横讲述有关明教的武林秘辛,津津有味。
“想不到魔教势力这般庞大,怎么也消灭不干净。”
燕横叹息一声:“乱世将至,民不聊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会寻求精神寄托。所以这些邪教魔教应运而生,想要根治,唯有到了太平盛世,他们失去寄生的土壤,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三人心有戚戚点头认可。
黄沙漫天,突然,一阵急促的驼铃声打破了沙漠的寂静,燕横抬头望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
一群人骑着骆驼正朝这个方向疾驰而来。
“是马匪。”曾来过西域的木桑,脸色凝重:“他们在追杀猎物。”
被马匪追杀的,是一群老弱妇孺,衣衫褴褛,面露惊恐之色。
妇女们紧紧抱着孩子,老人则拄着拐杖,步履蹒跚。
马匪们却毫不留情,他们挥舞着刀剑,嘴里发出狰狞的笑声,如同恶鬼般紧追不舍。
偶尔有青壮试图拦截马匪,却根本不是马匪对手。
马匪们很快就追上了那帮老弱妇孺,下手毫不留情,刀剑无情地挥出。
妇女们的尖叫声、孩子们的哭泣声和老人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
有人摔倒在地,马匪们毫不理会,直接从他身上践踏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