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苏氏六派夺权
大周顺治十六年四月九日,上午。
一艏楼船缓缓停靠在了洛口的码头,缓缓下锚。
一位身着黑色蟒袍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意气风发的望着背后的大江,心中只觉得万分感慨。
“王爷,洛口到了。”一旁的侍卫向前禀报。
被打扰了雅兴的芩王神色不悦的摆摆手,很是讨厌这个没有眼力见的下属。
“看到了。”
“王爷,有一伙人已经在船舶口等您了。看衣服样式,应该是晏王的从属。他们似乎是想和您一同在洛口赏花。”
“呵,晏王?”一听到来者的身份,芩王顿时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给他们点脸是叫晏王,不给他们脸就是个姓林的!什么档次?和我一起赏花!”
“那他们的邀请....”
“否了否了!本王今日是来见自己侄子的!不是来寻他们林家的!”
“是,王爷。”
切,晦气。
李荆甩甩衣袖,朝着船舶口走去。
此次宴请宾客的楼船早已停靠在另外的港口,李荆下船后并未多做停留,而是直接上了楼船,正如他所说,他是来找i自己侄子的。
“陛下!”
李荆在楼船的正上方的甲板上找到了正在休憩的李延。
“芩王叔叔!”李延看见来者也是一喜。
“多日未见,叔叔的身体如何了?听说父皇病逝时舅舅大病了一场。”
“无妨无妨。就是没想到大哥这么早就走了,如今大周江山如此大的担子在你肩上,倒是苦了你了。”李荆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侄子,有些满意又有些心疼的看着他。
“倒是越来越有大哥的样子了.......”
“父皇......”李延有些动容,都说皇家薄情,但是自己叔叔也是待自己极好。叔叔还在京城中时,就是叔叔经常替父皇监督自己习武。
“但是陛下,我必须提醒您,朝中那帮老家伙不好对付,口舌厉害的很!此番陛下如此行事必定会引起朝中人的不满,还请陛下下次莫要再这般行事了。”李荆忽然压低了声音,朝着李延说道。
朝中的文臣时常喜欢对皇室公卿的言行指指点点,哪怕做出了一点出格的事情都会大呼小叫。还常常联合其他的官员一起上书弹劾,经常弄得帝王因为这些事情焦头烂额,而最难搞的是,一旦他们发现帝王对于他们的要求不予理睬,就会死柬,逼迫帝王就范。
如今的三位王爷从京中被分派各方,有一部分就是他们的手笔。
如今李延的举动还未遭受文臣的死柬,但是在李荆看来,这已经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万一李延还小意气用事,真的让大臣死在了纳柬的路上.....
“叔叔放心,朕如此坚持自然是有朕的想法。朕知晓如今大灾之年,父皇又先一步驾崩,于孝于情,朕都不应该在这时开设王宫宴席才对。”
“那陛下为何.....”李荆疑惑道,既然自己侄子其实都懂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举办这场宴席?
“叔叔你看下面,此时为船舶做工的百姓,有多少人?”李延却是耐心的指着下方的不断忙碌的人群,问道。
“嗯...百来号人吧。”
李荆看的不准确,只能给个大概的数字。
“那叔叔可知,这楼船上下,一共有多少人为此前后忙碌?”李延接着问道。
“不知。”
“大概估算的话,共有一万三千人为此船奔波。”
“竟有如此多的人么?”
李荆闻言一惊,随即更加搞不懂自己侄子到底想要说什么了。
“除去我们带来的人,此次为船舶做工的百姓共有一万人。而这一万多人,皆是从这洛口周边寻来的难民,他们大多没有钱粮,水患过后他们也没有去处。我便令他们来这洛口城周边为朝廷干活,朝廷供他们度日的口粮。”
“原来如此。”李荆随即露出了恍惚的表情,好像想起了什么,说道:
“但是此次幕工时长不会很久吧?朝廷颁布宴令下来最多三天,此地宴席最多停留两天,也就是说,朝廷只能救助这些灾民五日。这五日一过,不是还不能解决灾患问题么?”
“但是水灾已经过去,大多数的灾民一共有三个问题:没地方住,没有粮食,以及没有钱买粮食。朝廷先前颁布的政令便是在云江各地修建佛寺,我们可以暂时征用。我们同时在洛口设宴,召集了大批的灾民,给予其可以度日的口粮再撑几日。前几日的洛口又有大批的粮商过来做生意,此时的洛口并不缺粮。剩下的问题只剩下没钱了。”
“所以要在此地幕工?”
