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败走
自高祖显灵之后,刘华一心扑在文地事务上,日夜操劳,不辞辛苦。他的勤勉与付出,赢得了民心,麾下兵马也扩充至十万之众。此时,朝廷局势复杂,各方势力在皇宫中党派相争,皇帝被架空,唯有刘华及其麾下忠臣未参与这场权力角逐。
一日,刘华与赵勇、王累商议道:“高祖显灵之事,实在蹊跷。陛下如今处境艰难,不知他心中可有应对之策?”
王累轻抚胡须,神色凝重,长叹道:“当下宫中党派纷争激烈,皇上有一忠臣车田,虽非地公,却手握几十万兵马。先帝庸懦,担忧车田拥兵自重,便将这十几万兵马分封各地,致使人心离散,力量削弱。当今陛下定是深知其中利害,想借此让军中人心不稳,待党派争斗激烈、各方大打出手之时,再让车田出面收拾局面,如此一来,被架空的就不知是谁了。”
刘华听后,深感其中谋略高深,高声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我等该如何是好?难道坐视不管,坐等渔翁之利?”
王累大笑,说道:“主公切勿如此认为。此刻若与其他忠臣共同反抗权臣,反倒会被诬陷为不忠之人,届时天下人将群起而攻之,吃亏的不仅是我们,更是陛下。一旦我们垮台,陛下便失去了最后的依仗,后果不堪设想。”
刘华虽心有不忍,却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得应允。他暗中整顿兵马,做好准备,只要陛下有危险,便不惜一切与权臣拼命。论武力,各地地公单打独斗无人能与刘华抗衡,他早已做好了一命换一命的打算。
在蜀地,有一人名叫曹阳,字阴互。他自幼研习兵法,渴望成为驰骋沙场的大将军。然而,红衣军爆发,战火蔓延至杨郡,他无奈加入民卒队伍,每日浑浑噩噩。红衣之乱被平定后,曹阳落魄不堪,但他心怀壮志,散尽家财,招募了五百乡勇,每日刻苦操练,意图打出一片天地。此人天生神力,据说当年高祖的对手文戈也难以与之媲美。曾有记载,他一人便斩杀了百八十名红衣军,勇猛非凡。
有诗赞曰:“曹公力气过乱世,不愧三分为之一。倒戈卸甲逼刘华,自此成为文地公。”
曹阳招兵买马后,即刻起义。他的起义军扶危济困,深得民心,各地百姓纷纷归附。蜀公见状,兴兵十万前来镇压,曹阳虽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五万兵马折损殆尽,他只得带着三百残兵,仅以身免,逃亡至川地。
川地百姓本就对当地官府不满,川公得知曹阳到来,连夜从京城赶回。然而,他发现川地百姓皆不支持自己,纷纷倒戈相向。无奈之下,川公只得说出那屈辱的话语:“川中四万八千兵,五千九百三十万担粮食,登户三十万八千,黄、银万吨,愿将川中地区献于曹公。”
经此一事,川公被迫将川公之位禅让给曹阳。曹阳接手川地后,精心治理,安抚人心,树立了自己的威严。虽然他手下兵马不足十万,但个个战斗力强悍。
刘华听闻此事,为拉拢人才,邀请曹阳前往文地赴宴。曹阳只带了两名将领,刘华也只带了几位配将相迎。
宴会上,曹阳端起酒杯,略带警惕地对刘华说道:“公邀请我前来,莫不是对我这川公之位有所质疑,认为我来路不正?”
刘华大笑,说道:“天下有才者居之,那川公不得人心,才被众人抛弃。若我是川公,早就将位子让给你了,何须你如此等待?”
曹阳听后,心中依然忐忑不安,总觉得这是一场鸿门宴。他环顾四周,仿佛看到了隐藏在暗处的刀斧手,心中愈发紧张。
此时,刘华不小心扭到了手,手中滚烫的茶杯掉落。曹阳眼疾手快,下意识地伸手去接,却被热水烫伤了手。刘华见状,十分担心,连忙召来医疗兵为曹阳治疗。
事后,刘华满心疑惑,找来王累,席地而坐,问道:“先生,今日我邀请曹阳赴宴,不过是想拉拢人心。我因茶水太烫而失手掉落茶杯,他却伸手去接,结果被烫伤,他身旁的两名将领更是瞬间拔出刀剑,若不是我反应快,怕是已经身首异处了。这究竟是为何?”
王累听后,抿了一口茶,忍不住笑了起来。
刘华见状,更加不解,问道:“先生为何发笑?莫不是在耻笑我差点被杀?”他看着王累,心中不禁怀疑王累是否有反叛之心。
王累摇了摇头,又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主公有所不知,那曹阳自幼熟读兵法,生性多疑,总认为天下人皆会使用阴谋诡计。他认定我们设下鸿门宴要杀他,所以才会如此警惕。主公方才也看到了,他的两名将领为何能带着刀剑进入宴会,就是因为他惧怕我们暗中刺杀。”
刘华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竟是一场误会。”心中却难免有些委屈,觉得自己被无端猜忌。
曹阳的手伤治好后,小心翼翼地再次来到殿堂。刘华早已准备好丰盛的晚宴,笑着说道:“先生请用,为何不饮酒?不如共饮此杯。”
曹阳不敢再推辞,举起酒杯与刘华碰杯后,一饮而尽。没想到这酒劲颇大,他顿时头晕目眩,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身旁的两名将领见状,立刻拔出宝剑,指向刘华。这两名将领是曹阳亲手提拔的,对他忠心耿耿,显然是曹阳的死士。此刻他们毫不畏惧,即便知道会被砍成肉泥,也准备拼死一战。
就在这时,曹阳迷迷糊糊地醒来,看到剑拔弩张的场面,连忙劝阻道:“二将为何如此?不过是这酒太过香醇浓烈,让我醉倒罢了,不许动粗,违者自刎谢罪,可明白?”
