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三天,闯王李自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火药,投弹排

“好汉,你找我?”

再次看到李济民,张发财的眼中没有了畏惧。

这正是李济民想看到的军民关系。

拍了拍张发财的肩膀:“我想请你和村民们帮个忙。”

原计划偷袭抢粮食因为起义军过于拉跨被放弃,但思来想去,李济民觉得偷袭还是有必要的。

前世明末政府军的情况并不比他看到的起义军好到哪去。

偷袭成功,或许可以让士气崩溃的明军直接投降。

偷袭失败,最差也是出击队伍全军覆没。

当然,李济民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李济民找到张发财。

“哎呦,折煞我了,有啥只管吩咐!”

见张发财拍着胸脯保证答应,李济民也不客气:“挖山。”

这村子群山环绕,面对官兵的方向正好是一座大山。

在山中修建错综复杂的坑道,撤退后藏身其中,全军覆没就不可能发生。

拿出准备好的图纸,李济民让张发财动员几百个壮丁来挖山。

图纸来自《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中的防御工事。

考虑到古代的特性,李济民还特意做了简化。

可实行起来依旧困难重重。

没见过这些东西的村民挖起山来效率低的可怕,李济民不得不再次分出队伍。

每五十人一建筑小队,每个队伍负责不同区域的工程。

好在朴实的村民们做事极为认真,这才在有了详细计划后加快了速度。

转眼到了晌午,古人一天两顿饭中的上午一顿开饭的时间。

“老王,你们队才挖了这么点?”

一个名叫周雷东的建筑小队长趁着淦饭时间同另一个名叫王铁蛋的聊天。

“我们这全是石头,你挖个试试!”

被嘲讽的王铁蛋不甘落后,两人争论起来。

“你等着,中午我肯定挖的比你们队快!”

落入下风的王铁蛋放下一句狠话,扬长而去。

旁边看着的李济民也没在意,良性竞争是他想要的。

他还有别的事情。

……

茅房里,李济民蹲在一旁,疯狂挖土。

起义军有一些用来准备火攻的硫磺,穿越前是技术宅的李济民很自然的想到了硝石。

硝石,硫磺,木炭,混合在一起就是黑火药。

周围没有硝石矿,可大量的翔堆积起来也能析出些许。

起义军单兵素质和装备质量都不能和明军相比,只能借助科技的力量了。

比不上明军的军用火药,但明末政府军的腐败程度……

一桶能剩下一巴掌就不错了。

“轰——”

一声巨响,李济民缩在的房中冒出滚滚浓烟。

“不好,表哥他……”

远远看到这一切的李自成迅速跑来,与闻声赶到的张发财等村民一起围在李济民屋前。

“砰!”

大门被一脚踹开,李自成冲了进去,迎面正好走来李济民。

“我成功……”

话音未落,两人撞在一起。

“卧槽,啥情况?”

缓缓起身,两人和外面围观的村民们都很懵逼。

看到周围紧张兮兮的众人,李济民这才明白过来。

“不必担心,我刚刚搞出了一个东西而已。”

明末火药早已普及,可这是荒年,一个偏僻的山村。

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火药,少数知道的也从未亲眼看见。

村民们惊讶和迷茫的眼神让李济民不禁伸手捂脸,再次演示了一下黑火药的使用。

“轰隆隆!”

又是一声雷鸣般的巨响,如此近距离之下,迷信的村民们都被吓了一跳,有的甚至当场跪下。

硝烟散尽,李济民的身影还在那里纹丝不动。

这……

这个义军头子莫非是雷公下凡,可驱使天雷不成?

震惊之中,神鬼之说浮现在每一个村民的脑海。

摇摇头,制造这一切的李济民拍拍李自成肩膀:“叫几个士兵把房里的麻袋搬好,我们去军营。”

走到门口,李济民又让张发财去挨家收集陶瓷片和破布,才跟着李自成来到军营。

中军帐,只有李济民三兄弟。

“表哥,你那是火药吧?”

在军中呆过的李自成一眼认了出来。

微微点头,李济民露出“不愧是我弟弟”的表情:“确实如此,我这次也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劫营的事。”

哦?

听到这话,李自成李自敬两人眼中都放出了光。

窝在山沟里,粮食见底,瘟疫蔓延,他们早憋坏了。

“大哥你一句话,俺们把那些官兵打得满地找牙!”

一拍桌子,李自敬猛地起身,眼中期待之色溢于言表。

好么,感情你是个莽汉。

我总算明白前世为啥关于你的记载少了。

虽然没说话,李自成的表情也是跃跃欲试。

自从表哥康复,就总能想出些奇怪的点子。

既然提出来了,那应该是有了计划。

果不其然,李济民一开口就是命令:

“各自去军中选出一些跑得快不要命的,组成投弹排。”

“让士兵用布料包裹陶瓷片和火药,做成炸药包。”

“劫营的时候,李自成率军在前开路,投弹排冲进营中制造混乱,我的军队随之接应,一起撤到正修着的山中坑道里。”

粗糙的计划,不过对抗明军足够了。

“大哥,那俺干啥啊?”

见两人都有活干,李自敬凑过来问。

你?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李自敬的部队并非满编,正面刚绝对没胜算。

“附耳过来。”

一招手,李济民对李自敬说起了悄悄话。

……

另一边,明军大营。

“这酒不够烈啊!”

身着锦缎的黄斌端着酒杯,神色坦然。

“噗通!”

一旁亲兵赶忙跪倒解释:“全国饥荒,粮食不够……”

明末,军屯制早已破产,士兵与将领私奴并无差别。

将领一句话就能决定小兵的生死。

“胡闹!”

扰了兴致的黄斌把酒杯往地上一摔:“粮食不够?那你们吃的从哪来?”

一句话让手下亲兵不知如何回答。

他们吃的都是抢来的,军中几年没发饷你自己心里没数?

没等黄斌下达对亲兵的处罚,并未通报的斥候闯了进来:

“报,大事不好,起义军发动奇袭,现已逼近大营。”

起义军的反侦察做的还不够好。

“无须担心,传令全军备战。”

收到报告的黄斌丝毫不慌,他在起义军驻扎的山村中安排了细作,专趁起义军后方空虚行动。

一群乱民而已,怎能和我名门出身之人争斗。

冷笑几声,黄斌脸上满是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