李荆听明白了,怪不得李延要在此地开设宴席,对于眼下来说,水灾之后朝廷还未下令各地复产,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开设宴席确实是个办法。
“但是此法好像还有问题啊,朝中能够付得起让灾民买得起粮食的银钱么?如今灾区若有粮商,那想必卖粮的价格定是不菲才对。”
“嗯,朕知道。但是没关系,朕有一位未在朝野的朋友和我说过一句话,叫做愿者上钩。”
李延像是想起了什么,看着远处云江轻笑道。
“愿者上钩?”李荆默默的呢喃起这四个字,顿时有些好奇这位在朝野中的人士是何许人。
“不过这都是后招了——朕倒是有一手前招,还想请叔叔配合一下。”
“哦?但说无妨。”李荆顿时附耳过去。
......
洛口城中,苏氏主家。
苏承坐在案前喝着茶水,在他身边的五人是自己的族弟。
算上苏承自己,苏家的六大派系难得聚首。
苏家历史传承渊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前周时期,那时的苏家已经是中原地区的名门望族。后来恰逢天下大乱,大周周祖起兵反宁,苏家前前后后帮了不少忙,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先跟随周祖起兵的六位苏家先辈,其后人便分成了六家派系。百年间,苏家才俊辈出,共有十二位朝廷重臣来自洛口苏氏,一度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
但是朝廷并没有试图去管控此类现象的发生,因为世人皆知苏氏内斗不休,六家派系素来不和。
苏承看着人都到齐了,便缓缓说道:
“既然都到了,就说说吧。我只有几天时间会待在洛口,不一定能讨论出什么东西。”
“呵!大哥的时间真是宝贵,连议事的时间都没有了。”
坐在苏承旁边的聚派老者老脸一沉,随即不满道。
“大哥你就任家主以来何时待在过洛口?这些年家里的生意本就不好做,你还不允许此次往灾区卖高价粮。”
“对啊,近些年朝廷本就对我们苏氏不满,几次想要削减苏家的生意,我们智派这边生意已经缩小一半了!”
“我们威派这边也一样。”
疾派、池派、礼派的老者都没有发言,而是直勾勾的盯着苏承,那个表情不言而喻。
苏承扫视了他们一圈,笑道:
“原来你们今天是来逼我让出家主之位的啊。”
“不得了,今天倒是可以算得上是我们苏家百年来最团结的时刻了。”
“大哥。”
聚派老者不悦的皱起眉头,对于苏承这种打哈哈的态度早有所料。
“当初推举大哥出来做苏家家主,是因为觉得大哥学识渊博,能够带领苏家。但是大哥却选择了国相一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哥不能又做家主又当国相,这是苏家历史中从未有过的情况。”
聚派老者一字一顿道:
“请大哥退位。”
“别这么着急啊,三弟。我让位以后,你们商议好了谁来做这个家主,谁来做主家了么?”
苏言淡淡道。
“自是能者居之。”智派老者站出来说道。
“呵,既然你们连谁来接力都没讨论出来,怎么能想我会从家主之位上退下来?”
苏承的话语让众人皆沉默下来,互相无声的对视着,眼中似有电光闪烁。
苏承不屑的看着厅中一张张苍老的脸庞,他记得幼时他们几个的关系都还不错,怎么如今却变得.....
“大哥莫要挑拨我们兄弟之言,我们此举不过是为了苏氏昌盛。”
礼派老者最先反应过来这是苏承故意为之,转而提醒众人不要被他迷惑。
“苏氏昌盛?呵!”
“在我之前,苏氏不知有多少人惦记着这家主之位!为了它,苏家六派前前后后争了三年!在我之后,这些声音全都被压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你们觉得我管不到你们,我不可能将手从京城伸到洛口!”
“莫要以为我不知道,我走国相之时你们可是个个清楚。但是你们那时怎么不来拦我?你们巴不得我会离开洛口,这样主家就不可能在意,我就无暇在意你们在背地里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今天就要讨论个结果?我今天就给你!不行!这就是我的回复!”
苏承强硬的态度令厅中的众人一愣,随即一股心火顿时充斥在他们的胸中。
“也就是说,大哥不打算退位了?”
池派老者冷冷道。
“想要我退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们至少先推举出一个足以接位的话事人来。”
苏承面无表情的没有看他,随后起身离开了议事堂。
.......
“是吗?苏承那老家伙不退位啊。”
苏氏聚派家中,中年人看着回来时一脸阴沉的苏骝,惨惨笑道。
“是的,殿下,那老家伙如此不听劝,是不是该叫人......”
“欸,苏老何必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呐。苏承老家伙想要坐在家主之位上,那就让他坐吧。”那人却浑不在意的安抚苏骝。
“但是殿下的规划...不是会被打断么?”
“会有办法的,不急。”
他看着苏骝有些着急的老脸,有些阴桀的说道:
“放心,我答应你的事,是一定会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