两名将领这才收起宝剑,郑重地鞠躬致歉,为表歉意,还各自划了自己一刀,鲜血直流却没有止血的意思。刘华见状,实在不忍,让人将他们拖下去治疗。
刘华喝得酩酊大醉,兴致大发,对曹阳说道:“曹郎,随我来,一同观看我军军容。”
曹阳心中虽觉不妥,但又不敢拒绝,只得跟随刘华前往。到达演兵场后,曹阳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只见上万人的军阵整齐排列,士兵们身披皮甲,头戴铁盔,手持盾牌,武器装备一应俱全。
打头阵的是戈盾兵,后面长枪兵整齐排列,交替进攻,最后面是弓弩手,只等一声令下,便会万箭齐发。
刘华对曹阳说道:“兵不在多,而在精。我这数万人马,皆是如此精锐,虽不足十万,但论单兵素质和战斗力,谁能与我抗衡?”
曹阳心中震撼不已,表面上却附和道:“公所言极是,只是我川中人才匮乏,人口稀少,未曾有如此强大的军势,还望公日后多多帮衬。”
刘华听后,心中略有不满,说道:“公何必如此自谦,只要用心发展,定能壮大。我当初在文城坚守,与红衣军激战三百余回合,死伤惨重,最初的一批将士全部牺牲,如今只剩下我和几位将领。但我凭借着不断努力,才有了如今兵强马壮、将才众多的局面,公切不可轻言放弃。”
曹阳想要反驳,却又无言以对,只得说道:“观此天色,似有不祥之兆,我需赶回川地,为百姓祈福,保佑生灵,还望公谅解。”
刘华见曹阳态度坚决,也不好强留,便放走了他。曹阳如释重负,连自己的两名将领都顾不上,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川地。
回到川地后,曹阳回想起今日的所见所闻,决心励精图治,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有朝一日能在这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他心中所想,并非是要称帝,而是成为一个权臣。他对皇权依然敬畏,不敢有僭越之心,只想着留下一个好名声,做一个安稳的川公,即便被人骂作权臣也无所谓。
曹阳怀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梦乡。梦中,他突然感觉刘华有进攻川地的迹象,心中一惊,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派遣两千兵马,准备攻打文地的几座城池,以此立威。
刘华得知此事后,气愤不已,当即点了一万人马出发。起初,刘华的军队势如破竹,曹军三万人竟不敌这一万人,被杀得尸横遍野,生灵涂炭,河流都被曹军的尸体堵塞。
刘华在中军帐中休息,突然有小兵前来报告:“主公,曹军分三路杀奔我军而来。”
刘华大惊,连忙起身,穿上盔甲,拔出宝刀,说道:“快去叫醒各位部将,整顿兵马迎敌。”
一时间,军营中火光冲天,刘华奋勇杀敌,一脚踹翻数名曹军,杀得昏天黑地。他的军队势不可挡,几乎杀出了阵营。然而,曹阳早有布置,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无数弓箭对准了刘华,关键时刻,几名小兵突然冲出来为刘华挡箭,才让他逃过一劫。
刘华奋力厮杀,斩杀了几十名曹军,终于找到了王累、赵勇、凌高、徐意、赵德等几位部将,带着精锐部队杀出了丛林。
一路上,他们遇敌杀敌,刘华剑法凌厉,一剑便能刺穿数人,其余不降的曹军也被斩杀不少。那些精锐骑兵更是勇猛,每人骑着高头大马,所到之处,曹军纷纷被撞飞出去,不省人事。
最终,刘华带着部队回到文地。此次出征,他带去的几万人马全军覆没,只有四千残兵逃了回来。不过,刘华心中庆幸,这些损失的大多是未经严格训练的杂牌军,主力部队并未受损,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中还斩杀了不少曹军,也算没有亏太多。
刘华正在思考为何敌人能如此轻易地摸进自己的营地,这时,门外又闯进一名小兵。
小兵单膝跪地,说道:“主公,王军师有话不便直说,让我送来锦囊妙计。”
刘华十分惊讶,让小兵呈上锦囊。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敌人布下九阴阵,士兵冲杀时不与我军正面交锋,打两下就跑,弓箭手则一边射击一边来回替换,以此保留体力,他们打的是歼灭战和消耗战。破解之法也有,我军需经常替换士兵,保证体力充沛,否则长时间奔波,士兵们将体力不支。此阵法看似复杂,实则只要我军一冲,便会大乱,若不是他们有人数优势,我们早已杀穿敌阵。”
刘华看完后,觉得十分有理,暗暗将这些经验记在心中。
后人有诗曰:
“乱世争雄三分天下据其二,双雄逐鹿竞霸业。文地扬威豪情溢,川地折戟意悲切。”